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商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2月2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运用辩证思维化解“招工难”与“就业难”

    毛海清

    包机、专列、专车,最近,各地想方设法接迎务工人员回程的消息此起彼伏,这是前所未有的。即便如此,情况仍不容乐观。就宁波而言,企业已陆续复工复产,劳动力却严重不足。据市相关部门介绍,至2月中旬,还有近250万外省籍务工人员没有返回。主要原因,当然是疫情所致。

    可是,也要看到“招工难”由来已久。2018年3月人民网报道,经对宁波225家企业调查,52%的企业不同程度存在“招工难”问题。在“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推动下,我市抢项目、抢人才,并且在户籍、购房、社保、入学入托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企业用工紧张局面得到一定缓解。可是,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样,解决“招工难”并非一日之功。

    在许多企业为“招工难”烦恼的时候,难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也让不少求职者发愁,感叹“就业难”。供需双方都说“难”,让人不可思议,也让劳动力市场显得尴尬。其实,看似矛盾对立的双方,有着内在联系和转化条件。求职者并不是真的无工可做,招聘者也不是真的无人可招,“两难”实际上是结构性失衡,理应通过辩证思维去认识,运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

    劳动力相对其他生产要素而言有特殊性,是具有意识的权利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用工自主权和分配自主权,求职者也有择业自主权,若要双方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实现最佳结合,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运行机制。比如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才有可能实现供需平衡,避免出现相互脱节的“两难”窘境。因此,应统筹信息预测、技能培训、市场调剂等功能,技能培训机构应当成为人力资源的“蓄水池”,成为后备劳动力基地,随时应对企业的用工需求。还有,薪酬待遇是求职者择业时的重要考量,而企业要控制生产成本,相关部门就应运用政策杠杆协调两者关系,使得员工有满意的报酬,企业有更大的效益。对求职者既要满足其合理要求,也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理性选择职业。一般来说,只有某些特殊群体可能产生“就业难”问题,而一般求职者是如何选择职业的问题。

    近日,央视报道了新疆和田地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包机运送174人到长沙务工。和田地区利用冬天的培训,一共储备了5万名劳动力,正加快与长三角、珠三角用工大省联系,计划上半年全部输送出去。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劳动力统筹、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人岗适配、减少企业培训负担等,这种做法值得关注。

    当前形势下,应运用辩证思维认识矛盾,用统筹方法兼顾各方,努力把“招工难”“就业难”变成双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