第A7版:深度/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1月16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持续“输血”助甬企创新

在宁波康大美术用品集团有限公司,税务人员深入实验室,了解企业研发工作进展。(董娜 李伽璇 摄)

    记者 董 娜 通讯员 徐唯一 罗 毅

    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通过税收杠杆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的优惠举措。记者近日从市税务部门获悉,根据2019年的汇算清缴数据,全市4299户企业享受加计扣除金额186.31亿元,同比增长81.2%。

    为客观评价政策实施效果,更好帮助我市企业享受政策优惠,进一步服务我市“科技争投”行动,市税务部门从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角度,分析研究企业研发投入状况和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红利大增

    “反哺”研发增速加快

    “国家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后,预计2019年可减少缴纳企业所得税363万元,这大大增强了我们继续投入研发的决心。”宁波大榭招商国际码头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刘达告诉记者。

    宁波大榭招商国际码头有限公司是我省首家港口运营高新技术企业,港口智能化、绿色化、无人化管理水平位居行业前列。税收政策红利,以真金白银转入企业技术研发,带动企业加快发展。据测算,税收优惠政策对这家公司研发的直接成本补助达到了43.75%,近两年平均研发投入约3200万元,较之前增长近三成,同时增强了软件开发人员配备,加大了人才引进与奖励力度。2019年该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同比增长19.23%,其中“RTG远程智能操控系统”项目经过专家评审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两年,该公司还新增了3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

    随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速也进一步加快。数据显示,企业年度申报研发费用投入262.53亿元,增速高达28.2%。其中,高端制造业表现突出,尤其是电气器材、通用设备、计算机通信、专用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增速达29.5%,明显快于造纸和黑色金属等传统行业。同时,现代服务业研发投入势头强劲,尤其是软件信息技术、货币金融、专业技术研发投入增速分别达28.3%、80.0%、97.7%。

    民营企业成为研发主体,研发投入强度处于领先地位。据税务部门统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企业中,民营企业占84.0%,全年研发费用投入177.74亿元,同比增长31.8%,高出全市增速3.6个百分点。而从研发投入强度看,22.9%的民营企业研发强度超过10%,其中三成集中于装备制造业,六成集中于现代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高于30%,显示民营企业已成为宁波最具活力的研发创新主体。

    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促进下,税收红利“反哺”研发,企业盈利能力日趋增强。从产销情况来看,研发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3万亿元,增速高达25.5%,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约6个百分点。从盈利能力看,七成以上企业实现盈利,同比提升约4个百分点,其中上年亏损企业中有近四成实现扭亏为盈。

    短板制约

    研究成果转化率亟待提升

    数据显示,小微、中型、大型、超大型研发投入企业分别占研发总户数的22.7%、47.3%、26.5%、3.5%,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格局。虽然小微企业研发户数较少,但总体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2.7%,分别高于中型、大型、超大型企业的5.5%、3.5%、1.3%。这意味着,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加强研发或加快转型,致力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但小微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成长的烦恼”。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市软件信息技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保持年均近30%的增速,2018年行业研发强度达到12.5%,较2017年提高0.3个百分点,但企业亏损面仍远高于通用设备和仪器仪表等高端制造业,其中亏损企业主要集中于营收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相关专家指出,我市软件信息服务企业规模小,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研发成果盈利转化率较低,一旦企业出现融资渠道不畅、储备资金不足等问题,容易被市场淘汰。

    同时,部分新兴产业研发体量较小,尚未形成产业规模。目前,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和新材料、集成电路等企业数量少,研发投入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其中,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研发企业合计户数和研发投入比重均不足1%。虽然我市部分新兴产业2018年研发投入增速超过50%,但整体规模较小、底子薄,难以在这些领域发挥影响力、形成竞争优势。

    另外,从研发费构成情况看,企业用于人工、材料、燃料等直接费用的占比近九成,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占比仅5.51%,无形资产摊销占比1.44%,反映出企业对设备、机器、无形资产的长期投入较低。同时,从研发活动的产出看,资本化的研发费占研发费总额的5.14%,反映出当前企业研发更倾向于关注短期目标,研究成果转化稍显不足。

    强化培植

    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在普惠性政策的基础上,目前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的政策,对企业研发成本税收优惠的弥补幅度前所未有,在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上成果显著,“研发—优惠—进一步研发”的良性循环正逐渐形成。

    “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务部门优质服务的双重支持下,我们创新研发、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动力越来越足了。”刘达由衷地感慨。针对港口行业创新研发的特点,大榭开发区税务局一直在为该企业开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的专业辅导,同时还组建了“360税政帮”政策辅导团队,主动对接企业,询问政策需求,进企入户,开展“面对面”宣传答疑。

    市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进一步强化产业培植,针对软件信息技术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确保税收优惠应享尽享,帮助企业改善盈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针对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创新“卡脖子”问题,相关专家提出,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强校强所强院,推进各类空间载体建设。同时,不断优化扶持和奖励机制,在工资、住房、就业、创业等方面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增强高层级人才和高端创业团队的黏性,激发新业态发展动能。

    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是科技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破除影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速科技成果在我市企业的转移转化,相关专家还建议,要为企业创新研发制订失败兜底政策,保证研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对取得一定创新成果的企业,可给予进一步的创新人才输送和平台搭建等优惠政策,持续提升企业研发成果的转化力度。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哪些行业将受益?

    据安永大中华区量化服务团队主管合伙人史川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具体受益行业,需要等待相关法规出台予以明确,但此前国家税务总局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变迁的过程中曾经提出过的重点行业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制造业重点行业可能聚焦在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四个领域相关的重点行业。

    “我们预计在确定行业分类时,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可能再一次成为关键性依据,而企业从事相关行业是否为主营业务,以及相关收入是否占收入总额比例超过50%可能成为需要考量的因素。”史川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施正文认为,在促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应该包括在内,与此同时一些传统重要行业比如钢铁、汽车也有望被纳入。因为传统重点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也急需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去年国务院明确要求制造业税负明显降低,一些税负相对较高的制造业行业也有望被纳入。

    研发费用的口径大小跟扣除比例高低一样重要,研发费用口径越大,意味着企业能获得更多的税前扣除。企业非常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是否会进一步扩大。

    史川认为,此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已由50%提升至75%,有效期至2020年底,这超过了俄罗斯、印度、南非等国目前所采用的50%的比例,体现了国家对于鼓励企业创新、聚焦研发活动的重视。制造业重点行业的加计扣除比例,有望提升至100%。相较之下巴西的加计扣除比例为60%至100%,而中国香港地区的加计扣除比例为100%至200%。

    不过施正文认为,税务部门在推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政策时还需要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税收征管水平及行业公平性,而且鼓励企业研发创新需要政策组合拳,因此这一比例可能不会立即提至100%,90%左右的可能性更大。(董娜 整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