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明“山花”烂漫

吴圣东等创作的《船鼓》(局部)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周秉益的竹根雕作品《富贵齐芳》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鄞州区咸祥镇抬阁队《蝶恋梁祝》获民间艺术表演奖。
周静书、施孝峰主编的《中华龙传说》获民间文学作品奖。
(以上图片由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提供)


我市作家、中国作协会员王静创作的《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慈城年糕的文化记忆》,分别获得第八届、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叶向群 摄)

    崔小明   

    

    2019年11月,宁海民间艺人鲍明沛创作的紫檀镶嵌作品《箍桶记》(一组10件)获得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这是近20年来,我市获得的第24个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去年年底,在第七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评选中,宁波9件作品上榜,占全省获奖作品总数近三分之一,再次稳居全省第一。

    

    底蕴深厚 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在农耕文明和海洋文化的滋润、熏陶下,宁波人民有着“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优良传统,不仅鸿儒名人辈出,民间文艺也灿若星辰。

    “宁波民间文艺的历史十分悠久。就拿每年端午节前后的龙舟比赛来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姆渡时期先民们划独木舟捕鱼的场景,而1976年鄞州出土的一件战国时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更是宁波划龙舟的最早图案证明。”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周静书说。“除此之外,宁波也是梁祝文化的发源地。这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民间已经流传了1600多年。”此外,东汉董黯汲水奉母的慈孝故事流传了2000年,是慈城、慈溪地名的由来;“坐花轿、戴凤冠、披霞帔,浙东女子尽封王”“良田千顷,不如红妆十里”……千百年来,流布广泛的“红妆文化”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开宁波民间文艺的宝库,不难发现,里面底蕴深厚,形式多样:民间工艺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金银彩绣、泥金彩漆,被人们称为“三金一嵌”,它们做工精致,富丽堂皇,堪称宁波工艺美术的瑰宝;民间表演艺术耍牙、布龙、船鼓等,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早已享誉海内外;民间故事中的“戚继光抗倭”“田螺姑娘”等,一代代宁波人也是耳熟能详。

    民间文艺在我市分布区域十分广泛,而且各具特色。奉化区是布袋和尚出生地和圆寂地。经过数年努力,奉化区挖掘整理出大量弥勒文化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2015年9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弥勒文化之乡”称号。江北区、慈溪市大力弘扬慈孝文化,是“中国慈孝文化之乡”。2018年,鄞州区成功创建“中国海丝文化之乡”。至今,我市共拥有11个中国民间文艺之乡,展示了宁波民间文艺的丰富多彩和与新时代同行的风貌。

    

    精品迭出 繁花似锦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性民间文艺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曲艺牡丹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1999年以来,该奖每两年举办一届。近20年来,宁波共夺得24个山花奖,不但在全省数量最多,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也名列前茅。其中工艺美术类作品共获9个山花奖,在各门类中独占鳌头。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很多作品已经成为宁波地域文化的象征。曾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的船鼓,由我市青年工艺美术师吴圣东主创,由红木、樟木、黄杨木、牛骨等多种材质组成,集骨木镶嵌、朱金木雕、黄杨吉子、甬式家具制作技艺、金银绣、打镴技艺、玻璃画等宁波传统工艺于一身。船鼓共有八层,每层由大小252块黄杨木雕花板组成。在“香约港城”2018宁波经贸·文化周期间展出时,这件作品备受好评。骨木镶嵌作品九屏风《梁祝传说》,由骨木镶嵌代表性传承人陈明伟和他的创作团队历时3年创作而成。作品用平嵌和高嵌结合的手法,进行了镂空雕和浅浮雕双面雕刻。屏风上共有200余个人物,100多处亭台楼阁,百余种花草树木,还有马车、秋千、飞鸟、船只、长廊、古桥等,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宁海民间艺人鲍明沛的紫檀镶嵌作品《箍桶记》(一组10件)获得山花奖殊为不易。这是在山花奖的授奖门类和名额压缩了三分之二后我市首次获奖,充分证明了我市民间文艺的创作实力。

    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也大放异彩,在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山花奖评比中,我市拿到了4个山花奖。很多作品不仅在宁波是重大突破,在全国也具有开创性。周静书和施孝峰主编的《中华龙传说》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作品奖。他们在全国乃至海外广泛收集龙文化资料,经过多年努力,证实宁波是龙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关于龙的民间故事有60%集中在宁波、舟山。梁祝爱情故事,在全国多地有流传。周静书经过30余年的研究,为梁祝爱情故事发源于宁波提供了史料完整、逻辑清楚、内容丰富的证据,得到全国业界的肯定。

    

    活动频繁 走进生活

    

    

    民间文艺如果只是陈列在橱窗里、挂在墙壁上,艺术之光就会黯然失色,艺术生命就将日趋枯萎。近年来,我市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积极推动民间文艺走进生活、融入社会。

    鄞州区云龙镇甲村,是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发现地。自2009年以来,该镇坚持每年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看云龙”大型民俗活动。每年端午节,云龙镇长山江龙舟飞渡、锣鼓喧天,两岸人头攒动、山呼海啸,重现了“长山江水映青山,龙舟竞渡白浪翻,红旗招展人呐喊,声声爆竹冲天蓝”的盛况。

    宁波是龙文化之乡,舞龙比赛深受欢迎。奉化布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岙布龙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鄞州区东海长龙队的《东海长龙》曾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近年来春节期间,舞龙活动广泛出现在乡村院落和大街小巷。据统计,宁波现有几百支舞龙队,除了节庆活动,很多单位的庆典活动也以喜庆、热闹的舞龙助兴。去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了为期半年的“龙腾中华”百龙大赛活动,全市共有100多支舞龙队参加海选,参赛的舞龙队员年龄最小的仅5岁,最大的71岁。2016年以来,海曙区恢复举办历史悠久的春耕文化节。随着开耕锣鼓敲响,祭祀天地、耕牛披红、撒谷开犁等庄严肃穆的传统开耕仪式一一进行,大家祈盼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希望通过春耕文化节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带动宁波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活质的飞跃。

    近20年来,中国梁祝文化研究会、梁祝文化园每年都组织举办丰富多彩的中国梁祝文化节活动。

    

    以老带新 人才辈出

    

    

    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现有会员530多人。他们投身民间文艺创作,大多始于爱好,终于坚持,青灯黄卷伴更长,皓首穷经一辈子。

    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周静书致力于民间文艺研究30多年,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三次山花奖获得者。如今年过花甲的他笔耕不辍,创作计划已经安排到两年之后。2019年,在第七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评比中,88岁的滕占能凭借《宁波风俗传说》获得民间文学创作奖,是历届映山红奖中年龄最大的获奖者。滕占能1976年开始从事民间文学创作,持之以恒近半个世纪。

    很多民间文艺家身上,有一股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象山竹根雕艺术的主要创始人和开拓者张德和,痴迷根雕近30载,先后自创竹根雕仿古法、局部巧雕法、乱刀法、大写意,不仅把濒临绝迹的中国竹根雕艺术推向新高峰,还影响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新秀。像张德和这样的艺术家还有很多。2016年12月,我市公布的第四批文化创新团队,有5个民间文艺团队入选,占全市文化创新团队总数四分之一。2017年和2018年在“浙江工匠”评选中,我市的张德和、陈明伟和施珍入选。宁波市二批“港城工匠”评选中,陈盖洪、徐剑佩、朱利勇等3人入选。

    摈弃门户之见,相携相扶,宁波民间文艺家队伍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有人发现一个好题材,协会就会组织专家提前介入,帮助把关定向;初稿出来后,再组织专家研讨修改。好多作品是几经打磨的成果。宁波民间文艺工作者还十分注重以老带新。周静书热心提携年轻民间文艺家,光是他帮宁波民间文艺工作者写的序就可以出一本书。2016年起,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了50多名骨干、100多人参加传统村落立档调查。为了培养后备人才,专门吸收了一批年轻人参加。在持续四五年的调查、采访、写作、修改过程中,年轻的民间文艺工作者迅速成长。假以时日,他们将成为宁波文艺创作的骨干力量。

    

    华彩神韵 时代表达

    

    

    传统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宁波的民间文艺家,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挖掘整理传统文化时,十分注重与时代相结合。

    梅山舞狮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一二百年历史。梅山舞狮人经过不断努力,创造了“四开门”舞法和“狮嘴喷火”“头尾相接”“狮身前扑翻滚”等绝招。此外,梅山舞狮还在高桩设计、舞狮动作设计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如“梅花桩飞狮采青”表演,整套动作惊险,难度高,代表了当今国内舞狮技艺的最高水平。镇海龙鼓由传统的舞龙和锣鼓经创新而成,分则为鼓,合则成龙。表演时,以鼓为引,锣钹齐鸣,或作长龙状翻滚、奔走,或随锣鼓节奏的变化,作各种队形变换。

    传统民间文艺难免鱼龙混杂,我市民间文艺工作者在传承时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努力提炼出当代价值和时代精神。奉化布袋和尚(弥勒佛)传说从唐末五代时期一直流传至今,其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千家万户。2008年以来,奉化区坚持每年举办弥勒文化节,通过弘扬传播,布袋和尚已经成为百姓心目中快乐、和谐、幸福、自在的使者。我市多地的舞龙,在传统基础上增强了音乐、舞蹈等艺术效果,在精神内涵上,大力弘扬奋勇拼搏、昂扬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慈溪近年来坚持举办慈孝文化节,并归纳提炼出“慈孝、慈善、慈爱”“包容、勤奋、诚信”等当代价值观,赋予当代慈孝文化全新内涵。

    令人欣慰的是,民间文艺不仅作为精神财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市场价值也日益得到认可。北仑梅山舞狮队经常受邀参加培训指导和演出,年均演出约150场次,年收入达100万元。绚丽多姿、流光溢彩的泥金彩漆作品具有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眼下已成为很多年轻人时尚的婚嫁用品。

    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市民间文艺得到了不断发展,但宁波民间文艺潜力依然十分巨大,尤其是民间音乐、民间戏曲、传统节庆和传统村落文化等有待人们充分发掘。

    

    

    近20年宁波市山花奖 获奖名单(共24件)

    

    

    

    一、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01年10月)

    镇海后大街社区文艺队的《镇海龙鼓》获民间艺术表演奖

    二、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07年10月)

    张德和的竹根雕作品《茅屋秋风》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王静的《中国的吉普赛人——慈城堕民田野调查》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一等奖

    三、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09年10月)

    周静书主编的《梁祝文库》(民间歌谣上下卷)获民间文学作品奖

    郑宝根竹根雕《点睛》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陈盖洪木雕《万工轿》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鄞州区咸祥镇抬阁队《蝶恋梁祝》获民间艺术表演奖

    镇海民间舞蹈《十里红妆》获民间艺术表演奖

    周来达《百年越剧音乐论》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四、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1年10月)

    周静书和施孝峰合著的《梁祝文化论》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王静创作的《慈城年糕的文化记忆》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鄞州区东海长龙队的《东海长龙》获民间艺术表演奖

    宁海平调剧团耍牙代表队的宁海平调“耍牙”获民间绝技绝艺奖

    裘群珠创作的金银彩绣《甬城风情图》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陈明伟创作的沉香木雕《人参如意》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刘尚才创作的《十里红妆婚嫁传说》获民间文学作品奖

    五、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3年10月)

    周静书、施孝峰主编的《中华龙传说》获民间文学作品奖

    吴圣东等创作的《船鼓》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陈明伟等创作的《万工床》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何晓道创作的《江南明清建筑木雕》获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陈效平创作的《挖掘的风波》获民间文学作品奖

    六、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5年10月)

    周秉益的竹根雕作品《富贵齐芳》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黄才良、陈龙的泥金彩漆《十里红妆》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七、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9年11月)

    鲍明沛创作的紫檀镶嵌作品《箍桶记》(一组10件)获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