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0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器船,嘭嘭响”

——《甬上船事》读后有感

    

    

    

    

    

    

    蔡体霓            

    

    过年时从上海到宁波,留在老家两个月。近日返回沪上,随身携带了一本书,是宁波出版社出版的《甬上船事》,甚为亲切。

    甬上,实际指的乃是浙东以鄞地为核心的方圆几百里区域。说到船事,宁波人与船密不可分,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文化娱乐、交通运输以至就职创业等,无一不与船相连。小时候读过一本80年前的地理手册,其中说及宁波人“足迹遍于海内”,可想而知,船是那时最重要的载体,是船养成了宁波人敢闯世界的气魄。

    本书作者是鄞州民协的成员。从“甬船史话”说起,接着讲述“古港丝路”,内容扎实,一目了然,撷取了史料典籍中的精华。鸦片战争前,在浙江各港往来的海船有1000多艘,年货运量达10万吨,大部分集中在宁波港。船运发达,自然带来各业兴旺。到了1820年前后,宁波已有50多家药材行,药材收购和销售范围扩展到全国多数省份,全国有名的大药号都在这里坐庄办货,宁波成为全国药材交易中心之一。今甬城“药行街”地名便源于此。这两章节的文字简练,却让人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第三章至第六章,依次为“船技船艺”“船俗船忌”“船谣船说”和“船风船韵”,翻读之间,犹如沉浸在船的世界里。说及船的制作工序,像看纪录片,虽不乏技术名称,但讲得细讲得巧,或近景,或特写,颇能引人入胜。其中有一节描写宁波船模的构造特点,说石浦船模最突出的构造是“船眼睛”,每一艘船模的船壳造好后,会依照实体船,在船首两侧,钉上一对“船眼睛”。那两只眼睛,一只朝上注视着天,一只朝下关注着海,使船在海中航行时有了灵性,保佑出海人了解风云变幻、浪涛变化,还能知道海里鱼群的动向,以求平安、丰收。这就道出了船文化中蕴含的深厚的人文情怀。

    在“船俗船忌”里,更能看出甬上人家受船文化影响之深。从前一人出门,送行的人总要说“顺风顺水”之类的话,以图吉祥。种田人有句话叫,“撑船看船头,耕田看牛头”。生活里的许多事拿船来当话头,潜移默化中,造就了宁波人言谈举止上的规矩。扯开去说,我祖父在百余年前就当海员了,常听家里人说,是“撑船人”,原来我们宁波人称海员为“撑船人”。我在潘火的宅子客厅里挂了一张近百年的“新丰轮”船景照片,是祖父传下来的。

    一些表现情绪或抒写事实的船谣,自然而质朴,富有宁波特色,是中国民歌的一部分。看最后一章,其中一节为“宁波帮”的传奇故事,它们以前多为桥头、凉亭、航船里人们的谈资,可惜航船随着时代变迁已经消失了。最近我去了一次新河头,在我印象里,从前这一带的风光就像《清明上河图》里呈现的一样。50多年前,我与祖父母要去上海,特意到划船巷寻觅绍兴船老大阿祥哥,一路问去,无人不晓。见了阿祥哥,请他某日清晨划船来潘火桥接我们到新河头。结果他与儿子提前一夜就到了,说怕次日耽误时辰,两人夜宿船上,令人动容。

    “船与乡人”这一节,人情味很浓,呈现出市井的烟火气,让我想起一些令人怀念的岁月。譬如书中提及濠河头施毛记饭店,船客都叫它阿毛饭店,店里1角钱一碗的年糕汤,勾起暖心的回忆。又说从前夜航船开得慢,从宝幢至宁波城区,到五乡正好一半路,民谚有一说:“瞌目充打崩魇,还在五乡碶。”书中记述,从新河头出发的航船,通往东乡的莫枝、横溪、下水、东吴、宝幢,南乡的姜山、茅山及西坞、白杜等地。主船后面要拖上五六只航船,主船“嘭嘭”作响的声音是航船的标配。童谚云:“机器船,嘭嘭响,抲来带鱼锃光亮。”久未闻此童声,今读之,犹在耳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