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北高速出口,医护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进行疫情排查工作。(肖宗成 摄) |
|
铁路宁波站地铁入口处,热成像测温仪在检测乘客体温。(张若昊 摄) |
|
余姚高速出口,民警在对返甬人员进行登记(图片已作艺术处理)。(卢泓瑞 摄) |
记者 厉晓杭 疫情防控是一场硬仗、一场大考。 在这场战“疫”中,宁波全市上下发挥制度优势,坚定必胜信念,群策群力,全面落实联防联控各项措施,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基层稳,则全局安。城乡社区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守住这一道门,至关重要。 非常时期担起非常之责,关键时刻尽到关键之力。 全市629个社区、2477个村迅速响应。1.9万余名城乡社区工作者、9700多名专职网格长和3.5万余名兼职网格员纷纷“亮剑”,严丝合缝筑牢铜墙。 这一切体现了宁波基层疫情精准防控的速度、硬度与温度。 这场人民战争中,全员参与、各尽所能,没有一个是局外人。 在这个不凡的春天中,无数基层干群和志愿者,成了春日里最美的亮色。 地毯式排查,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他们,与疫情蔓延“抢时间” 防疫情风险,意识要早,速度要快。早研判、早准备、快干预,就更容易掌握精准防控的主动权。 早在春节前夕,一场与疫情斗争的防控战役,已经悄无声息地打响。 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等入甬门户,我市在第一时间实施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与疫情蔓延“抢时间”。由公安、交警、医护人员等组成的“最强战队”,日夜坚守一线,做好病例追踪隔离、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等工作,坚决阻断传染源。 全民战“疫”,不畏严冬。街头巷尾、村口小路、田间地头,宁波上下吹响了防疫“集结号”。 北仑小港街道有1560家企业、15.4万人口,其中外来人口有9万余人。从腊月廿九开始,小港14个社区107名社工放弃休假,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我们是农村社区,很多老人接收信息滞后。一开始,我们采用最笨的方法,发动志愿者挨家挨户宣讲、挨个企业摸底,对重点区域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当记者见到渡头董社区党支部书记郑蕾时,她已连续作战一个多月,虽脸色憔悴,精气神却丝毫未减。 早在1月底,我市就以村(社区)为单位,针对全市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和农村房屋,排摸从重点地区来的返甬来甬人员,以及与疫区人员有明确接触史的人员,排查工作落实到“一家、一户、一人”。 由4万多人组成的网格员队伍,组成了联防联控最坚固的基层防线,多次循环无死角铺开入户排查;严守村社要道,增设卡点、测量体温、逐一登记;24小时坚守岗位,做好宣传引导、后勤保障等工作……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全面提升疫情管控力。 位于海曙江厦街道的城隍庙商业社区有1800余家企业,从业人员1.3万余人,人员流动性大,疫情防控的难度可想而知。江厦街道坚持“线上联系+线下走访”相结合,推行线上摸排疫情方式的同时,线下组织网格队伍劝商户停止营业、返乡务工人员暂缓返甬。 基层智慧无穷,敲铜锣、喊喇叭、挂标语、编顺口溜等“土办法”用上了,无人机、红外测温设备、“电子封条”等“黑科技”也为防控赋能。 “三返”高峰的来临,对疫情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基层人员紧缺,战斗不断吃紧。 更多澎湃力量,充实到了一线。2月4日,根据市委常委会关于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除部省属垂直管理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外,市直部门(单位)50%在编工作人员下沉到乡镇街道疫情防控一线。 21名市社科院组成的“防疫小分队”对口支援鄞州首南街道和顺社区。他们不仅驻守卡点,还送物资,又出“点子”。 针对疫情防控暴露的主体缺位、合力不足问题,市社科院干部史斌提出,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是解决突发重大公共事件时社区力量不足的有效手段。 由此,和顺社区启动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平台——176调频+,一名联社干部、一名网格长、一名民警、一名医生组成“1+3”模式,活跃在各自的网格片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则负责整体的信息畅通,哪里有状况,网格长第一时间响应,实施精准防控。 舍小家顾大家。基层干群睁着“熊猫眼”,顶着“隔夜面孔”,依靠人力,一点一滴筑起最“硬核”的“防控墙”。 兜底保障,拉紧责任链条 他们,守好疫情防控“大后方” 疫情暴发以来,宁波上下联动、全线奋战,全面拉紧防、控、治各环节责任链条。除了速度和硬度,更不缺的,是温度。 “别急,我来想办法!”“隔离期不要太紧张,放心,我们绝不抛下你!”“年纪轻的先上,‘代购’我在行!”……一句句真挚的话语,安抚了焦虑的群众。基层干群犹如有一个强大的“后援团”,为救治前线撑起了牢固的“保护伞”。 宁海跃龙街道车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娄美娟每天微信朋友圈步数在5万步左右。 凭着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她预感到疫情的严峻形势,迅速投入战斗。除了和医务人员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测体温外,娄美娟还主动承担起“代跑”的任务,替他们购买口罩、消毒水等防护用品和必备的生活物资。同时,她经常和居家隔离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实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所需。 关心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家门口”。在慈溪金堂村,爱心人士将2吨新鲜蔬菜捐给村里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孤寡老人及居家隔离人员;在象山,晓塘乡6个村为困难老人免费送餐到家,让他们吃上热腾腾的安心饭;在海曙,全区285名网格员和志愿者探访特殊困难群众612人次,为民政救助对象发放口罩3.8万个…… 隔绝疫情,隔不断人间温情。宁波把6类因疫情出现特殊困难的群体列入重点关注对象,确保有人探访、有人关心、有人服务。偏远乡村、山区海岛,不落一人。 “多亏了你啊,特殊时期还要你帮忙买菜。”“没事的,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更应该互相关爱帮扶,有需要随时联系我们。”这样的日常对话,发生在象山泗洲头镇何婆岭村残疾人汤传杏家中。1个多月以来,网格员励喜意给他送去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没有间断。 都说抗击疫情是一场阻击战,更是一块“试金石”。泗洲头镇组织力量下沉服务到一线,要求每个村将辖区内的残障家庭相关情况进行认真排摸,围绕困难残疾人生活保障与帮扶,千方百计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励喜意言语朴素:“我们辛苦一点,群众就更安全一点。” 春已至,万物苏。 “也许多年后,回想起这段人生特殊的时光,又何尝不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因为有你的坚持,有我们的努力,终将迎来美好的未来……” 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落款人是奉化区大堰镇政府,而送达的对象也很特殊——身处防疫隔离点的观察对象。 “读着信,我的确被感动了。”“90后”小伙子小毛说,隔离期间,工作人员在生活上细致照顾,态度耐心,送饭送药,不厌其烦,十分周到。“这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他说。 一声声家长里短,一幕幕温情守候,一桩桩暖心实事,定格在了春天里。 意识不放松,复工防控并举 他们,精准服务当好“秩序员” 短暂的“静默期”过后,甬城重新按下了“快进键”。 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不断拓展,所有区县(市)疫情风险级别已降为低风险,经济社会秩序也在加快恢复正常。 从静态防控逐步转向动态防控,基层面临新的挑战。 发展等不起,防控更是松不得!基层干部紧跟形势,及时优化调整防控策略,当好复工复产“秩序员”。 前不久,宁波宏能塑料电器有限公司10名员工乘坐返岗包车,从贵州出发,顺利抵达宁波。一下车,江北洪塘街道小周期滚动企业排查小组工作人员便迎了上来,指导企业登记返甬员工“一人一表”、签订健康承诺书,并帮助员工注册申领甬行码。 “员工接回来了!街道上门服务一条龙,我们全面复工在望啊!”企业负责人张忠寿终于松了一口气。 越是关键时刻,越不能松懈。宁波全力提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防控硬度不断增强。 随着返工潮来临,宁波启动“新入甬人员”小周期滚动排查机制,对中高风险地区来甬人员等9类“新变量”,开展滚动筛查,确保重点对象“及时发现、处置见底、风险受控”,从而实现分类分区、精准管控。 在宁波菲拉尔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一线员工加紧生产,销售人员忙着装箱,将一批批心脏外科手术用耗材发往全国各地。通过人防、技防、物防等措施,余姚陆埠镇构建闭环式管控体系,精准智控厂门、村门、家门,牢牢守住疫情防线。 低风险并不代表没有风险。连日来,返甬人员增多,形势越发复杂多变。我市各地严格落实精密智控机制,加强境外市外疫情输入的防范工作,加强村庄社区、复工企业的闭合式管控,加强重点场所的严防严控,加强重点人群的排查管理。 地处宁波城北中心区,镇海骆驼辖区内8家专业市场2月下旬率先复工。针对专业市场面积大、物资采购困难、消杀防疫压力大的情况,骆驼街道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属地防控责任,同时建起专业市场外防输入的网络监控统计系统,实行每家专业市场、每家经营户、每日新增人员复工备案日报制,以全面掌握防疫和复工最新情况。 “关键时刻,我们必须保持疫情防控的意识不放松、效果不打折。”骆驼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朱兴晟如此表示。 抖音抖一抖,步骤全知道。慈溪坎墩街道坎中村创新服务,开启保姆式管理,助力村企复工。 坎中村共有92家企业,户籍人口5541人,目前外地人口近2000人。“一方面我们要抓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要复工复产。很多企业主不清楚流程,村里也接到不少咨询电话。”坎中村党总支书记胡杰说,村里开启保姆式管理,梳理流程,分派人手,筹集物资,公布招工信息;同时,还拍摄抖音,进行实操演示,大家看了之后都说非常实用。村里还建立了督查小组到各开工企业巡查,帮助企业整改到位。 “村里对企业复工十分重视,每个步骤都很严谨,日常巡查也很到位,真正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慈溪市通发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负责人胡长丰说。 群防群治,城市乡村该“静”的静了,该“动”的有序动起来了,群众心里暖了。 一切以解决问题为要。强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这是精准防控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准则。 未到鸣金时,慎始且慎终。宁波数万名基层“逆行者”,依然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