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0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普惠小微,让企业不再“等贷”

我市银行机构工作人员深入企业传达相关金融政策,结合实际需求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我市银行机构工作人员向涉农企业紧急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我市银行机构工作人员加大调研力度,了解重点制造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我市银行机构工作人员走访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了解实际金融需求。

    

    

    张正伟/文

    沈颖俊 周旭东 胡华东/摄

    

    一场特殊时期的专项融资对接,一次媒体与金融机构的公益合作。

    2月21日,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创新合作方式,联合推出“你复工、我送贷”线上融资专项行动,通过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宣传+送贷”,又快又好地满足广大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资金需求。

    截至4月7日16时,共在线撮合、发放信贷873笔,累计金额498452.06万元。

    作为展示数字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水平、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将持续宣传与推广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将“你复工、我送贷”线上融资专项行动常态化、系统化、社会化,助力宁波打赢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攻坚战”。

    

    媒体“跨界”合作 助力银企高效融资对接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广大宁波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了很大影响。为了帮助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联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举办“你复工、我送贷”线上融资专项行动,通过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与银行“非接触式”对接,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在线输入融资需求,银行一天内回应,三天内给出贷款与否的明确答复——“你复工、我送贷”行动就是这么直接与干脆。行动开展以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和甬派、甬上新闻客户端不间断地进行宣传报道,在企业与银行机构间牵线搭桥,推介这一融资新渠道,同时发挥全媒体优势,联合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推出区县(市)专场,“点对点”“一对一”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截至3月31日16时,此次行动累计收到1926家企业融资需求,成功发放贷款774笔,总金额43.6亿元。“没有媒体参与,这次行动不可能有这么高的参与度,不管是银行机构,还是广大企业,通过媒体的穿针引线,提高了融资对接的覆盖面和成功率。”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线上对接短平快 企业贷款最快当天送达

    

    

    

    

    近日,浙江杭州湾腈纶有限公司在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上向农行宁波市分行定向发布了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需求。农行宁波市分行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完成了该笔融资需求的各项审批工作,半天时间就将贷款转入企业账户。

    在“你复工、我送贷”行动中,当天发布融资需求、当天拿到贷款的并不只是杭州湾腈纶有限公司一家。宁波环海重工有限公司主营运输船舶和特种船舶修理及改造业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外来务工人员无法按时返岗,停工停产让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停滞,生产资金短缺、经营成本上升。万般无奈之下,公司负责人在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上发布了融资需求信息。北仑农商银行获知信息后,第一时间在平台上查询企业信用情况,及时回复企业需求,安排支行实地对接、定制融资方案,开辟“绿色通道”,一天之内便为企业办好了开户、放贷等手续,最终向该企业发放1000万元的“阳光复工贷”。

    象山石浦某眼镜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微信朋友圈了解到“你复工、我送贷”行动信息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布了定向融资需求。象山国民村镇银行第一时间线上回复,并安排线下对接,发现该客户符合准入条件后,当天就将50万元信用贷款发放到位,同时还给予免息3个月的优惠。

    

    据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次“你复工、我送贷”行动之所以效率高、覆盖面广,主要得益于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交换和共享数据,汇集了全市40多万家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企业通过CA证书认证身份后,便可在平台公开或定向发布融资需求,实现“一次都不用跑”。

    借助大数据功能,该平台还可实时分析各区县(市)的企业融资需求分布信息,全面掌握全市64家金融机构的融资对接办理进度。据悉,该平台投入使用一年多来,累计访问量已逾17万人次,成功对接近6000家企业融资需求,发放贷款近500亿元。

    

    种好“试验田” 让金融更好普惠“小微”

    

    

    

    

    2018年11月,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工程上线运行。平台把“两个100万”信息主体(102万家企业、95万名农户)的工商基本信息、企业纳税及金融机构贷款、授信等信息连接起来,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和金融服务产品超市,打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采集17个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64家金融机构的信息,累计入库各类信息8.4亿条。

    平台具有信息查询、融资对接、合同履约等功能,旨在为普惠金融主体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已成为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落实、推进“融资畅通工程”和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平台联系人:邬先生,联系电话:87058104 章女士,联系电话:87058684)。

    近年来,宁波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2015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2018年按照《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评估,宁波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达到124.9,比2015年提升近25个点。为了巩固试点成果,2018年5月,宁波正式提交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创建方案,力争三年内建成与“数字宁波”相适应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形成支持制造强市、服务民营经济及小微企业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元金融借给体系,实现融资、数字支付、风险防控和金融知识教育等四大普惠金融服务“全覆盖”。

    2019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门正式印发《浙江省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宁波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提高金融服务方面的关键作用,建设更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体系,更好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小微企业、农户、产业工人、创新创业主体等长尾客户群提供更广覆盖、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由于此类主体一般缺少可抵押的固定资产、缺乏相对健全的财务制度,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按照传统的信贷模式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信用信息体系以“数据”为基础拓展业务,就是数据赋能。信用信息体系建设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各类信息特别是反映主体实际经营情况信息的采集、整合并提供给金融机构合法查询应用,最大限度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让银行在信息中发现客户,扩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用信息来弥补小微企业等主体抵押物的不足,提高融资可得性。

    据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浙江省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的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全面覆盖的征信系统、开发互联网征信产品与服务、推动形成包括企业征信在内的数字普惠金融产业链框架蓝图,宁波相关金融机构将与国内金融科技、征信领域一流团队合作,建设“信息数据库+普惠征信+综合金融服务”的“一体两翼”领先的数字化信用服务平台。

    

    征信服务: 精准服务降低疫情影响

    

    

    

    在特殊时期,宁波辖区征信服务正常有序开展、各项惠企便民举措精准有效落地,有效帮助了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渡过难关。

    一是启动疫情防控期间信用保护工作。督促金融机构认真评估疫情对客户履约还贷造成的影响,针对因疫情导致的无法按期归还贷款、信用卡等情况,适当延长还款期限,灵活调整逾期上报规则,制定豁免制度及配套细则,让守信者不受疫情影响,继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同时,健全制度报备及落实情况跟踪反馈机制,确保这一惠民措施落实到位。截至3月底,全市39家银行实际发生征信逾期延后上报,涉及信贷业务24608笔,金额91亿元,惠及1602家中小微企业、15520名个人。

    二是落实征信服务减费举措。助力降本减负,2020年3月1日至6月30日,对10类农村、民营小微金融机构免收征信查询费;对所有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免收应收账款质押变更登记、异议登记费,将为全市银行、企业和个人减免费用162.9万元。

    此外,开辟疫情防控期间征信便民服务绿色通道。迅速划拨征信防疫专项经费100万元,为全辖范围内7家单位的窗口服务人员配备口罩、橡胶手套、手部感应消毒机、红外测温仪等各类防疫用品。推广征信报告无接触“线上查”,引导群众通过互联网居家查询信用报告,并推动建设银行等3家辖内机构试点信用报告网银查询。截至3月底,共有400家企业通过网银查询信用报告,约占全部企业查询量的10%,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的现场查询,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特殊时期“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对异议、个人申明等以往仅限柜面办理的业务,通过内网及电子邮件的方式受理和回复。

    截至3月底,全辖范围内各查询点服务正常有序,各渠道查询稳定畅通,共受理信用报告临柜查询及自助机查询58204笔,妥善处理征信异议8笔,有效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各项征信服务需求。(张正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