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黄 合 通讯员 印晨瑶 袁伟鑫 63岁的奉化松岙镇五百岙村党支部书记王剑英,静静躺在奉化区人民医院的病床上,颅内出血,肩胛骨断裂,肋骨断了3根,需要留院观察。 4天前,他在从执勤卡点回家的路上,连人带车掉入1米多高的沟渠,当场昏迷,满头是血。“这条路每天都在走,也不知道怎么就摔下去了,可能真的是太累了……”王剑英张了张嘴努力笑了笑。 时间回到星期一,这是王剑英在抗“疫”一线连续工作的第16天。 7时不到,王剑英照例走出家门。他的睡眠质量不太好,平常20时肯定睡了,但这些天为了疫情防控得忙到22时、23时,黑眼圈自然有点重。 “老是觉得不放心,还是得到村子里去转转。”五百岙村有200多户居民800多人,虽说村子不大,但附近有不少企业,人员进出比较频繁。 春节头几天,村子还沉浸在浓浓年味中,虽说村干部挨家挨户分发防疫相关材料,但还是会碰到梗着脖子红着脸对着干的村民。 王剑英心里也理解,要想改变村民的想法,只能靠时间花精力去磨。王剑英一边巡逻一边带着喇叭,反反复复不停地宣传,随时随地巡逻督导……渐渐地,村民的防护意识提高了,但老王的嗓子却哑了。 10时左右,电话来了,说是之前送去灌的煤气瓶回来了。这些天村里30来户家里的煤气用光了。王剑英专程去联系另一个乡镇的充气点,帮村民一解燃眉之急。 正在落实人员对接煤气分发事宜,王剑英又接到快递电话,之前自掏腰包买的口罩到货了。也是因为村民反映没有口罩,老王想方设法买到了1000只,打算分给村民。 13时左右,王剑英和几个村委、联村干部分组挨家挨户分发口罩。一个下午,4个小时,他前前后后走了150多户。“也没什么辛苦不辛苦,就是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对于王剑英来说,这样的工作节奏习以为常。 前几天,他和村班子、联村干部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到每户家里实地排查——住了哪些人,行程是怎样,体温是否正常,然后列出一批居家观察的名单,每天两次测量体温,14时左右上报数据…… “他自己身体也不好,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很多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都是亲力亲为,非常负责,村里哪些地方容易聚集,他都一清二楚,都要一遍遍地去劝离村民。”村主任童国云说。 匆匆吃完晚饭,王剑英骑着电动自行车去卡点附近,那里住着几户居家隔离者,每天他都要去看看他们,带上些新鲜的蔬菜和做好的食物,问问他们有什么生活上的需求。 上周开始,返乡务工的人员渐渐增多,村民担心风险不愿将房子出租。也是王剑英出面,不断在村民和租户间进行协调,最终为外来租户临时找了村外的房子租住。 “遇到突发情况,肯定是村党组织、村干部顶上,把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对此,松岙镇联村干部阎红儿非常感激。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村口卡点的执勤还在继续。自村里实行进出管控后,王剑英每天都要在卡点执勤至20时才肯回家。大概19时左右,他感觉有点不太对劲,就说了声“不好意思,先走”,骑着电动自行车才开出几分钟,就连人带车摔下了田埂…… “老实说,作为家人很心疼。但我们也理解,毕竟作为村支书责任在,工作必须要落实。”病床前,老王的儿子声音有些哽咽。 而躺在病床上的王剑英,还是坚持天天给村子里打电话,了解村里疫情防控的情况,提醒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接下来的工作只能靠大家了,希望这场阻击战能够早日顺利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