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0日下午,在宁波伏尔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正在赶制发往海外的机械密封环。当天起,我市因地因时、分类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徐能 摄) |
易其洋 2月10日,企业复工日来临。按照“因时因地、分类有序”原则,各地开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此时,不能不严肃认真地说一句:各地抓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绝不能松劲,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城乡按下“暂停键”,各行各业“急刹车”,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宁波是民营经济大市,各行各业“闭门歇业”的时间越长,方方面面所承受的压力就越大。早一天让企业复工复产,不仅是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稳定劳动者就业、保障人民生活的需要。 全国严防,果断有力,慢慢抑制住了疫情的扩散蔓延。目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可能。这时,必须认识到,若不能找准平衡点、算好平衡账,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致使防疫出现失误,不仅企业生产无法继续,还可能让整个社会付出惨重代价。 企业复工复产,意味着大量人员返程。这会使输入性疫情防控形势越发复杂,任务愈加艰巨。防控输入性疫情,重在盯牢每一个“来的人”。各交通道口的检测卡点,是阻断疫情输入和传播的重要防线。各卡口要继续做好对通行车辆和人员的检查检测工作,“逢车必查、逢人必测”,确保“人受控、货畅通”。企业复工复产,员工落脚在属地,属地管控到位,疫情防控才有保障。各地要把属地防控责任落实到每个区域、每个部门、每家企业、每个岗位,切实做好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 2月4日,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提出企业复工的“七项”举措,明确要严格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一企一策”,做好企业复工的分类管理。镇海、慈溪、宁海等地随之出台了企业复工的管理办法。疫情防控,必须万无一失,一失可能万无。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绝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企制宜。相关部门要全面了解、准确把握企业的情况和意愿,对提出复工复产申请的企业,按照规定条件和报备程序,严格审批,“成熟一家,放行一家”;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和申请资料弄虚作假、疫情防控存在漏洞的企业,不仅不能批复其复工复产,还要严肃查处,责令整改。 产业分工决定了,一家企业开工生产,不光需要上下游企业的联动,还需要其他行业的配合。企业复工复产,可能面临防护物资短缺、跨区域交通受阻、物流运输不畅、返程员工出行受限等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把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作为深化“三服务”的主要任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让企业员工招得进来、原料运得过来、产品送得出去。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企业复工复产有力有序、安全平稳。 企业复工复产,员工返岗上岗,一起工作生活,病毒交叉传染的风险增大,而疫情防控的每个环节都不允许有一丝疏漏。这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也是一场严峻考验。复工复产的企业,要严格履行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制定严谨细致的疫情防控方案特别是应急预案,确保员工信息排摸到位、防疫物资和人员到位、防控措施到位等;也要创新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想方设法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全面维护员工健康和安全,开足马力抓紧生产,千方百计扩大市场。 疫情考验着政府、企业,也考验着每一个人。返工返岗的员工,要识大体、顾大局,发扬主人翁精神,加强自我防范和保护,自觉支持和配合企业安排,既做好本职工作,又做好疫情防控,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为恢复和促进生产,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打赢疫情总体战、阻击战尽一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