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区域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0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渔民:抱团克难,期盼市场的“春天”

莼湖街道帮助渔船招工,包下酒店安排外地船员入住。图为工作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余建文 摄)

    记 者 余建文       

    

    上周三中午,奉化区首对双拖外海渔船浙奉渔22026号和浙奉渔22036号完成复工备案,在莼湖双山码头起航,开赴东海渔场开展作业。“疫情对外海捕捞作业影响非常大,比往年延后了近一个月才出海。”船老大沈友海说,得开足马力生产,尽可能多挽回点损失。

    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市的渔业生产影响巨大。直到上月下旬,沿海重点渔业乡镇才逐步加快复渔复产的脚步。

    疫情防控关键期,海捕渔业、水产养殖如何渡过这段异常困难的“非常时期”?日前,记者来到象山、奉化等地的渔村和水产养殖基地,倾听渔民的期盼和需求。

    奉化莼湖街道有700多条外海捕捞渔船(渔业船),占到全市的近三分之一。在这场疫情中,这些海捕主力军遭遇“重创”,到上月底才出海100来条船。“缺人是最大的难题,很多外省籍船员还在观望。”街道农办主任袁柳杰告诉记者,桐照、栖凤两个渔村的外地籍船员有2000多人,现在回来的、符合上船条件的也就几百人。

    相较陆地上的种植业,渔船作业环境封闭、狭小,防疫把关要严格得多,不允许有一点闪失。栖凤村外海书记沈益忠说,很多船老大顾虑重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算今天出海作业,一旦船员有个发热咳嗽的,不管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整条船就得回来,人员隔离、船只被“封”,那这个损失就不得了了。

    影响渔船出海作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市场。防疫形势下,消费力下降,市场交易低迷,鱼价就起不来。春节前后,是带鱼、小黄鱼旺发、价俏季节,现在捕捞的旺季已过。沈益忠说,现在渔船的支出、油料、人工开支是大头,市场没“转暖”前,渔获物大部分送进了冷库,卖不上好价钱,像小黄鱼批发价只有往年的一半,“辛苦出海作业,结果白忙活,挣不到钱。”

    渔业是个资金密集型行业,打造一条36米长的标准渔船要近400万元,没有产出,资金链就会受影响。桐照村船老大邢达干说,他的船是新打的,每月要付1万多元的银行利息,还是要靠生产“转”起来。“非常时期,银行最好对我们还贷宽限期延长些,不要列入‘黑名单’。”

    为摆脱困境,奉化区农业农村局与属地街道想了各种办法,帮助尽快复渔促产。一方面是主动出击招人,前几天通过包车,把20多名船员从陕西安康接回来。莼湖街道包下了当地的丽都大酒店,100多名外地船员免费吃、住,健康检查合格的,尽快复工。对新招募的船员,实施快速培训。另一方面,对已出海的渔船重新编组,以前一个编队20多条船,现在缩小规模,“小集团”作业,既保障安全,也有助于提高产量。“我们尽量做足准备工作,期盼市场回暖。”袁柳杰说。

    与海洋捕捞相比,水产养殖恢复状态就要好很多。上周,裘村、松岙沿海一带的南美白对虾大棚养殖基地已陆续投放今春头茬虾苗。松岙镇的豪鑫水产养殖场有300亩温室大棚,首批放虾苗500万尾。养殖场负责人徐夏军说,疫情的暴发,使得原来的生产计划延后了10来天,物流打通后,饲料、燃料的供应问题都逐一解决了,技术人员也都到位,“就是虾苗采购,没条件做检测,得边养边看。”

    而在象山港的另一侧,位于象山县贤庠镇的宁波甬港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里,员工正忙着打包、装车,将新育出的罗氏沼虾虾苗发往外地。在现场,记者碰到了四名来自嘉兴的采购商,“这里的苗质量好,往年我们从湖州进苗,今年决定买象山的。”

    甬港水产是全市唯一的罗氏沼虾育苗公司,从去年12月底起,公司就一直忙着生产、育苗,至今没停。公司负责人朱东敏说,现在种虾也是自己繁育的,首批5000万尾虾苗已销往上海、江苏等地,今年市场前景不错。

    田野里,油菜花已吐露金黄。春的脚步近了,渔区人民满心期盼疫情早日消散,迎接市场的“春天”。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