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开放周刊·大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3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挥鞭策进,探寻宁波有效投资新赛道

——危中求机怎么“求”·智库连线④

舜宇智能化生产线。 (易鹤 摄)

林崇建

杨兵杰

程正逵

王敏璇

    

    

    

    

    

    本期嘉宾    

    林崇建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杨兵杰   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 程正逵   市咨询委办公室主任 王敏璇   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受疫情影响,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消费需求大幅抑制、疫情国际化扩散导致出口受阻的新形势下,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已成为恢复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举措,也是各地推进经济增长重点发力的主要抓手。

    “穿越”疫情,宁波该如何挥鞭策进,抢抓机遇,扩大投资,尽快回归高质量发展的正常轨道?近日,记者连线宁波智库专家,共话宁波扩大有效投资的新赛道。

    

    本期采写

    记者 易鹤

    

    等不起慢不得 抢抓投资大机遇

    

    

    记者: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扩大有效投资,对宁波有何重大意义?

    杨兵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能否顺利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意义深远、影响巨大,必须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咬定目标不放松。

    从历史经验看,投资拉动无疑是最能够在较短周期内发挥积极作用、产生实际效能的有效之措、关键之举。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连续6年位居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的消费受到的影响最大。随着疫情国际化蔓延扩散,我市外贸也受到了冲击。从相关城市看,近期全国大多数省市加大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投资后劲。

    程正逵:扩大有效投资,是对冲疫情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抓手。从近期看,尽管宁波相对于其他城市复工复产情况较好,但面临着内外需疲软、经济拉动乏力的情况,消费环境和消费信心尚在恢复中;国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国际贸易形势急转直下;“三驾马车”中投资成为稳定当前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从长远看,扩大有效投资更是宁波拓展发展空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此外,疫情发生后央行多次降准,释放流动性;地方政府专项债放量、财政政策积极有为;项目审批权进一步下放,为短期内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当前,各地都在抢抓投资机遇。青岛市、济南市对急需落地的重点项目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预借制度;长沙市明确全年争取专项债300亿元、企业债100亿元、境外债50亿元以上。无论从应对当前形势需要,还是为长远发展考虑,我们都要尽可能加大投资力度,跑出“项目争速”新速度。

    

    补短板强动能 捕捉投资新风口

    

    

    记者:过去,我们应对经济下滑风险,主要是依靠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当前形势下,我们该如何选择投资新赛道?

    杨兵杰:新时期的投资要适应经济迈向高质量、产业攀向中高端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支持创新、消费升级和绿色发展,在补短板的同时为形成新动能加码助力。重点是五大领域:一是聚焦七大“新基建”。当前,为应对疫情冲击,国家已经提出要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七大“新基建”领域加大投资力度。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宁波未来投资新方向。二是聚焦五大新兴产业。近期,我市制定出台《关于抢抓机遇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宁波产业赋能升级的号角。市本级每年将安排20亿元财政资金予以重点推进。这将会带动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引发一轮新兴产业投资新高潮。三是聚焦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推进绿色石化、汽车制造、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光电子、空天信息等重点优势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工作,发展高附加值核心产品和关键零部件,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体系,谋划打造20条标志性产业链。四是聚焦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抓住国家对医疗卫生、老旧小区改造、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市政配套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项目支持,加大向上争取和规划布局力度,带动教育、医疗等重大民生领域项目建设。五是聚焦重大城市功能区开发建设。抓紧推进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环东钱湖创新圈、“一带一路”中意宁波园区等重大城市功能区开发,加快特色产业园区、交通互联互通、科研创新平台、基础设施等建设,招商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林崇建:扩大有效投资,是推动经济尽快回归高质量发展正常轨道的基础,是宁波强地位、增动能、惠民生的有力抓手,必须坚持以“项目争速”为牵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加快推动政府、民间、外商等三类投资同谋划、齐驱动、共发力。

    一要抓住窗口期加大政府投资。近期,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多批次加快下达地方,地方政府债券进一步扩容,宁波要加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使之符合国家要求,争取更多支持和投资份额。今年又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宁波要加快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交通、市政、信息、教育、医疗卫生、乡村振兴等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纳入国家和省规划。同时,要超常规扩大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的投资,这既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又是引进人才所倚重的主要环境条件,是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

    二要拆除玻璃门促进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占我市投资总额比重近六成,是扩大有效投资的主力。要持续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效应,以消除隐性障碍为切入口,建立健全要素资源公平供给机制。消除投向迷茫障碍,坚持有利益项目优先让民资参与,引导民资投向5G、生物医疗、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和我市重点支持的领域。消除融资障碍,推动投资基金、战略性投资积极参与民间投资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产业链投资,完善PPP投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额度、降低融资成本,更大力度支持重点项目。

    三要精准对接吸引外商投资。外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增量来源。像宁波这样的新一线城市,要对引进外资予以足够重视,研究把握外资布局规律和国际大公司投资战略。聚焦高端功能性服务项目,瞄准全球有实力大公司和人才团队,引入一批港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评估鉴证等外资项目。鼓励本地“246”龙头企业以产业链为导向,引进一批日韩和欧洲等地的上下游项目。及时排摸出一批潜在的投资商,跟踪研究其跨国投资战略和实施动态,适时对接并精准提出符合其需求的引资方案,提高引资的竞争力和成功率。

    王敏璇:5G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大变革点,是当前“新基建”的领衔领域。一些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是5G应用的重点领域。作为产业支撑,5G本身的上下游产业链也非常广泛,甚至直接延伸到了消费领域。宁波要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离不开5G、数字信息、工业互联网以及港口智能物流,这些“新基建”是实现现代化高效港口贸易,提高港口经济物流效率,优化先进制造业资源配置的加速器。

    

    提服务优环境 改革创新促投资

    

    

    

    记者:扩大有效投资对宁波意义重大,明确重点后,该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

    杨兵杰:本轮疫情对我市项目建设和投资增速已产生较大影响,但长期看,疫情的冲击是暂时性的、总体可控的。当前,我们需要在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进度的同时,积极运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要做好“五个新”。

    一是抢抓新机遇。为有效对冲疫情不利影响,国家和省里势必会以更大力度、更精准投资来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在5G、工业互联网、公共卫生、高铁轨交等领域提前规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宁波一定要抓住机会,争取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建设计划,扩大投资规模。

    二是做大新主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因其巨大商业化价值,将对各类市场主体产生强大投资吸引力。政府应给予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的机会,助力企业做强做大。

    三是拓展新渠道。创新理念,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破解融资难题。积极推动四大国有银行和国开行、浦发银行等6家银行向总行申请专项信贷,加快推进稳投资专项贷款落地。积极向国家发改委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抓紧储备、报送一批专项债券项目。规范推动PPP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来源,在重大功能区块开发上推广XOD+PPP等新模式。探索市场化招商机制,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招引力度。聚焦新兴产业实施“靶向式”资金投入政策,完善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模式,提升政府性基金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是谋划新空间。要聚焦五大新兴产业领域,以“两湾一廊”、各级功能园区、特色小镇等为重点,引导重大产业和新基建项目投资布局,打造一批专业特色园,吸引上下游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形成集聚发展格局。

    五是营造新环境。落实以负面清单为主的便利化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包容审慎的行业监管制度,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安全共享。

    程正逵:投资稳定较快增长是各地政府的重要经济目标,但受疫情影响,实现这一目标十分不易,既需要短期刺激政策,更需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要在完善项目生成和落地机制上下功夫。创新重大项目审批机制,全力推行“容缺审批”和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理,通过模拟审批、用地用能指标预借、土地长期租赁、先租后出让等方法加速项目落地。同时,梳理一批谋划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尽可能缩短投资周期,将条件成熟的前期预备项目转为实施项目。

    要在实施“项目争速”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对于按计划或超计划完成今年投资目标和重点工程、前期工程计划的区县(市)和功能区,给予要素倾斜或其他形式的奖励。对引进大项目、好项目的机构和个人实施更大力度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

    要在创新要素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比如激活现有产业基金,目前我市在工信、海洋、电商等六个领域设立了产业基金,但基金使用率有待提高,可以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原则,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246”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土地方面,浙江是土地使用审批权限下放到省级政府的首批试点省份,宁波要用足用好这一政策,及早布局,重点推进新基建项目建设。

    要在强化企业与政府互动机制上下功夫。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及时公布各项政策指南,提供业务指引、办事程序等服务。

    

    抢抓疫情带来的 巨大投资机遇

    

    

    

    记者 易 鹤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成为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头号“黑天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一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攻坚战也时不我待。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危机中往往孕育着大机遇。2003年的“非典”危机孕育及促进了电商、在线支付与物流腾飞,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则加速了网络消费、移动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爆发,此次新冠疫情对于经济造成的短期冲击是显著的,但从长期看,疫情防控中后期方方面面的改革,或许会带来雨后春笋般的投资机遇。

    对于宁波而言,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抢抓疫情带来的巨大投资机遇。

    一要抓住用好国家政策机遇。从政策层面看,当前可以说是扩投资的最好时机。应该紧扣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短板等领域,继续抓紧谋划储备一批专项债券和中央投资拨款的优质项目,利用难得的货币宽松机遇,加强项目筛选对接工作,用足用好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额度。

    二要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国家发改委从去年11月开始两次集中开展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释放出大力推动有效投资的强烈信号。各相关部门应加快项目审批报批,提前谋划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各区县(市)应强化属地责任,集中力量打通制约项目推进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三要抢抓时机壮大新兴产业。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产业代表着未来趋势,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同时,疫情也使许多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脱颖而出,这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会议,锚定了宁波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吹响了向新兴产业进军的号角。各级政府及部门要敏锐把握产业趋势和市场前景,立足现有基础和条件,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加快招引和培育壮大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等重点领域新兴产业。企业要乘势而上,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无人车间乃至智能工厂,进一步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疫情“压力测试”下,加速奋起。

    战“疫”不误春时。今年是一个特殊年份,抓机遇扩投资需要发扬特殊精神,展现特殊作为,坚定地投资看好的方向,只争朝夕、抓紧快干。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