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黄 合 海曙区委报道组 孙 勇 通讯员 段晓鹏 经过连续26天抢救,3月28日,海曙公安分局江厦派出所二级警长朱国治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了普通病房。 连续作战、过度劳累、突发脑梗——这些词语,写在这位正值壮年的基层民警的病历单上。守着昏迷不醒的朱国治,他的家人、同事、朋友除了心疼还是心疼:“你累坏了吧,没事,好好歇歇。但千万不要贪睡,我们等着你醒来……” “不论大小,案件就是案件” 江厦派出所地处繁华的天一商圈,平时辖区的发案量比较大,群众关注度高,案件处理起来比较复杂,民警值班、出差成了家常便饭,通宵熬夜成了工作常态。 “不论大小,案件就是案件。不管丢了什么,对于群众来说都是损失。”从警10年,朱国治一直扎根于基层派出所,对于自己经手的每一个案子,他从不放弃。 “案子到我手里,请放心。”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3月2日凌晨,正在值班的朱国治接到一起盗窃案的报案,出事地点在城隍庙商圈,需要赶紧处理。 第一时间到案发现场取证、查看公共视频、认真研究比对——不到5小时,朱国治就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并顺藤摸瓜,破获了5起商圈里的系列性盗窃案。 随后,他忙着办理犯罪嫌疑人羁押手续。做笔录,查看视频,将证据逐一固化,弄清犯罪事实……不知不觉,十来个小时过去了,朱国治觉得有点头晕,但想着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相关刑事强制措施,就咬着牙继续坚持。 3月3日晚,感觉半身发麻的朱国治,被紧急送往宁波市第二医院,医生诊断为突发脑梗、脑干出血,至今仍没有完全醒来。 朱国治的办公桌上,电脑屏幕的画面定格在海曙公安分局的官网页面;一旁厚厚的工作本里,还有一些案件笔录没有做完。 冲在第一线,“累点没啥” “他是从部队转业的,身体底子不错,这次真的太突然了。”江厦派出所副所长霍献亮是朱国治的师傅,手把手带着他做刑侦、破案子,看着他一步步成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正在老家探亲的朱国治提前结束假期,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本就忙碌的刑侦工作上,叠加疫情防控高强度的任务,背后的辛苦可想而知。 新街社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居民人心惶惶。朱国治毫不畏难,主动承担社区的封闭管控任务,一丝不苟地排查该小区车辆、人员的出行轨迹。 疫情有所缓解后,天封、郡庙两个老旧社区需要推广甬行码、甬行证。朱国治一户一户上门,向老年人解释说明,几乎走遍了这两个无电梯小区的每一个楼道,先后发放甬行证465张,覆盖率97%以上。 复工复产阶段,朱国治负责辖区内商业最繁华、场所企业最多的城隍庙商业片区复工复产帮扶工作,累计走访企业300多家,帮助解决困难180余个。他说,为复工复产抢时间,累点没啥。 在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后,朱国治还加班加点在辖区范围内进行吸毒人员排摸比对,疫情防控期间先后排查出11名涉毒嫌疑人。 不论是侦办重大疑难案件、摸排线索、缉捕嫌犯,还是在上级公安机关组织的各类专项行动中,朱国治总是冲锋在前,一年侦破百余起案件。 “加油,我们希望能有奇迹” 近一个月时间,朱国治的病床前都是前来探望的身影,大家安慰着悲痛的家属,回忆着朱国治平日的点点滴滴。 徒弟袁帅心疼地说,长期熬夜的老朱有高血压,有时候忙起案子来,常常忘记吃药:“年初,他还特意买了一双跑鞋,说要跟着年轻人去跑马拉松,锻炼身体,想不到还没来得及穿,就突然倒下了……” 曾与朱国治搭档的民警朱学博最佩服的是他的“钻劲”。虽说30多岁才从部队转业成为基层刑警,但“半路出家”的朱国治硬是凭借不服输的劲刻苦钻研,成为所里的业务尖兵。 “他工作一直很拼,家里有难处从来不说。”老同事华恺回忆道,那几年他和朱国治同在刑侦组,从没见过他请假。一次周末临时加班,朱国治说孩子在家没人管,等到他把两岁大的小儿子带到所里,大家才知道他已有了第二个孩子。 “加油,我们希望能有奇迹。大家等着你恢复健康、早日归队!”这些天,所里的同事自发捐款2万余元,为老朱的家庭减轻负担。 坚强的朱国治也仿佛听到了众人的祈福,一次次挺了过来。 “其实送到医院时,他的情况很不乐观,脑干出血是极其危险的,病人很可能会倒在手术台上。”朱国治的主治医生说,好在朱国治挺过来了,目前已度过危险期,正在逐步恢复。 上周,宁波市委决定授予朱国治同志“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