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21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保障是幸福的最美底色

——从统计公报看宁波高质量发展(四)

    记者 张燕

    个税降了,工资涨了,老旧小区装上了电梯,乡镇医院来了城里大医院的专家……四明大地上,绘出一幅幅美好的生活图景。

    民生既是发展动力,也是发展目标。民生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宁波人欣喜地看到,城市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东外环快速化改造后,“口”字型城市快速路闭环形成,城市又“成长”了一圈;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宁波机场三期等项目提前投用,交通发展持续加速……

    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去年,我市扎实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速增效,完成老旧住宅小区改造项目42个,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万余户居民实现从“忧其居”到“优其居”的转变。

    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有温度。从围挡整改到“桥头跳”治理,从有效解决交通拥堵到油烟扰民治理,从共享单车乱停放到洗车占道经营等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民生问政,服务问效,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垃圾分类,事关美丽宁波建设。去年,我市强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双百”示范工程,垃圾分类成新时尚。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城乡统筹发展两手抓,谱写新时代宁波乡村振兴新篇章。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主抓手,目前,宁波所有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0万元,美丽乡村坚持“产村人”融合、“内外魂”并重、“居业游”共进的理念,让农民既尝甜头又有奔头。

    创造美好生活,要从破解民生热点、难点、痛点入手,敢于“啃硬骨头”。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医药改革持续释放红利。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开县域医共体建设,创新打造“市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共建模式,乡镇居民在“家门口”的医共体分院就诊时,就能享受大医院下沉专家的诊疗服务。

    “一老一少”体现民生之暖。在宁波,95%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黄鹂社区困难老人柴大伯老房子的卫生间装上了智能坐便器,还配有安全扶手和浴室防滑凳,这是政府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成果。白云庄社区居家老人,喜欢去专设的服务中心和老伙伴们话家常。我市在2018年就出台全省首部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通过法制保障,温暖着超过35万位老人的“夕阳红”。去年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各2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8%,小学生放学后实现校内托管,让家长省心又省钱。

    就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对政府而言则是“最大的民生”。一项名为“甬上乐业”的计划,去年提供16万个岗位,还推出首届就业创业服务交流大会。

    宁波还全力打造人才洼地。在去年的宁波首个人才日上,“谷雨之约”吸引1万多名市外青年人才“与宁波共成长”。除了有态度,更有真金白银的大手笔投入:交通有补贴、就业有补助、买房有红包……“感谢宁波,给了我成长的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硕士宋佳说。在宁波找到自己人生价值的青年才俊不胜枚举。

    “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顺应群众呼声,宁波全面打响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在这场战役中,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去年继续减少“三公”经费基础上,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7.4%。全市165公里绿道,成为融合在都市肌理中的生态廊道。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超过87%,PM2.5浓度持续下降,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环境改善为经济发展蓄积了长远动力。

    就业兴、社保惠、老有养、住得好……854万甬城儿女幸福洋溢。

    宁波,正以一座“幸福之城”的姿态,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卓然崛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