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2月2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化社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功能

    贾小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考验并拓展、延伸了社区的新功能,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定位、优势、重要性也将日益凸显。

    一、依托大数据,升级智慧型服务功能

    在疫情防控中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紧急构建疫情防控信息平台,高效收集居民信息,建设疫情基础数据库,通过社区“进出扫码”或“人脸识别”等无接触排查手段动态更新数据,大数据监测为医疗服务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为社区群防群治提供了决策依据,大大提高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度。同时,也存在诸如社区老年人对信息化不熟悉、社区租住人员流动量大、居民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要求高、社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运行资金紧缺等难点,智慧型服务职能需转型升级。首先,要转变社区工作的思维方式,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依托大数据和各类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的科学化;其次,由地方政府牵头,协同治理,统一数据建设的准则和运行机制,打通传统信息系统的交流壁垒,打破信息“孤岛”;再次,重视社区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最后,多方筹集资金,有计划地构建动态感知、自动响应、智能决策、预警协作、自助服务的智慧型社区,层层递进式实现信息的效益最大化。

    二、吸纳志愿者,构建立体型义工体系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旦产生,社区干预的工作量即是海量。能否拥有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志愿者队伍,是做好社区干预工作的关键。由于一些社区居民对义工的参与积极性、必要性和价值认同感有偏差,导致社区的义工功能发挥不够。拓展立体型的社区义工功能,有赖于多元化主体服务网络的形成和有序化的协同配合。一要弘扬高尚的义工文化,社区要一以贯之地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让居民对参与社区工作有使命感;二要协同区域人力资源优势,梳理志愿者队伍的专业特长,分层分类地构建立体型的团队结构;三要发动组织各方力量,即把居委会、社区民警、物业等力量凝聚起来,把居民代表、党员、干部、网格员、楼长、志愿者等力量动员起来,动员广大居民群众,形成人人参与的立体型社区合力;四要探索志愿者队伍的运行机制,不能满足于仅靠居民的一腔热情,要建立适合区域居民文化认同的激励与评估机制。

    三、依法联防联控,完善规则型自治细则

    社区是疫情阻击战的重要闸口,做好联防联控是对基层治理工作的考验。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偏颇,个别社区的联防联控人员缺少依法防控的意识和标准化、规范化的执行方法与应对细则。因此,加强社区的联防联控能力,必须强化社区的自治功能。社区的规则型自治,取决于规则的详细程度和规则执行的效度,社区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精准、实事求是的社区联防联控操作细则。标准化的操作细则要高度结合区域居民的实际情况和生活需求,网格化管理、包片包户、分片负责、责任到人,既有严密防控的策略,更有多元化应对的处置方案。让相关人员经过规范培训后再上岗,通过约定他们的行为准则,减少意气用事、情绪办事、直觉处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实现基层治理中法治、德治、自治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和保障。

    四、夯实邻里情,打造共同体文化平台

    社区是集情感性与规则性于一身的“复合空间”,应该看到,近些年来,伴随着“陌生人社会”所展示出的匿名性、流动性,邻里关系的相互疏离愈加明显。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看到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社区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从日常工作做起,进一步夯实邻里情,既要培育社区文化,打造“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意识,强化关系构建、情感互通,构建新时期有温情、有温度的社区,提高邻里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要善于利用区域主流媒体、新媒体和社区宣传资源,扩大邻里故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要让社区服务做实做细,社区工作人员要下沉到户,主动增加与居民的亲近感,有计划、常态化地开展邻里文体和培训活动,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者单位: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