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08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疫”时刻网络诈骗来“搅局”

老骗局新骗局,市民统统要提防

    记 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夏怡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一路向好,我市复工复产也进入了“快车道”。但是,这波疫情还是影响到了不少企业和个人——必需的口罩缺乏、周转资金出现一定问题。就在不少人为此头疼之际,骗子乘虚而入设套以待了。

    记者前天从市反诈中心获悉,最近半个月贷款、刷单、游戏交易等诈骗案件高发,环比分别上升104.72%、119.64%和27.16%。同时,抗疫物资类骗局也有了新变化,“专业人士”入场,套路更深,需引起警惕。

    贷款诈骗近期高发

    受疫情影响,不少人的收入减少,原本手头就紧的人更是雪上加霜。市反诈中心民警说,最近我市贷款诈骗案件高发,主要由生活所需、企业资金周转、急需还贷引起。其中,“生活所需类”的发案最多,占了近七成,受骗群体主要是务工人员,且多数之前就在网上寻找过贷款网站或通过手机下载过贷款软件。

    江北的林先生因开支需要在网上寻找贷款平台。几天后,他接到一个自称是“万商贷”销售人员的电话,称可以帮他解决困难。林先生信以为真,按其要求下载了APP并实名注册。结果在填写银行卡信息时,系统显示出错,需要他向对方账户打入认证金才能解冻。林先生东借西凑7万余元,先后4次打入对方账户,但始终不能解冻。直到对方要求他继续交钱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并报警。

    “很多人都这样,急需用钱,又不想欠人情找身边的亲朋好友借款,就找网贷公司解决,结果被骗了。”民警说,除了生活所需外,还有一部分人在年前借过款,因疫情影响收入,他们再寻贷款渠道补上之前的窟窿,不料旧账未还又欠新账。

    在贷款诈骗中,企业也是受害主体。从案例分析,被骗人多为小微企业负责人,年龄多在40岁至50岁。在这波疫情中,有些企业陷入了资金周转难的困局,受害人想通过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但因病急乱投医,未走正规渠道不慎掉入陷阱。慈溪的陆先生就是如此,他因资金周转不开,又急需支付国外货款,便在网上找了一家贷款公司想“快”借20万元。最后他为自己的草率付出了代价,被骗16万元。

    “刷单”老骗局重出江湖

    疫情防控期间,一些人宅在家里,想通过网络兼职的方式来弥补一下自家的钱包。这个时候,“刷单”这类老骗局重出江湖,关键是成功割了一拨又一拨的“韭菜”。

    3月3日,慈溪公安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相关提醒,称他们已接到19起此类警情,损失达30.04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9名受害人中,有15人是网购经历较丰富的“90后”资深网民。市反诈中心相关人员介绍,此类案件受害人主要为在职人员、无业人员、大学生,分别占58.33%、21.66%、10%,且在职人员中,60%为外来务工人员。

    “‘刷单’是一个电商衍生词,一般是指店家付款请人假扮顾客购买商品并填写虚假好评,以提高销量和信用度的行为。‘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市反诈中心民警告诉记者,诈骗手法是这样的:骗子会让“刷客”购买百元左右的商品,等购买成功后就返还本金和佣金;多次循环,等“刷客”失去警惕时,会要求购买高价值的商品;之后骗子忽悠“刷客”多刷,称会一次性兑付本金和佣金;连续“任务”完成后,钱到手,骗子又会以“卡单”等理由引导“刷客”向诈骗账户汇入同样的金额激活账户,最后拉黑。

    此外,关于网络游戏账号、装备交易引发的诈骗也非常多,皆因宅在家玩游戏打发时间的人多了。其中,青少年(15岁至25岁)受骗占比87.5%。而这类诈骗通常套路是“盗号转卖游戏装备”“冒充异性玩家”“冒充游戏管理员”“冒充游戏币卖家”“交易游戏账号”。

    抗疫物资诈骗套路更深

    “钱收了,没有货”“钱收了,待发货”“钱收了,发次货”“不发货,骗邮费”……“口罩骗局”可谓疫情防控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前段时间我市警方还就涉企涉疫犯罪的打击情况进行了通报:1月21日至2月20日,全市受理的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中,涉疫诈骗违法犯罪占17.7%;警方破获刑事案件33起,抓获40人。

    2月20日中午12点,宁海力洋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王某报案。王某女友家中企业复工需要口罩,于是他在微信上向同学的朋友购买。在先后9次共转账20多万元后,对方迟迟不发货,并最终失去联系。之后宁海警方介入调查,犯罪嫌疑人不得不投案自首。

    据国内知名反诈公众号“终结诈骗”发出的预警:业余骗子已退场,“专业人士”入场了,相关骗局升级,套路更深了。“专业人士”会克隆正规生产企业的网站进行诈骗,仅在一些细微处有差别。

    尤需注意的是,在骗子的联系界面中,除了常用的添加QQ外,还出现了“钉钉”客服、公对公账户。

    “骗子肯定会让你上网查询‘他们公司’的资质,你也的确能查到这家公司,但事实上人家是‘李鬼’。”民警说,大家在购买防疫物资时,一定要寻找正规的货源,网上信息一定要再三核实,谨防受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