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春寒料峭,阻挡不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脚步。 昨天上午,我市13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再次向全市上下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今年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目标不能变、任务不能减,要以项目建设加速度的最大成效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追回来,确保实现“两手硬”“两战赢”。 对冲疫情影响,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重大项目是“稳定器”和“压舱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把“项目争速”列为“六争攻坚”行动的第一“争”。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交卷之年,无论从哪方面考虑,都必须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以赴推动,用心用力保障。 推动项目建设,抓大项目是重点。疫情“危中有机”,要化危为机,抢时争速上马建设一批补链强链项目、新产业项目,加快扩大有效投资规模,为优化供给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推动项目建设,精准服务是关键。项目建设“成在服务”。要深化“三服务”,大力发扬“店小二”精神,在用地、用工、资金等方面给予项目最大的帮助,确保项目快启动、快建设、快完工。 推进项目建设,安全生产是保障。没有安全,一切是空谈。在加快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必须时刻紧绷安全生产之弦,坚决防止忙中出错、忙中添乱,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红线。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场“大战大考”,抓实项目建设是大战大考中的“关键战役”。只要我们创新实干、奋发有为、攻坚破难,就一定能取得项目建设的新战果,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