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2月15日 星期六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宁波外贸识变、应变、求变

宁波五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复工前,防疫工作准备充分。(黄和钦 摄)
盛威国际工作人员在厂区内进行消毒。
(李雪梅 摄)

    记者 单玉紫枫 

    盛威国际厂区复工首日。傍晚,20辆集装箱车从工厂鱼贯而出,逐一通过消毒通道,进行人工消杀。另一边,北仑总部,工作人员紧紧盯着实时监控,并将消杀视频第一时间发给国外客户。

    “这是我们复工后出的第一批货,要让客户安心啊!”盛威国际董事长徐普南说,“现在我们正加班加点,争取把落下的时间抢回来!”

    早一天复工

    就早一天“回血”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尽快走出阴霾,是压在2万多家宁波外贸企业心头的大石。

    “我们13日已经通过复工评估,第一批63人马上就能上班了!”宁波五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和钦终于松了一口气。

    五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位于余姚,是全出口的外贸企业,去年出口销售额实现25%的增长。今年一季度已签订单金额3525万元。黄和钦告诉记者,目前只生产了1000万元。

    这下总算能接着干了!但新的烦恼接踵而至。黄和钦说,第一批返工人员只占到员工总数的37%,产品供应链上的一些小企业暂时还不能开工,产能恢复有限,再加上还有运输的难题……还要一关一关地闯。

    盛威国际在春晓还设有一个厂区,原定复工时间在2月20日。这离徐普南的心理预期有点远,毕竟开工时间延迟,就意味着订单无法完成。

    企业递交了申请函,相关负责人当天带人进行现场勘查评估。“还是政府给力!”徐普南感慨万千。2月13日,春晓和嘉善厂区同步实现复工!

    “惠企18条”

    政策来撑腰

    2月4日,宁波出台“惠企18条”一揽子扶持政策,明确对因疫情被迫放弃参展的外贸企业给予展位费补助;市本级对出运前保险保费扶持比例提高到50%,加快信保理赔进度,信用保险机构的定损核赔时间缩短到2个月;优化出口退(免)税服务,同时加大外贸企业涉外法律援助力度。通过加强金融支持、支持企业外贸出口等一系列举措,替企业复工生产撑腰。

    2月10日,复工第一天,宁波华超兰德进出口有限公司总助曾江就从中国信保宁波分公司领到了相应信保赔款。春节前,由于巴西客户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导致公司已出运货物滞港。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无法放单。“幸亏中国信保在春节期间加紧受理我们的案子,才这么快拿到赔款!”

    截至目前,中国信保宁波分公司已向全市19家中小企业支付赔款800多万元。

    这些天,宁海县商务局已经接待了很多家外贸企业的咨询。“因为2月底、3月初有科隆五金展、芝加哥家庭用品展,这两个展会我们参展企业比较多,所以咨询的人也多。”副局长项莉莉告诉记者,目前企业无法参展的原因主要还是航班问题,直接损失是摊位费,无形中失去的是潜在订单。“近期有个日本展销会,宁波赞隆科技有限公司因为航班取消没去成,我们按照政策给予补贴,一半损失能补回来。”

    复工有疑问,“网上指导员”一呼即应。目前,我市依托“8718”企业服务平台开设了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栏,打通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另外,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落实外贸企业的帮扶政策,目前已初拟了12条细则,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近期可望出台。

    “自己克服”

    思路一开天地宽

    “政府指航向,开船靠老大。企业自己也要动脑筋克服(困难)。”2月11日,宁波如意集团名誉董事长储吉旺撰写千字长文,勉励全体宁波外贸人,坚持多措并举,“创新创新再创新”。

    毋庸讳言,此次的危机,客观上暴露了传统外贸企业渠道单一、以线下为主的被动性,面对风险缺少应变空间,缺乏产品话语权等问题。利用电商赋能、内外贸一体化,对外贸人而言已是箭在弦上。

    虽然还没复工,但2月份以来,宁波博闻进出口有限公司上下几乎没有闲着。总经理邬军听除了每天在朋友圈晒出一次性手套、消毒液、消毒湿巾等的购买链接,还跟小红团、嗨团、爱库优选等微商平台打得火热。

    他告诉记者,微商最牛的是那种奋斗的精神,时不时会“发明”应景的产品替人想到前头,另外,“扶上马,送一程”的团队合作,以及便捷的分享模式很容易就形成低门槛高裂变。

    “这段时间,博闻虽然不能复工,但大家手头有各个相关厂家资料,博闻通过制作平台二维码,客户下单,厂家直接发货,同样带来很多现金流。”邬军听说,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出货渠道的多样化,而且单件产品利润也有所提升,思路一开天地宽。

    着眼中长期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受疫情影响,宁波外贸短期可能出现一定幅度下探,但不太可能构成趋势性影响。这已经成为整个外贸圈的共识——

    “每一次的危机和逆境,也从侧面不断提醒着外贸人思考和开拓,酝酿新机遇。”徐普南1998年白手起家,在北仑成立了宁波盛威国际有限公司。22年过去了,这家民营企业不仅叩开了一扇扇国际市场的大门,还成为业内领先的大型跨国企业,在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地设有多家生产基地和分支机构。

    “以2003非典疫情为例,那时公司刚成立不久,那期的广交会成交基本是空白,但是短短几个月后,外贸就迎来了超速的增长;再看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银行业遭遇信任危机。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大家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以及更高层次的现金安全。”徐普南说,盛威一方面打响“把银行搬回家”的口号,升级家用保险柜的研发,另一方面推进机房建设,建设数据机房。目前信息机房已经发展成盛威的第二大产品。

    这位跨国企业的宁波老板历数过往,一次次的转危为机,恰恰成为企业发展的契机。

    当前在众志成城、全国一盘棋的防控应急处理背后,国际社会看到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可以依靠的朋友,这将更有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从微观来看,公司生产的是安全产品,当前“一罩难求”背后反映的是民众对于安全最基本的需求。对安全的重视,将赋予企业更大的商机。

    “守正”主业,潜心研发。宁波外贸,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