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帮困、保重扶优,流量畅通、时间延展,利率优惠、费用减免,普惠小微、增加首贷,提高八率,考核激励,产品创新、服务绿色,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精准施策、细化落地,向上争取,扩大增量,万员万企,银政联动。 记者 张正伟 通讯员 张立峰 近日,一段宁波金融防疫促产的“80字”口诀在业界流传。短短80个字,高度概括了宁波战“疫”40天来,全市金融系统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精准施策,运用金融工具做好保障、解困、创新、提效等工作,展现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决心。 应急信贷支持“多而快” 疫情冲击下,市委、市政府快速出台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甬18条”和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甬20条”政策,金融支持是重要的一环。 市金融管理部门要求各银行机构安排专项规模,制订信贷投放计划,保障防疫重点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融资需求。政策性银行在甬机构落实市级50亿元政策性紧急融资额度,截至2月28日,累计授信达142.11亿元,发放贷款39.18亿元,平均利率3.3%。国开行宁波市分行安排150亿元“补短板”专项贷款,进出口银行宁波分行安排50亿元稳外贸应急专项贷款。 此外,我市银行机构还积极向总行申请专项规模信贷。中行宁波市分行安排200亿元“疫”路同行专项贷款,建行宁波市分行和光大银行宁波分行还分别对我市建筑业复工复产提供专项贷款。 加大对困难企业帮扶力度,辖内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链风险,对有需要的企业提供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帮扶措施,做到不转逾期,不计罚息、不下调贷款分类,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切实提高信贷投放率、续贷率、减免优惠率、不良容忍率、信用贷款率、中长期贷款率、融资担保率、首贷率。 普惠中小企业“稳而新” 在宁波1.8万余家出口企业中,年出口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占95%。疫情来临,它们中的大多数,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面对企业复工难、用工难、开工难、产业链配套难,资金压力大等难题,我市金融机构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突出位置,通过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等措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优惠支持,激发实体经济主体活力。 我市银行法人机构按照总规模100亿元额度,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贷款减免3个月利息,每户最高可享受100万元贷款额度;对2020年4月30日前到期的,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贷款实行无还本续贷。 宁波银行向防疫相关企业发放专项贷款,加上财政贴息,实际利率1.5%,低于同期LPR利率265个BP。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免收再担保费,免除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小微和“三农”主体的担保费。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免收2020年度企业挂牌、托管登记、开户服务费和交易过户费…… 截至2月28日,全市总规模100亿元的3个月免息贷款已完成认领102亿余元,累计发放70亿元,惠及2.26万家企业。无还本续贷累计办理金额约180亿元,惠及4万企业及个人。 保险施策“精而准” 支持“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和“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对列入省市复工名录的重点企业给予针对性、差异化、优惠性金融支持。作为国家保险创新改革“试验田”,宁波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工具,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服务“加速”。畅通线上服务渠道、明确线下服务专员,升级“非接触式”服务,我市保险机构充分发挥出口信保海外信息渠道优势,紧急提供全球400余家医疗物资供应商名录,帮助解决战“疫”物资短缺问题。 保险“减费”。对受政府委托进口医疗物资的企业,进口预付款保险费率下降50%;小微统保平台费率平均降低20%。2月以来,关税保证保险、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设工程综合保险平均降低费率分别达51.3%、27.2%、23.6%。 增信做“乘法”。相关金融机构推出“甬贸贷”融资业务,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杠杆,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信用保险融资”和“信用保证融资”。利用保险机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等金融工具,调动银行机构向中小微外贸企业放贷积极性。 流程做“除法”。保险行业加快理赔,开通“绿色通道”,适度放宽理赔标准,对受疫情影响的案件应赔尽赔、能赔快赔。 科技助力“全而实” 2月24日,市金融办、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保监局和宁波证监局共同启动金融业防疫情促复工“万员助万企”专项行动。深入制造业、商务外贸、交通物流、信息技术等行业问需解难,为复工复产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目前,全市已组织金融服务员10058名,对接企业41628家。 金融服务员通过实地走访和微信、互联网等方式向企业宣传金融扶持政策,精准“投放”“政策包”和金融“产品包”。此外还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线上对接服务平台,打造以服务企业成效全景图,多色服务码,企业需求表、问题跟踪表和服务评价表等为核心的“一图一码三表”可视化服务信息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