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1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接触式”销售

疫情中“走出”新型消费

疫情防控期间,蔬果是人们屏牢在家战“疫”的重要保障。(孙佳丽 摄)

    记者 孙佳丽 张正伟

    疫情突如其来,很多人屏牢在家,但并不意味着消费停止。

    春节过后,宁波“00后”女生刘洋的手机上多了很多APP:叮咚买菜、盒马鲜生、钉钉、Keep、抖音、小红书……

    叮咚买菜和盒马鲜生用来买菜、买水果,钉钉用来工作,小红书里学会了做菜;尽管不能出门,Keep和抖音让健身和娱乐一切照常。

    “非接触”“下沉”“无人服务”……一个个新名词让疫情下的消费有增无减,还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面貌。

    如今,春暖花开,人们在前段时间形成的消费习惯,是随着疫情的逐渐消散随风而去,还是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推动行业的转型?

    疫情之后会不会暂停?

    正月初四,太平鸟女装营运中心和新零售平台负责人高雁君亲自上阵,做了一场内部直播,向员工们分享春季新品,还鼓励导购邀请顾客一起观看。第二天,太平鸟女装13个大区的线下门店和所有导购上线滚动做直播,推出社群做秒杀、团购和优惠券发放等促销活动,一举带动了原本不在计划范围内的春装销售。据介绍,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太平鸟服饰不但半数暂停营业门店“恢复”营收,而且日均零售额超过了1000万元。

    2月4日,宁波像其他城市一样,实行史上最严“防控令”,人员流动暂时受到限制,商场超市为了防疫需要暂时歇业。以往逛实体店、面对面购物的消费模式按下了“暂停键”,线上挑选、线上下单的“非接触式”销售成为商家特殊时期不得不采取的“止血”方式。

    对于传统商场超市而言,突然开展全员线上销售毫无经验;对于已有线上经验的商家而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补上“非接触式”营销经验,让商品更好地吸引顾客注意。

    2月份线上销售完成率170%,进入3月份线上销售额突飞猛进。在一般人看来,去年12月投入运营的杉井奥莱小程序线上商城一点也看不出正在经受疫情的考验。“疫情防控期间,每个人都是店小二,都可以成为直播主角,包括管理层。”杉井奥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来临,虽然线下逛店的人少了,但现有店铺转移到线上后,品牌数量、打折促销一点不比线下少,还顺丰包邮,消费体验也并未受到影响,“3月份,我们的销售预算完成率可以达到300%”。

    疫情防控期间,“非接触式”购物,看似要求严苛,其实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反而为商业创新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借助淘宝、抖音、快手等各类直播销售平台,太平鸟、博洋、雅戈尔等传统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探索线上发展的潜力;杉井奥莱、银泰百货等线下实体逐步突破线下,更多进军线上平台。

    如今,疫情逐渐得到缓解,线下商超重新开门迎客,“非接触式”销售接下来走势如何,是退出“历史舞台”,还是迎接“辉煌时刻”?

    “此次‘非接触式’销售融合了许多既有的线上经验,不但在疫情这种特殊情况下可以运用,就是放在平时也可以增加客流。”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经过此次“火线练兵”,线上商城、官方微信账号、微信小程序等百货商场和购物中心自有线上平台的重要性得到凸显,相信在后疫情时期仍然不可或缺,而且通过企业在与会员关系管理、数据深度挖掘、个性化产品及促销定制等方面的尝试挖掘和关联,将加快传统商业的数字化转型。

    “下沉”式供应

    打通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

    “叮咚买菜居然没有土豆卖了!还有哪个买菜APP可以买到土豆,急求!”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家住福明街道的崔默虽然在几天时间里就学会了做菜,却在叮咚买菜上抢不到最喜欢的土豆,于是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求助信息。

    疫情防控期间,生鲜是重要的生活物资,是人们屏牢在家战“疫”的重要保障。由于不能像平时那样进超市、逛菜市场,这时各种各样的线上买菜平台开始显现出重要性。上个月,家庭主妇陆静每晚11点准时打开淘鲜达、盒马鲜生等手机购物APP,下单第二天需要的食材后,才能安心睡觉;单身在家的白领张鑫每天要翻看好多小程序,寻找物美价廉的团购产品;原本团购鲜花的微信群群主美美开始帮社区的小伙伴们寻找最源头的生鲜供应商……

    “2月初,因为不大会挑菜,每次进超市都要请教售货员,或者拣到啥就是啥,回去没少挨家人数落。”想起拿着小纸条在超市里买菜的时光,“90后”小伙董栋挠挠头,脸红着说:“还是线上好,媳妇下完单,我去小区门口拿就行了。”

    不仅是线上,临近社区的便利店和超市在此次疫情中凭借着区位优势,调整商品结构,增加生鲜配送,抢得商机。以苏宁小店为例,用户每天晚上9点前APP下单,第二天早晨7点即可到社区小店就近提货,避免任何接触和逗留。而在盒马鲜生宏泰广场店,配送小哥每天在小区与门店之间“折返跑”,为“宅”着的千家万户送去生活必需品。

    砍掉中间环节,不少超市、消费社群群主甚至旅行社,通过再造商品供应链,直接对接商品生产基地与厂家,将生鲜果品、日用百货等消费品直接“下沉”到社区,虽显“粗暴”,却催化了O2O业务的快速增长。

    在消费下沉的过程中,三江超市加快了创新转型的步伐。“我们从原来定位的社区平价超市转型新零售社区生鲜超市,如今市民已经可以通过淘鲜达、三江购物微商城、三江云菜等渠道下单。”三江购物俱乐部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说,为了保证货源稳定供给,公司不断优化供应链,目前80%的生鲜商品基地直采,疫情防控期间配送中心日最大出货量超过了900吨。

    飞扬旅游等旅行社在主业受限的情况下,瞄准农副产品刚需市场,通过s2b2c电商模式,集合各地供货商,直接“下沉式”供应给消费者,经营业绩一路向好。

    “这次疫情为电商直采直送模式上了生动一课,也为解决一直以来难以打通的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助攻了一把。相信目前正在开展的生鲜供应链再造工程会在后疫情时期继续推进。”相关业内人士说。

    “无人服务”

    老年人爱上“无人零售”?

    2月中旬,记者在欧尚超市江东店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自助收银区等待支付的老年人居然不比人工收银区的少。以往,这里可是年轻人的“专区”!“疫情防控期间,大家都趁着能出门的机会采购,要是排在人工收银区,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今年65岁的杨阿姨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学会了手机支付。

    这两天,疫情渐退,记者在三江超市和盒马鲜生的几家门店发现,使用自助收银机付款的市民并没有减少。三江购物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消费者使用自助收银机结算的比例比年前增加了10%。

    据了解,在“无人服务”因疫情再次受关注之前,公众对“无人服务”的了解主要聚焦在“无人零售”上。一般来讲,“无人零售”有三种业态,一种是最早出现的自动售卖机,最为常见的是瓶装饮料售卖机,后来也陆续出现了现磨咖啡售卖机、包装食品售卖机等,疫情防控期间则出现了口罩和熟食的自动售卖机;第二种是“无人商店”;第三种是曾经风靡于各大办公室的“无人货架”。

    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零售”与自动售卖机因为技术不成熟、消费者接受程度低等原因,逐渐走出人们的视野。如今,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不仅超市自助收银机备受市民青睐,就连商务楼宇里的“无人货柜”、小区门口的果汁零售机等“无人零售”载体也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

    瑞幸咖啡不久前宣布智能无人零售战略,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在镇明路上,四明大药房的自助售药机开始重新营业。“随着疫情慢慢受到控制,我市逐步放开了部分非处方药的限制,24小时自助售药机重新开放。”市市场监管局药品流通监管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他看来,用药的需求是刚性的,夜间求医用药的应急需求更是一直存在,今年他们考虑对销售品类进行调整,适当引入可对外出售的医疗器械等。

    “无人概念”重回人们的视线,走向死胡同的“无人零售”是否能通过疫情防控期间的需求,突出重围,赢得柳暗花明的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