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智博会展览现场,来自某民营企业的智能机器人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 |
|
我市某民营企业生产线一角 |
|
我市某服装企业为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而设置的书吧。 |
|
丁安 绘 |
编者按 如何助推宁波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2019年,市政协由经济委牵头,会同市政协经济一组、民建市委会、市工商联等界别组,组织40多位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开展深入调研。委员们精准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到的“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贴近宁波民营经济现实所需、发展所困,从融资、土地、工业设计及科技创新服务四个角度,深层次解读了宁波民营企业家的集体心理、本地化情结,并在市政协十五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进行发言交流。本版集中展现委员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记者 龚哲明 摄影 丁安 在宁波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民营经济是土生土长的一种经济形态,因改革开放而出现、发展、壮大,被人们称为宁波经济成分中的“主力军”。 民营经济在宁波经济总量中素有“三分天下有其二”之说,很显然,民营经济能否顶住当前发展压力,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宁波经济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宁波的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实现转型发展面临哪些困难?又该如何应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且听市政协委员为我们一一道来。 民营经济强则宁波强 宁波是开放大市,也是民营经济大市。一名市政协委员给了记者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在宁波,平均每10人就有一个老板,每26人就有一家民营企业。也许这只是从数据上推算得来的,但也恰恰说明了民营企业在宁波量大面广,民营经济在宁波根深蒂固,宁波经济正是在这些“星星之火”托举下形成“燎原之势”,焕发蓬勃生机。 毫不夸张地说,民营经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实力所在,宁波今天取得的发展成就,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委员们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宁波民营企业数量占各类市场主体95%以上,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0%的税收、约65%的GDP和外贸出口、85%的就业岗位,占据了95%以上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生力军和创新驱动的主引擎。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宁波民营经济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强大实力不容小觑。就在上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发文公布的第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我市共有11家企业(产品)入选。其中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旭升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杉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选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音王电声数字调音台等7个产品入选单项冠军产品,入选总数占第四批企业(产品)(124家)的8.9%。至此,我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到39家(个),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首位。这是宁波民营企业的辉煌,也是宁波的骄傲。 这些都是宁波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耀眼星星”,而更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却面临转型中的困难和困惑。据《2018年度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显示,2018年宁波规上民营企业净利润共计369.89亿元,同比下滑4.35%,这也是宁波规上民营企业盈利能力五年来首次出现下滑。市政协把“助推宁波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若干问题研究”作为常委会调研课题和专题协商内容,就是缘于当前我市民营经济转型之路困难不小,茁壮成长空间很大,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我市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18年以来,更是先后制定出台了“降本减负10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80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引导我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转型发展道阻且长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宁波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究竟存在哪些必须补上的短板呢? 短板一:融资难。委员们调研情况显示:我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稳定提升,融资成本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然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未解决,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明显,主要存在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获得有效企业征信信息难、银企需求信息不匹配、部分贷款事项手续繁琐、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放贷资金短缺等问题。譬如以传统抵(质)押贷款为主要形式的商业银行仍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而缺乏有效抵押物正是中小微企业的“软肋”,这让中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陷入一个两难的“悖论”。 短板二:用地难。委员们调研情况显示:中小民营企业用地难问题十分突出,表现在可开发土地少、低效闲置土地多、老旧工业区“二次开发”困难多、重引进轻存量现象突出等。“从全市工业用地客观情况看,全市拥有工业宗地的主体为3.3万家,工业宗地面积为57.2万亩,这意味着全市近13万家工业主体中有近10万家只能依靠租赁土地或厂房来生产。”有委员指出,虽然市政府每年安排5%的小微企业专项用地,但对于市场用地需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表示“想拿地只能靠运气好‘捡漏’”。 短板三:工业设计能力不能满足需求。委员们调研情况显示:我市工业设计行业规模远远落后于国内高端服务业发达城市,其供给能力也难以满足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据业内粗略估算,目前宁波每年有60亿元的创意需求外流。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存在问题表现为:中小民营企业对工业设计普遍不够重视、和丰创意广场产业头雁效应不明显、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化发展体系整体不顺。委员们调研中发现,我市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大都没有建立企业工业设计中心,76家境内上市公司中只有5家上市企业建立了企业工业设计中心。 短板四:科技创新还难以支撑转型发展需要。委员们调研情况显示:我市存在科技孵化培育创新推力不足、企业主体投入创新动力不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效能不佳、科技创新风险共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委员们发现,宁波大多数民营企业习惯投资技术较为成熟的传统产业领域,对新型产业创新投入相对谨慎。据统计,2018年宁波169家上规模民营企业共计投入研发费用181亿元,占总营收的1.68%,总体仍处于国际上公认标准的中低水平。其中有28家企业研发投入较上年减少,占比16.57%;有49家企业没有任何研发投入,占比28.65%。 如何做大做强做优 “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郑栅洁书记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话语犹在耳边。那么,该怎么做?只有一个办法,“缺”啥补啥,把短板拉长。 就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委员们提出六条对策。一是设立政府背景的征信咨询公司,完善金融信用体系。加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运行管理,组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着力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探索推出更多面向中小企业的“纯信贷”产品,破解“可抵押不足”“担保难落实”两大症结。二是加强宣传对接,推动银企融资匹配。积极搭建融资产品展示平台,让企业对于各个银行贷款产品有着更加直观的了解,解决银行之间产品无法横向比较的难题。三是探索建立白名单机制,创新拓展融资渠道。有关责任部门应尝试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白名单”内的企业,主动对接、加强服务,通过合理下放审批权限、提供绿色审查审批通道等方式提高授信审批效率,同时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发展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使用权抵押贷款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企业开展绿色项目。四是鼓励银行合作,实现商业主体可持续发展。由政府牵头,推进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譬如大型商业银行可以一个特定的利率将资金出借给农商行,农商行则以较低的利率将资金出借给民营企业,政府在政策层面对该模式给予支持,实现商业主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五是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助力银行信贷投放。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贴息机制,对金融机构发放小微贷款形成的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对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达到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六是完善失信惩戒制度,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就破解民营企业用地难问题,委员们认为,未来我市民营企业用地必须从规模扩张为主向盘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转变,并提出三条具体对策。一是更加重视中小企业用地需求,合理布局小微企业园。强化市、区县(市)层面前期统筹规划,推动小微企业园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融合布局,注重打造园区间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二是促进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流通,全力盘活存量用地。探索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入推进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试点,加强创新土地储备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供地率。三是推进老旧工业区“二次开发”,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尽早实施村级老旧工业区改造升级,探索试点工业区连片改造,研究划定工业用地控制红线。 就补上工业设计能力不足短板,委员们提出,要加快推动传统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升级,积极培育智能设计、虚拟设计、集成设计、众包设计等新业态,打造好现有创意设计集聚平台,促进工业设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工业设计引领制造业孵化新产品和新行业。委员们建议,依托政府和行业协会资源,充分挖掘宁波设计市场需求,做大做强设计需求对接平台,着力培育工业设计市场,打响工业设计“和丰”品牌。成立宁波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或工业设计研究院和工业设计产业联盟,加快发展高端设计机构,提升工业设计产业能级。完善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构建设计创新体系,增强工业设计协同能力。支持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对接合作,深化设计与制造的融合,发挥示范企业带动作用。 就补上科技支撑力不强短板,委员们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抓住重点,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协同创新产业化;突破难点,拉长公共科技服务关键短板,实现创新生态优质化;创出亮点,优化政府支持政策措施,实现风险分担机制化。 金玉良言,字字珠玑。委员们的睿智、务实、有用之言,必将助推宁波民营经济茁壮成长。 声音 余姚市政协主席陈长锋建议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 传统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把握顺应发展大势,结合自身所处的行业发展和企业自身实际,加快植入“智能因子”,走转型升级之路。要深入剖析当前宁波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和结构特点,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传统产业发展方向和总体目标,在组织实施《宁波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施方案(2017-2020年)》基础上,编制主要传统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模具、家电、五金、服装等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行业示范应用工程,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试点项目,予以重点支持与推进,形成可推广的行业智能化改造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全行业的智能化改造。 (龚哲明) 市政协常委谭维定建议 建立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机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涉企政策,掏出了一大把真金白银,但大中小微企业负责人对政策知晓度普遍较低,获得感普遍不强。为此,要建立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机制,包括政策制定中企业家征询制度、政策出台前企业家投票制度、政策出结果后企业家告知制度、政策储备库企业家评议制度。 (龚哲明) 市政协委员陈昌海建议 用好“院士”资源 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宁波是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现有100多位院士,许多院士有很多非常好的产业化项目。希望各级政府积极用好“院士”资源,把一些院士的产业化项目引到宁波进行创新孵化,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无缝对接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引进一流创新平台和人才,建设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龚哲明) 评论 对“儿子”“女婿”要一视同仁 “多年来,受GDP考核指标等因素影响,政府更愿意将用地指标分配给规模大、投资多的大项目大企业,特别是新引进的大项目大企业,而对于存量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用地需求重视相对不足。” 这是《市政协助推宁波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若干问题对策研究调研报告》中的一段话。委员们朴实的语言却道出一个现实问题:对大小项目、新旧项目,个别地方政府总是有偏颇,难以一视同仁。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这种厚大薄小、厚新薄旧显然都是厚此薄彼,都不是公平竞争。我们常常把新引进的企业项目比作“女婿”,把原有的甚至土生土长的企业项目比作“儿子”。无论是因为儿子亲生的,就在日常时时处处袒护儿子,还是因为溺爱女儿而宠上女婿,都是有悖于长辈应该公正无私的为人原则。 在宁波,民营企业是沐浴着改革开放阳光雨露,土生土长的一群“儿子”。他们也许还没有长成“巨人”,但他们是宁波经济的坚强支撑,占宁波经济三分之二的分量就是明证。现在我们如果招进一个“大块头”女婿,就把儿子冷落在边上,会让儿子心凉的,甚至有可能导致儿子赌气出走。这种招进女婿气走儿子的事,显然得不偿失,绝不能出现。 在现实中,招进女婿冷落儿子,甚至气走儿子的事并不鲜见。譬如各地在人才引进上就有类似情形,为了吸引人才就怕政策不够优惠,而对早些年已经引来的甚至本地培养的人才则不管不顾,即使给了点政策也是不痛不痒,让存量人才十分心寒。这是典型的招了女婿忘了儿子,且不说这个女婿来不来还不知道、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也不知道、会不会水土不服依然不知道……万一“乌鸦嘴”说中了其中一句两句,岂不是很心塞。况且,儿子已经在这里待好久了,聪不聪明、勤不勤快、老不老实,早已心中有数。 由此可见,我们既不能宠爱女婿冷落儿子,也不能偏袒儿子排斥女婿。而要把女婿、儿子都当作一家人,一视同仁。在对待本土民营企业上,亦应如此。 (龚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