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刻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防控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最智慧的选择是理性。非常时期,大家不是悲观抱怨、惊慌失措、消极松懈,而是理性面对、科学防治、积极有为,显得尤为可贵。 防控疫情,必得实施突破常规的最严措施,像封闭城市、限制交通、关闭景区、隔离人员、减少流动、取消集聚活动、推迟学校开学和企业开工等。这难免会带来种种不便,甚至会暂时影响经济发展。对此,虽然也有人不理解、在抱怨甚至牢骚满腹,但一声令下,从上到下一体实施,就是一种理性有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防控疫情,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的疫情防控措施,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重要原则,体现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情怀和担当,就算有人一时不理解,但在事实面前,相信他们终会用理性取代想当然,同所有人一起,凝聚起阻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这几天,集中需求让口罩供货出现了暂时性短缺。但让人可喜的是,记者在宁波各大超市的调查发现,遭遇这次疫情,个别市民确有囤货行为,却未出现抢购现象。这与我们的市场供应充足、市民过年备货较多有关,更与大家应对突发性危机的认知日趋理性有关。对未知有害怕,对疫情有恐慌,乃人之常情;应对危机,必须高度重视、精心准备,但如果恐慌过度,失去理性,疯狂抢购,不光于事无补,反而会扰乱市场,加剧社会恐慌,给防疫大局添乱。许多人当年疯狂抢购食盐、米醋等物品,后来成为笑谈的事例说明,越是危难时刻,越是需要涵养健康心态,保持理性冷静,越是需要尊重常识、顾全大局,既对自己和家人负责,又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在有些人看来,外出时戴口罩,一是不习惯、不舒服,二是显得对别人不尊重,三是觉得会让人以为自己“疑似感染”了。这些认识,显然是不科学、非理性的。防控疫情,戴口罩虽不是“保险柜”,但出门时不戴口罩,极有可能既害己又害人。再说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疫情就在那里,假装“看不见”,认为“无所谓”,只不过是自欺欺人。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积极转发权威专家的科普文章和权威机构的公开信息,遵照专家的倡导,养成和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就是相信和尊重科学,就是一种理性、一种进步。 以往多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证明,理性平和的心态是我们战胜病魔的重要法宝。目前,按照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各地的防控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从城市到乡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网络正越织越密。我们相信,疫情终将会过去,但大家在应对危机中所养成的好习惯、所培育的理性思维,必定会成为一笔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