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惊蛰至 春耕忙

农技专家在田头指导。(孙吉晶 摄)
余姚梁弄镇果香园生态农场利用单轨运输车运输有机肥。(万宋庆 摄)
九峰农场的工人正进行沼液灌溉作业。(何峰 陈莹 摄)
“鄞丰农资”的工人为农户送来化肥和农药。(王博 摄)

    编者按 3月5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里气温回升、雨水增多,万物将蓬勃生长。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春耕备耕也进入了关键时节。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市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出现了人手紧张、物流不畅等困难。农时不等人,防疫和生产“两手硬两手赢”,我市的政府部门、农资公司、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克服各种困难,在大好春光里不误农时、不误生产。

    农技专家下田头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康庄严 

    2月25日上午,阳光灿烂。在鄞州区姜山镇新张俞村,一处450亩的油菜地绿意盎然。

    眼下正是油菜长株的关键时节。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总站高级农艺师王旭伟和同事一早来到田头,察看油菜长势。“这片油菜生长不平衡,缺株较多,有可能影响产量,得抓紧施一次肥。”王旭伟叮嘱蹲在身边的归本农场负责人汪琰斌,每亩地要施尿素10公斤以上。

    汪琰斌是一名90后种粮大户,承包了2700多亩农田,今年第一次在稻田里种植油菜。“气温一旦升高,几百亩油菜马上就要抽薹,进入开花期。”在油菜地走了几圈,王旭伟告诉汪琰斌,“三月份是油菜菌核病高发季节,防控不当易造成减产,初花期和盛花期一定要进行两次防治。”

    防治需要人手,可是劳动力不足成了农场面临的棘手问题。“本来这个时候应该有20多名工人,现在只有7名,而且还在居家隔离中。”汪琰斌透露。

    “油菜可以用无人机防治,省时省力,我马上给你联系。”王旭伟当即打电话落实植保无人机,为农场解决了一大难题。

    “春季的天气就像孩儿脸,一天就会变三变。”王旭伟提醒汪琰斌,沟渠一定要清理好,防止田间渍害,减缓后期根系衰退。

    走出油菜地,王旭伟他们又赶往奉化区的一家合作社。等田间指导结束,已是中午时分。农技人员从车里拿出自带的干粮,坐在田边匆匆解决。

    王旭伟小分队是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农技小分队中的一支。

    当前正是备春耕生产的紧要关头。疫情发生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派出油粮、蔬菜、果瓜、茶叶等80支小分队,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送技术服务,解决实际困难。

    这段时间,市农科院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启动“战疫情保生产农业科技帮扶行动”,派出精兵强将深入宁海、象山、鄞州、奉化、慈溪、余姚等地,送技术、送服务,破解生产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市农科院还开通农技服务电话热线,进行在线指导。

    王旭伟告诉笔者,受疫情影响,之前安排的农技培训不得不取消。为此,市农技总站及时编写下发了备春耕农事指导手册,并通过农民信箱、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春花作物培育管理、早稻育秧等技术资料,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各区县(市)还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教学。

    农技专家建议种植大户适当改变种植方式,增加用工量少、播种时间迟的直播早稻面积,以应对疫情期间劳动力紧张、物资难到位等难题。

    “机器换人”,打好春耕“增效仗”

    记者 余建文 

    广袤的麦田里,一架无人机“嗡嗡”低飞,均匀地喷洒农药。日前,奉化西坞街道种粮大户江辅德请来区中心庄稼医院的“飞手”,为1500亩小麦实施飞防作业。老江说,现在防疫关口,人手特别紧张。按以往,这么大片麦田喷完一遍药,要10多人干上近一周,“现在飞机作业,两个人三天就搞定,帮了大忙。”

    农时农事不等人。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在严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我市农机部门周密部署,发挥好农机“主力军”作用,协力打好农业生产开春“第一仗”。

    目前,大规模春耕生产拉开序幕。受疫情影响,农机服务网点开业延迟,到上月下旬才陆续复工复产。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管理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农机维修、配件供应基本恢复正常,在农机部门的指导下,各地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都在紧张进行农机具的检修、维护保养,确保以良好状态投入到生产作业中去。如象山县投入大中型拖拉机、履带式旋耕机等农机140台,最近完成4000亩小麦植保和5000亩水稻种植,为夏季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初春,正是果树修枝、增肥的时节。在四明山区的果香园生态农场,一列“小火车”沿着1000米长的轨道,把两三百公斤重的有机肥送到农场的各个点。农场负责人何达峰告诉记者,这套单轨运输车是农场耗资20万元在去年下半年引进的,“非常适合丘陵地带的果园。以往5个人干的活,现在一台车、一个人就能搞定,省时、省工。”

    受疫情影响,外来劳动力来甬务工受到一定影响,对很多生产基地来说,劳力不足成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市农机服务组织近年来引进的多种新型高质高效农机发挥了重要作用,“机器换人”表现抢眼,实现减员增效,保证春耕生产。在余姚市马渚镇开元村的农田里,农用拖拉机、农用植保无人机、插秧机等农机已在试运行。当地的英苗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涛说:“像这种久保田插秧机,又能插秧又可施肥,省了一道工序,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余姚水稻种植面积约30万亩,通过“机器换人”,一个人可以管理110亩稻田,劳动生产率提高至少50倍。

    蔬菜种植这个传统的劳力行业,也正在用机器“解放”双手。镇海是我市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防疫期间,为保障市场供应,镇海区农机管理站帮助指导九龙湖育苗中心及时复工,开足马力对茄果类蔬菜种子进行工厂化育苗作业,并协调了新型起垄开沟机等农机,指导大棚蔬菜基地加快机械化耕作、作业。

    据悉,到2月底,我市投入农业机械7824台用于春耕生产,其中,拖拉机2695台、插秧机和穴直播机2006台、耕整地机械2903台、播种机械220台,机力充足。各地农机部门通过农民信箱、农机大户微信群、QQ群、电话等宣传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引导、协调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用工、用机、物资采购等工作,保障春耕农机化生产的顺利开展。

九峰农场:争分夺秒赶进度

    记 者 何峰

    通讯员 陈莹 邵少杰 

    3月1日上午,天空开始放晴。在镇海区九峰农场的小麦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紧张进行沼液灌溉作业。他们将沼液运输车停在机耕路上,拖着蓝色的皮管走到小麦田中央,扬起龙头开始喷洒沼液。

    “本打算正月初六就回镇海上班,没想到被疫情拦在了老家。”正在作业的九峰农场的李师傅是江苏人,他告诉笔者,2月下旬来到农场,比原计划迟了20多天,加之回镇海后居家隔离了一段时间,上周才开始正常工作。

    “农时不等人。前一段时间缺乏人手,农资也运不进来,只能干着急,现在要把时间抢回来。”镇海九峰农场负责人项本开说。九峰农场去年冬天种植的1000多亩小麦,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在春风春雨的“滋润”下,绿色的麦苗长势良好,似一张绿色的毯子铺在大地上。

    春节前,九峰农场就备好了沼液和化肥,并检修了各种灌溉器具,等工人过完春节就进行春季作业。“原本计划正月初七开始春耕作业,没想到工人因疫情一时回不来,这样就耽误了20多天。上周,工人基本回来了,春耕终于全面铺开,我们加班加点赶进度。”项本开说,虽然紧赶慢赶,目前小麦田的沼液灌溉作业只完成了50%多。

    九峰农场属于滨海围垦地,土地里有不少建筑垃圾,石头多,土壤黏性又很高,土质相对较差。沼液既可以改良土壤,还是优良的农家肥,有助于提升粮食亩产和品质。农场自建了沼液池,半年前就开始为春天的这一次施肥准备。 “围垦地的泥土太硬,作物的根根本‘插’不下去,影响了小麦和水稻的生长。现在我们就用灌溉沼液这个老办法,让土壤变得松软而富有营养。”项本开说。如果不用沼液灌溉,想要改变土质的话至少需要20多年,用了这个办法,只要花五六年的时间就能实现改良土地的目的。虽然成本高,但为了优化土地,项本开觉得一切都值得。

    “农场实行小麦和水稻轮作,春天进行一次沼液灌溉作业,粮食产量有望提升20%。”项本开说,“春季是改良土壤和提升肥力最好的季节,一旦错过春耕作业,小麦的亩产量会减少50公斤左右,同时会影响晚稻的收成。”

    这阵子,只要不下大雨,九峰农场的工作人员就起早贪黑地在小麦田里忙碌。李师傅告诉笔者,“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要把失去的20多天‘追’回来。”

    化肥农药都备齐

    记者 王博 

    “老张,货到啦”“好嘞,来啦”……3月1日一早,农户张士元订的尿素、钾肥复合肥到货了,他赶忙停下手中的活,引导农资公司的送货师傅们把化肥送进仓库。

    农时不等人,农药和化肥是春耕的重要物资。2月10日以来,宁波市鄞丰农资有限公司的仓库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鄞州区主要的农资配送储备中心,“鄞丰农资”从2月10日开始为各镇(街道)、连锁经营网点和种田大户供应化肥、农药和农膜。

    “目前我们约占到鄞州区市场农资流通量的60%,发挥着全区农资市场主渠道作用。”公司负责人彭富根说,疫情期间,他们在区农业农村部门和区供销社的支持下,提早从山东、江苏、贵州、福建等地采购了一批农药和化肥,又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难,用集装箱、火车和汽车把一批批农资运抵宁波。“眼下,我们为鄞州储备了3700吨化肥和110吨农药,储备量比去年略有增长,充足了货源、稳定了价格。”

    疫情期间,全国多地交通管制,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按时复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资配送。“武汉封城之后,我们意识到疫情的严峻,第一时间采购了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用品。紧接着,政府又开来了‘交通通行证’,保障了农资的正常运输。”彭富根说。后来,交通问题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又出现了。

    防疫不松懈,春耕不耽搁。2月初,在企业人手最紧张的时候,仅有的4位装箱工人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后来,随着工人们陆续返甬并解除隔离观察,公司的农资配送问题也得以彻底解决。

    这几天,作为“鄞丰农资”位于鄞州区内的55家连锁网点之一的鄞丰农资云龙镇丰收农资店,店老板赵浩义忙得不可开交。云龙甲村等周边各自然村的农户们需要化肥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赵浩义忙着往各个村送货,每天除了帮工人们装卸货,他还要对所有送货车辆进行消毒。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