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企业正在有序复工复产。 (资料图) |
|
“宁波全域一码通”全面推行。 (资料图) |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既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如何科学研判、精准施策,严格防控疫情保安全,科学有序复工促发展,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本期“学苑”组织刊发3篇文章,提出对策建议。 科学研判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吴伟强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疫情没有完全解除前,需要及时妥善处理因疫情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对我市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部分负面影响还具有一定延续性。宁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将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必须准确把握疫情影响,科学研判分析,及时开出“药方”,要有应急的“速效药”,也要有对症的“特效药”。 一、理性看待疫情对宁波经济的影响 一是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季度。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性冲击现象,总体不具备延续性;同时,每年的一、二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不是全年经济活动的重心和高峰,通常一季度GDP占全年比重最低,仅占10%左右。当前宁波疫情已总体可控,可初步判断对宁波经济的影响是短期暂时性的,且主要集中在一季度。 二是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一。2019年,我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91.5亿元,占全年二产增加值的70%,相对于小微企业,规上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强,如果宁波的人流、物流等在一季度能基本恢复,工业就能迅速恢复产能,甚至追加产能。疫情对我市第三产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旅游、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等与春节假日效应关系密切的行业。从往年看,12月至次年2月往往是这些行业增长的高峰,随着春节的过去,这些居民消费也难以形成补偿性增长;同时,为了防控疫情,避免人口大规模聚集,商业、旅游、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企业的复工进展也会滞后于工业企业。 三是疫情对外贸有冲击。WHO认定此次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虽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是仍有一些国家采取禁止中国公民入境等措施,这势必会对服务贸易、货物进出口等造成影响,可预见出口短期内将受到影响。有利之处在于第一季度是国外的需求淡季,从历年看,第一季度的出口增速都处于低点。如果一季度能实行复工复产,那么短期内订单发生转移的量是相对有限的,一方面选择合适的供货商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供货商增加产能也需要时间。 四是疫情对小微企业冲击较大。对照复工的防疫要求,小微企业普遍面临防疫物资短缺的困境,进而导致复工难;同时,我市的小微企业,往往外来员工较多,由于防疫的要求,势必会导致员工返程延期、到岗率低,进而导致开工不足;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受停产停工影响,易导致订单合同违约,员工工资、厂房店面租金、原材料占用等刚性支出,又易引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为此,包括宁波在内的大多数城市,在疫情期间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始终是扶持纾困的重点。 二、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是我国具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制度优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坚如磐石,多次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19省对口支援湖北、军队派遣支援湖北的医疗队等,充分彰显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世界卫生组织执行委员会第146届会议上,世卫组织赞赏中国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认为中国的有力举措有效阻止了病毒向其他国家传播,各国应团结协作战胜疫情。 二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此次疫情是“黑天鹅”、短期突发性事件,主要影响集中在一季度,会短时加剧经济运行波动,但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随着疫情的缓解和最终的战胜,部分产能损失可以通过增加产能追回,前期抑制的消费会有一定补偿回升,积累的投资将会继续释放。 三是宁波具备较好抵御由疫情引发的短期突发性影响的能力。一方面,宁波经济实力强。通过发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等工作,2019年我市GDP已达11985亿,位列全国万亿城市第12位,比2018年上升1位。经济实力越强,能动用的资源越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另一方面,党委政府对疫情处置反应迅速有效。此次疫情来势快,防疫形势严峻,涉及大规模停产停工停学,市委、市政府及时研判、出台政策、动员力量、果断处置,从延迟开工开学、关闭高速口,到出台疫情防控“十二条”措施,再到复工复产“20条”意见,精准把握每个阶段特征和规律,有效地抑制了疫情发展。 四是扶持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为了有效应对疫情对相关行业企业带来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负纾困稳岗等扶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2月4日,我市出台了《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八条意见》,不仅应急政策出台反应快,而且政策针对性强,随后市内相关部门、各区县(市)纷纷出台了以支持防疫、减负、减费、纾困、稳岗、“非接触”服务等为内容的政策。与此同时,国务院、相关部委,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各种应急扶持政策陆续到位,涉及防疫、物资保障、金融、财政、税费、企业债、企业复工复产等方方面面。可以预计,在应急政策之后,还将陆续出台支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中期政策,政策叠加效应还将不断增强。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将有力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尽快恢复与发展。 (作者为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防疫、复工: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孙肖波 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已经进入一手抓疫情防控稳固、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双重任务攻坚阶段,在确保疫情可控的前提下,要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两手抓”互为支撑,缺一不可,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 一、严格防控疫情是基本前提,更是重中之重 当前,疫情防控仍然是头等大事,是人民健康、国家安全的基本底线,也是复工复产的基础和前提。抗疫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越是紧要关头,越要打起精神、拧紧发条。 全国疫情依然胶着,唯有同舟共济,才能平安前行。宁波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省内来说相对较多,必须认识到疫情防控任务的严峻与艰巨。同时,作为流动人口大市,宁波2019年流动人口总数达480万,随着复工返甬潮的全面到来,必然要面临更多重的压力和更复杂的形势。复工复产可能出现大规模人员流动和聚集,存在疫情进一步扩散传播的潜在风险,疫情反弹压力增大,一旦因此干扰防控大局,可能付出更大代价。 因此,疫情防控攻坚要突出科学性、彻底性、针对性。要根据省委“六个转变”“五个没有变”的总体判断和宁波“企业复工问题是当前阶段疫情变化的最大变量”的重点认识,在深化对疫情防控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精准把握疫情发展的阶段特点,咬紧牙关、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守牢安全底线。防控体系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对返程带来的疫情扩散风险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掌控化解,确保不因复工复产出现人员大规模集中流动、交叉感染乃至疫情扩散。 二、推动复工复产是现实要求,也是严峻挑战 有力有序复工复产,既是保障和支撑疫情防控物资的迫切需求,也是稳增长、稳就业与保障民生的现实需要,是事关国计民生、企业存亡的重大挑战和严肃考题。 一方面,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尽快恢复经济和社会正常秩序,与稳预期、增信心密切相关。复工复产恢复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更是恢复市场信心、恢复人们对未来与前景的信心。另一方面,当前疫情背景下复工复产也面临诸多难点与风险。春节以来的防疫管控已带来了运输物流阻滞、产业链恢复不同步、异地员工返岗难乃至用工难等障碍;同时,部分企业复工以来,工作场所聚集性风险、返甬人口输入性风险增加,对宁波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多、民营中小微企业多的制造业大市而言,有序复工复产格外迫切又分外艰难。 因此,推动复工复产要有前提、有方向、有章法。要把握好“有力有序”要求,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政企合力,做到“三到位”:一是指导到位,“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因地因时,分期分批,错峰复工;二是准备到位,合理设置防护标准,防疫物资、人员、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必须做足准备,不达标不复工;三是服务到位,深化“三服务”,深入企业解难题,真正把服务精准高效地落到急需处,尽量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冲击。 三、防疫复工两手都要抓到位 非常之时,需要有定力、有魄力、有智慧。“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智,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切实处理好防疫、复工两者关系,把握好重点节奏,才能真正把两条线都抓好抓到位。 一是要有勇有谋,坚持防控优先。立足当前、把握走势,坚持疫情防控优先原则不动摇,防疫侧重点则要从一般性的地毯式排查,朝着流行病学的科学追踪和监测倾斜。要识变、应变,针对复工返甬潮,迅速发现、锁定所有新增回程人员,分类做好针对性的隔离和防控措施,尽力降低复工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二是要实事求是,科学精准施策。在精准研判疫情、科学分析利弊的基础上,做细做实工作,将防控工作重心落在卡口管理、企业防控、发热全管控三个方面。最大程度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干扰因素,推动生产经营秩序稳步恢复,既保证疫情防控科学有力、平稳形势得以巩固,又保障企业、群众生产生活尽快恢复正常。 三是要互相支撑,有序协调推进。按照“风险受控、有序推进”原则,通过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如远程办公、无接触办事与管理等,解决和协调抗疫与复工之间存在的矛盾。依法治理、精细治理、智慧治理,杜绝“填表抗疫”等形式主义,避免因过分提高开复工门槛、拒绝返甬人员入住等简单粗暴办法而造成两手互搏、顾此失彼的不当局面。 (作者为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精准施策帮助扶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王 萍 谢瑜宇 一、大力提升财政扶持力度 在用足用好减税减负一揽子政策的基础上,通过临时调整企业纳税定额、延期交纳税款等多种创新手段,进一步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力度。财政可以考虑推出特殊的政策安排,采取延期缴纳社保、减免租金、贷款财政贴息、财政补助、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等方式,加大财政补贴性、建设性支出力度,重点支持生产疫情防控物资的企业和全市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以及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住宿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分类有序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落实防疫物资进口税收优惠措施、简化特殊物品通关手续,民生物资优先供给快速通关。延长企业税款缴纳期限、滞纳金按规定不予计征。充分发挥本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通过设立专项纾困资金,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聚焦“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用好财政预算内投资,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积极推进在建项目,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二、适度强化金融服务支撑 适度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方面的积极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大信贷纾困力度,通过地方银行法人机构信贷支持、企业担保费减收减免、设置紧急融资额度、逾期利息减免或展期等手段,帮扶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和解决融资困难。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大的行业和企业,应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特事特办。全市各金融机构持续开展市、区县双层次、多方式金融对接活动,安排专人持续对接跟踪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三、切实提升就业保障力度 在坚决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分区域、分行业、分时段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帮助农民工安全返城就业。要将劳动力市场机制与政府帮扶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时下浮社会保险费率、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等手段,加大就业扶持的政策力度。精准掌握全市企业复工计划和用工需求,建立人员信息台账和岗位需求清单,进一步提供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的公共就业服务,有效衔接劳动力供求双方,提高就业的匹配度,缩短摩擦性失业周期,增强扩大就业效应。延长实施困难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一定额度的上年度企业缴纳的部分社会保险费。 四、充分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有效促进服务业发展为抓手,通过为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创业和营商环境、推动消费市场细分、根据市场需求配套开发产品和服务,进一步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在此次疫情中形成的公共卫生用品、无人机送货、大数据疫情预测报警、网上医疗救治、保险、心理咨询服务等消费需求都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应优先引导以互联网、物联网、5G和区块链技术来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扶持发展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创意、生命健康等新型业态和新消费模式。对涉及疫情防控企业的基础应用型研究,优先给予立项支持,并按照实际研发投入给予一定比例资助。对于传染源识别、隔离防护、防疫消毒等重点领域的临床应用科研成果和大数据疫情预测报警、网上医疗救治等服务应用场景,给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在疫情防治、医疗器械、防护设备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创新。 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企业开工投资建设项目,开辟事后审查、优先审查、限时办结、费用减免等绿色通道。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把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项目建设与深化“三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克服困难减少损失:一是建立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办理便捷通道,为受疫情的影响,导致无法如期履行或不能履行国际贸易合同的企业受理即办不可抗力相关的事实性证明;二是因疫情引发的相关贸易限制措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和信息服务;三是帮助因疫情无法出国参展的企业兑现境外重点展会参展扶持政策时,继续给予展位费补助;四是加大信保支持力度,加快信保理赔进度,简化相关手续,市本级对出运前保险保费扶持比例提高。加强国外贸易措施的预警处置,推行容错机制,涉及疫情防控物资的案件,原则上不收取案件保证金,不采取扣留等强制措施,对未造成任何破坏影响的工商类案件不予处罚。 (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