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重点地区返回的人群,只要前往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鄞州区健康大数据平台就会在医生端及疾控中心发出预警;在宁波“云医院”平台上,230家医疗机构的7319名临床医生注册开展网上门诊,为市民提供“足不出户,线上问医”服务——

疫情防控,宁波创新“神器”功不可没

2月4日,在我市某定点医院的隔离病区,护士正在检测确诊患者的脉搏和血氧饱和度。(严龙 摄)
在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大厅,工作人员为每一名患者及其陪同者测量体温。(陈敏 摄)
1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严龙 摄)
负责转运确诊或疑似病例的市急救中心为患者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严龙 摄)
制图 金雅男

        记 者 陈 敏

    通讯员 徐铭怿

    截至2020年3月1日24时,宁波市已连续10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全市累计报告的15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出院病例已有149例。为抗击这场疫情,宁波人用上了很多创新手段,大数据、云医院、医共体、发热病人全周期管控新模式……一个个创新手段,成为宁波抗击疫情的“神助攻”。

    全国首个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 动态监测每一个居民

    从1月21日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到2月27日下午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鄞州区仅花了38天,医护人员实现零感染。更值得一提的是,到3月1日,鄞州区已连续26天无新发病例。鄞州区疾控中心主任林鸿波说,防控疫情,健康大数据平台发挥了重大作用。

    鄞州区的健康大数据平台,是全国首个区域健康大数据平台,又叫“云盾”。

    该平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汇集患者个体所有临床诊疗等信息,整合传染病直报等公共卫生业务应用,实现了公共卫生各业务领域、公共卫生与其他行业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鄞州区依托健康大数据平台,打造重点人群、社区人群、复工人群等特定人群的疫情防控“云盾”,不漏防漏查一个人,有效预测本地疫情传播风险。

    早在疫情暴发初期,鄞州区疾控中心就联合公安、交管、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将多组数据进行整合,对从重点地区返鄞的人群进行健康筛查。

    “这部分人群只要前往医院或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平台就会在医生端及疾控中心发出预警。对挂号信息、病史记录、实验室结果分析等实施精准管理。”林鸿波说,“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尽早隔离,避免社区传播的发生。”

    同时,健康大数据平台还对鄞州区已经建档的160多万社区人群进行动态监测,并对本地病例发病趋势进行风险预测。160多万居民,大数据平台每天筛查一次,一次仅需30分钟。一旦发现符合新冠肺炎可疑病例排查标准的可疑者,平台会在第一时间将可疑者名单自动派送到各乡(镇)、街道。如果分析发现本地社区人群监测病例出现增长趋势,区疾控中心将立刻重点评估本地社区传播风险,并加强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

    “社区人群动态健康状况监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林鸿波告诉记者,如果发现没有明显流行病史的病例,就有可能是发生了本地的社区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大数据对社区人群的主动监测显得更为重要。健康大数据平台还对密接人群、可疑人群进行健康动态的持续跟踪,为应对疫情把牢健康“第一道关口”。

    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健康大数据平台又多了个任务:着手建立复工复产人群健康监测大数据模型,这些复工复产人群数据将被纳入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疫情防控的智能动态化监管,确保不漏防一人。

    “大数据让‘大海捞针’变成现实,让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更高效。”林鸿波说。

    送医上线送药到家 “云医院”筑牢抗疫防线

    发热、咳嗽、全身无力,难道是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生病了不得不去医院,会不会因为院内交叉感染而罹患新冠肺炎?健康人群如何有效预防新冠肺炎……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宁波一度人心惶惶。而随着疫情的加重,宁波多地发热门诊严重“超载”。如何避免医疗机构内人员聚集发生交叉感染?如何让广大市民及时解除恐慌?宁波“云医院”平台发挥了非常时期的特殊作用。

    疫情暴发后,“云医院”平台上的5781名医生第一时间为公众提供新冠肺炎免费在线咨询服务。紧接着,“云医院”平台上共有230家医疗机构的7319名临床医生注册开展网上门诊,提供“足不出户,线上问医”服务。

    2月12日,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疗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行居民常用药品配送入户的有关通知》,重点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居民慢性病用药等常用药(发热、咳嗽药品除外)配送入户需求。全市1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依托现有的宁波“云医院”平台互联网诊疗和药品配送信息系统,实现了医保药品配送入户。据了解,目前全市4000名基层全科医生已入驻“云医院”平台,全部实行排班制度,保障每日有100名以上的全科医生时时在线。配送的相关药品价格参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执行,居民免收药品配送费。

    网上诊疗的诊疗费、药品费先由参保人员自费结算,之后“云医院”平台与市医保中心直接进行网上诊疗信息数据传输,对政策范围内的互联网诊疗相关费用,由医保中心直接将报销费用划入参保人员社保卡金融账户,从而实现老百姓“零跑腿”。据统计,2月13日至24日,全市药品配送入户3652人次,需求量更是呈快速递增趋势。

    疫情防控期间,“云医院”成为很多市民就医的第一选择。据统计,1月27日至2月20日,宁波“云医院”平台义诊咨询10543人次,网上诊疗8512人次。业内人士认为,“云医院”平台不仅缓解了这段时间医疗资源紧张的状况,也减少了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

    上下一盘棋 医共体织就一张网

    总院分院上下一盘棋,层层筑牢防护壁垒,共同织就一张网,让病毒无处可逃。这次疫情阻击战中,全市25个医共体成为宁波抗击病毒的一把“利剑”。

    宁海县第一时间建成了以三大医疗健康集团为龙头,县疾控中心、县急救站、县卫生监督所为支撑,乡镇(街道)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有效联动和区域全覆盖。

    牵头医院主攻治疗,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分院主攻防控,切断传播途径,并对集中隔离点和居家观察点精准防控,将疑似病人上转至牵头医院救治。宁海县这一上下联动的联防联控机制盘活了医疗资源,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

    “只要工作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全力配合支援。”2月29日上午10时,来自宁海县第一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北部医院的朱运权在宁海县第一医院总院发热门诊坐诊。宁海县第一医院总院从1月21日以后开辟了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区域,设有专用的检验科、放射科和隔离病房。科室多了,人手却远远不够,发热门诊排班成了问题。宁海县第一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党委书记翁责茗告诉记者,依托医共体,他们组织了9家分院的30余名医生到总院轮值发热门诊,一天3班,每班2人,及时缓解了总院人员不足的困难。

    据了解,宁海3家医共体牵头医院共抽调分院的全科医生50余名,及时补充总院防控力量。同时,牵头医院通过电话、视频和下沉式培训等方式对所属成员单位的防疫工作人员进行院感培训、防治培训,指导协助分院工作人员科学防治,及时制订各项防控流程、应急预案等,并对区域内的发热病人进行集中规范诊治,分院收治的发热病人一律转至宁海县第一医院集中筛查、诊治。各分院医务人员对高速路口、省道等主要卡口、重点人员聚集场所做好人员排查、疫病防控,并做好大数据摸排、健康管理情况以及联络工作,配合县疾控中心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进行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全国率先推行 发热病人全周期管控新模式

    管理好每一名发热患者,严控传染源,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2月12日,宁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发热病人处置工作的通知》,在全国率先推出发热患者院前、院中、院后全周期管理模式。

    按《通知》,所有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就医前应向所在单位或村(社区)报告登记,不得自行就医。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对象由隔离管理人员负责,完成信息登记后联系专用车辆就近送至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普通居民由所在村(社区)负责,完成信息登记后联系专用车辆或自驾转至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如违反规定未经登记自行前往发热门诊的病人,医院要详细登记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并拨打110电话报警,通过公安机关联系其属地管理人员,补登相关信息。

    按《通知》,各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结合病情进行血常规、胸部CT或DR筛查。对重点病人予以留院观察,进一步检测病毒核酸。经筛查后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的普通发热患者,通过专车或自驾返回,并由属地的全科医生进行居家健康观察。

    与此同时,宁波各大医院纷纷推出全面预约分时段就诊,除急诊和发热门诊外,引导广大患者尽量提前预约、错时就诊,尽可能缩短院内停留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