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1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高点上再发力

    本报评论员

    继2018年跻身“GDP万亿俱乐部”后,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宁波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国排名再进位。这是宁波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来之不易,值得自豪。

    宁波今日的发展成果,来自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的不懈奋斗。多年来,宁波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矢志不渝推进创业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跳出宁波看宁波,宁波在城市竞争格局中,面临着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强兵越逼越紧的严峻态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唯有拉高标杆、对标争先,只争朝夕、奋起直追,才能掌握竞争主动权,闯出一片新天地。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激烈竞争,结合宁波实际,根据形势变化,2017年起,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深入实施“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谋划推进一系列“栽树工程”。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一年比一年扎实,一年比一年深入,一年比一年更有成效。“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强势推进,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重大平台开局不凡、势头强劲。

    GDP总量不断增加,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某种意义上也决定着一个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我们说“高质量发展”、说“不唯GDP”,不是不要GDP、不看重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而是更在乎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以及它对积聚城市发展潜力和提升城市发展信心的作用。

    数字虽然枯燥,但一些数字和排名,足以见证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宁波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这个数字恰恰是国际上公认的进入发达经济体的门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列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和第一位,在计划单列市中均居第一位;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由上年的1.79降为1.77,已连续16年缩小;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9.1%,与制造业成为宁波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显示,2018年宁波项目审批效率居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2018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指数、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排名宁波均居第九;2019年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宁波营商环境在全国位列前三;全国工商联2019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企业对宁波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列全国城市第三名;2014年到2019年,宁波常住人口净流入73.1万人,其中2018年和2019年的新增人口占5年净流入量的73.5%;2019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和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分居全国第二和第一……“六争攻坚”,为宁波的当下赋能,为宁波的长远“栽树”,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企业、项目、技术、产业、人才,来到宁波谋求发展,推动宁波发展不断“攀高”。

    宁波经济的体量更大了,质量更优了,结构更合理了,提升了城市的能级和地位,值得庆贺。同时,我们要看到,对于追求者来说,新高点就是新起点。一方面,我们既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压力。另一方面,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培育新的增长点的压力依然不小。今后,任务会更加繁重,奋斗会更为艰苦。也要看到,长三角是中国“GDP万亿俱乐部”成员数量最多的区域,宁波得享其利的同时,也将面临城市间更趋激烈的竞争。还要看到,在同类城市格局中,宁波进位了,今后“面对面”的是更为强劲的竞争对手,丝毫容不得自满和懈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交卷之年。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延缓了我们的发展步伐,也加大了经济发展的难度和不确定性。面对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头脑清醒,信心饱满,珍惜成果,倍加努力,就一定能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坚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