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发有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要


座谈会现场。(李磊明 摄)

    

    

    

    

    

    

    编者按:

    

    

    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社科理论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4月13日,市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来自在甬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各区县(市)委宣传部等50多名专家学者代表和理论工作者参加。与会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和7个方面主要任务,畅谈学习体会,进行座谈研讨。本报今天摘要刊发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以飨读者。

    

    全力推动宁波高质量发展 全面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徐 方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第一站选择宁波,充分体现了对浙江和宁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一新目标新定位清晰地指明了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

    两大定位:凸现三个转变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说,“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从“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到“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这种示范性的目标定位,凸现三个重大转变。

    第一,从国内视野转变为国际视野。“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更多是从全国的角度着眼。而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则是从全球的视野考量浙江和宁波的发展。

    第二,从先发优势转变为能级优越。“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充分体现浙江和宁波在全国的比较优势,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展现出先发优势的豪迈。而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则是比较发达国家的发展能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超越。

    第三,从现象层面转变为制度层面。“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更多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去观察,是一种现象。而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角度去展示。

    三个特性:展示宁波担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宁波从一个沿海中小城市迅速崛起,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这样的巨变得益于改革创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明确指出,宁波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在全省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第一,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性,激发宁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一方面,要思想解放。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迅速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以思想解放带动观念转变、境界提升、作风改进。另一方面,要创新破难。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突破不利于“六争攻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盲区”“禁区”“难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努力争当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领跑者。

    第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性,再创宁波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方面,要“补短板”。如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大力破解企业创新活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高层次人才缺乏等难题。另一方面,要“扬优势”。如在跨境电商爆发性增长的时期,港口的作用更加突出,因此要以国际化、智慧化、便利化、绿色化、精益化为方向,推动宁波舟山港创新转型,不断提升港口发展水平。

    第三,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实现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一方面,要牢牢把握人民主体立足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最大限度凝聚宁波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人心、智慧和力量。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民生改善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满足人民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加快提升居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城市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三个期待:预示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句话里前面是定语,最后落脚点在“窗口”。为什么是“窗口”而不是“一幅画”?我是这样理解的。

    第一,期待更美的实践。画,是静态的,只能代表过去。而透过这扇“窗户”,能看得见、摸得着其中的变化,能感受到真实的存在,时时体会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进步。浙江和宁波一定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新目标新定位,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二,期待更多的呈现。这扇“窗户”,是全国千家万户的“窗户”中靓丽的一扇。可以借鉴,可以复制,可以创造。浙江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实践先行者,呈现了丰硕的成果,这将为全国各地的发展提供镜鉴。

    第三,期待更广的辐射。这扇“窗户”又是具有影响力、辐射力的。浙江力争成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过程中,宁波作为浙江省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与杭州担纲起“双城记”的职责,理应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作者为市社科院(市社科联)院长、主席】

    

    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

    

    

    金 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疫情防控要慎终如始。在浙江、宁波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调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情况,全面剖析境内外疫情发展态势,明确要求疫情防控要稳得住和抓住机遇实现新的发展。这是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慎终如始是科学防控传染病的规律要求。对于传染病防控,只要还有一个病例,就不能说防控已经最终取得成功;只要还没有研发出疫苗和特效药物,就不能说人类最终战胜了疾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依靠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成功阻断了新冠病毒的社区传播,境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也要看到,当前境外输入性病例不断增多,疫情反弹的压力仍然不小,疫苗和药物尚处于研发过程中,我国距离最终战胜疫情还有很长的过程。因此,必须坚持慎终如始,毫不放松地继续实行前阶段实践已经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坚决阻断病毒的社区传播,防止疫情反弹、压低疫情曲线,为最终战胜病毒赢得时间。

    慎终如始是维护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的关键举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全国总动员,全民齐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虽然全球疫情防控是“环球同此凉热”,但对比境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我国当前持续向好的疫情防控态势和境外不少国家十分严峻的疫情态势形成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鲜明对照。这更加凸显我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必须慎终如始地加强疫情防控,坚决维护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慎终如始是应对疫情全球快速蔓延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流行病防控的进程和成效不取决于做得最好的地区,而取决于做得最差的地区。当前,暴发第一波疫情的东亚国家已较好地控制疫情,我国境内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欧洲、美国等暴发第二波疫情的国家和地区尚未见到拐点,疫情依然急剧蔓延。而部分人口数量多、卫生条件弱的国家和地区疫情高峰尚未到来。我国面临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大幅增加,在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将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慎终如始,防控疫情要强调再强调、坚持再坚持,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不能出现任何漏洞。

    慎终如始是实现“两手抓、两战赢”的基本前提。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年份,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节点之年,是“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史无前例的严峻疫情造成的复杂环境中,要实现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两手抓、两战赢”,就必须在疫情防控上能够把得牢、稳得住,这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础环境。因此,必须慎终如始,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精准落实到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作者为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动作为 化危为机

    

    

    王光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但也催生消费新需求、拓展投资新领域,为发展带来新机遇。为此,宁波要及早做好准备,主动应变,在疫情风暴中突出重围,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发展困境中逆流而上,继续唱好“双城记”,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主动作为的条件

    一是先发制人应对疫情。疫情暴发后,宁波第一时间成立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率先成立企业复工工作应急组;在严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为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相继出台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18条、复工复产20条、支持外贸企业12条、百亿社保减负等一系列纾困帮扶惠企政策,政企联手共克时艰、共渡难关。这些政策和举措让企业备受鼓舞,也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

    二是位处城市价值洼地。近年来,宁波在人才引进、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大力气,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发展优势持续赋值,规模能级不断扩大,吸引力和竞争力与日俱增。

    三是产业配套比较完整。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对宁波来说更是如此。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3991.5亿元,增长6.4%,形成了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新材料等8个超千亿级产业集群,162个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产业上下游有序协作,供产销有效衔接,产业链配套完整。

    四是营商环境优越突出。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019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调查,宁波位居营商环境满意度最高城市的行列。

    二、化危为机的建议

    一是抓战略机遇。宁波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交汇点,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这为宁波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先机。为此,必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加快谋划和争取落地一批利全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二是抓政策机遇。为应对疫情影响,国家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出台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这种政策窗口不会常态化。为此,要积极主动,全力抢抓专项债券申报、用地审批权下放、新开工项目用能保障、审批速度加快等国家政策机遇窗口期,适度突破土地、用能、排放等资源要素制约,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三是抓市场机遇。疫情发生后,不少产业链加速重构、供应链加快调整,许多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脱颖而出,一些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异军突起,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机遇。为此,应当不失时机发展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产业、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推进并购重组、优化布局、做大做强,以此形成一批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牵引力大的龙头企业。

    四是营造先发优势。以“新基建”为牵引,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关系着投资存量,由此孵化和衍生出的诸多创新与场景应用,更为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打开增量空间,这将进一步夯实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座”和“基石”,为城市竞争厚植优势和为未来发展赋能加码。

    五是推动出口转内销。宁波是外贸大市,在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的情况下,外贸企业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市场,借助电子商务、展贸中心等方式构建内销平台,拓宽内销渠道,政府要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消除因疫情引发的外部市场变动可能对我市外向型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六是做大吸纳人才的蓄水池。人才是竞争之本和活力之源。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以人才支撑我市未来的发展。充分利用收入、房价、服务、政策等优势,健全“平台+人才+项目+产业”的联动机制,形成以平台吸引人才、以人才带动项目、以项目发展产业的良性循环模式。

    (作者为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发规院党组书记、院长)

    

    甬立潮头,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闫国庆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要求我省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改革举措,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宁波要更高地举起改革开放这面大旗,继续当好改革攻坚、开放合作的排头兵,为全省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要以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为突破口,进一步聚焦聚力宁波17+1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面对当前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加强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关键动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是近年来我国推进此区域国际合作的新亮点,宁波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走在了对接“17+1合作”的最前沿。今后,要进一步聚焦聚力宁波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包括建立示范区部省级协调小组和协调机制;将宁波中东欧博览会作为“17+1合作”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人文、产业、科技等机制性活动的首选平台;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相关政策在示范区内先行先试,如设立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设立宁波-中东欧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等;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与全国相关的平台和载体进行合作,特别是依托前湾新区的开发建设,大力推进示范区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协同创新发展,共同搭建面向中东欧及欧洲的离岸创新平台,助推长三角地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等。

    二是要进一步发挥体制机制、对外开放、民营经济等优势,打造地方探索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的新高地。在疫情深度影响全球经济局面下,不能被困难吓倒,要积极探索全球经济资源配置新路径,抢抓机遇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宁波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以实施“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和“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工作部署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加快对接和服务国家倡议,提升在“一带一路”贸易格局中的优势,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成为地方探索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的全国样板。

    三是要加快数字化政府转型,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在全球疫情日益严重的当下,中国成为外商维持运转最好的国家。通过这次疫情防控,外商将更加看重中国的整体制度优势。因此,宁波应以数字转型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与自贸区联动,争取将浙江自贸区、上海临港新片区等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与开放、综合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宁波。

    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内外区域联动,全力打造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宁波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港口是宁波最大的资源,开放是宁波最大的优势”等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抢抓长三角定位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的战略机遇,增强内外联动,加强同长三角重点城市的对接,协同推进浙江大湾区建设,不断推动多领域共建共享,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作者为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兼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宁波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院)院长】

    

    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市域治理示范城市

    

    

    

    何兴法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一新目标新定位,为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宁波推进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也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本遵循。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浙江、宁波是“模范生”“优等生”,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优势。

    一、透过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宁波展现了四大显著优势

    一是执政主体高效务实的体制优势。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有力指挥,及时出台并适时调整防控措施,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各部门行动迅速、各司其职,干部队伍执行力强,医护人员敬业奉献。

    二是市场主体灵活应变的机制优势。广大企业通过布局国内外的市场网络,有效调配各方面资源,全力支援疫情防控,主动推进复工复产,展现了强大的韧性。

    三是基层主体群防群控的组织优势。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各级机关干部下沉一线,村社干部、党员骨干、村居代表、网格员坚守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筑牢“铜墙铁壁”。

    四是社会主体文明包容的环境优势。市民文明程度高、自律意识强,新闻舆论积极向上,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志愿者富有爱心,积极参与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同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暴露了我市医疗资源、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物资储备、人居环境等方面短板,需要深入梳理,精准施策。

    二、从市域治理全局来看,重点加强以下五个方面制度建设

    今后一个时期,宁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补短板”的新要求,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部署,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成为新时代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市域治理示范城市。

    一是健全市场化资源要素配置体制机制。在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技术要素市场培育、要素价格市场化等领域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

    二是健全一体化市域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市级统筹开发体制机制,大力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空间规划统筹、财政收支统筹、土地出让统筹、基础设施统筹、公共服务统筹,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三是健全智能化精细化城市治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平台建设,依托市大数据中心,整合城市基础数据,优化公共数据采集和共享机制,推动“城市大脑”在政府数字化、交通运输、安全防范、城市管理、经济数据、医疗健康、应急管理等领域应用,确保城市指挥者实时洞察城市运行态势和运行规律。

    四是健全高效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不同等级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区域管制、医疗救护、交通组织、食品供给、物流运输、公共安全、废弃物处置、社区防控响应等城市基础服务作业流程。按照“平战结合、刚弹相济”的思路,开展全市定点收治医院承载能力综合评估,大规模建设高等级综合性医院和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加快启动综合性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建设,推广应用宁波“云医院”平台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诊室”。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库,增加政府医疗物资存储点和配发中心,对重点应急物资生产采取税费减免或财政补贴。

    五是健全多元化协同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市级抓统筹、区县负主责、基层强执行”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体制,统筹治理力量,整合调配资源,高标准抓好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完善基层治理“四平台”、联合接访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科网格”等治理载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为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率先突破

    

    

    冯建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我省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这一新目标新定位的重要任务,摆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必须要“率先突破”,充分表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这一任务的高度重视。

    一、“协调”是衡量制度优越性的第一标志

    协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紧密关系,为推进协调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协调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关键指标。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性指标是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发达国家之所以为发达国家,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其区域、城乡的充分发展和高度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基本消除。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表明,只有解决了区域、城乡的协调发展问题,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但只有共产党人把这一理想真正付诸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共产主义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邓小平更是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党的十八大把“富强”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并放在第一位,党的十九大更把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升为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高度。因此,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新时代全面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首要问题。

    3、先富帮后富是先行地区的根本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这一政策让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充分利用了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实现了率先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地区已实现了率先发展的基础上,实施东部帮助西部、城市带动农村这样的“反哺机制”,是新时代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美丽”是反映城乡协调发展的第一标准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美丽浙江建设,提出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以新型城镇化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1、要全面展示城乡环境之美。城乡美不美,首先看环境。当前,宁波要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为契机,通过“千万工程”等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环境秩序管理,全面展示全国文明城市的应有风貌。

    2、要全面展示城乡融合之美。当前,宁波要按照全域都市化的要求,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之间设施、要素、产业、文化、服务、组织等方面全方位的融合,推动工商资本、科技和人才“上山下乡”,使城乡发展互为依托、互相支撑、互动提升,实现“城市-城镇-乡村”三位一体协调推进。

    3、要全面展示城乡生活之美。不仅要切实保障好农村居民的民生需求,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更要不断提升他们的精神文化追求,让城乡广大居民真切感受到,尽管乡村没有城市的繁华,但乡村有着与城市不一样的幸福和美丽。

    三、“跨越”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一要求

    今年是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能否“精准脱贫”是事关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助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是实现全国范围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在“对口”中实现跨越发展。对口支援、对口协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贫攻坚的重要特点。我省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城乡发展最协调、农民生活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必须要更加重视对口支援和协作,更加自觉、更大力度地支持对口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对口地区脱贫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是要在“合作”中实现跨越发展。区域合作是综合发挥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利用地区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推进区域发展的双赢手段,不仅有利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也有利于发达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宁波担当

    

    

    沈满洪           

    

    浙江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按照“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作为浙江省“双城记”之一的宁波,生态文明建设更要先行示范,不仅要为全国提供示范,而且要为世界提供样本。

    一、生态文明建设要在“两山”统筹上先行示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两山”理念的本质属性就是要解决好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宁波已经在经济生态化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一个制造业基地尤其是石化产业基地,在产业经济的清洁化生产和循环化发展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在生态经济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生态补偿制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效果,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环境保护倒逼经济转型”的招商选资的效果,这些均为宁波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从“重要窗口”的要求看,还要致力于“生态经济主导化”,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在生态产业主导化上先行示范——通过存量经济和传统产业的清洁化和循环化生产、增量经济和新兴产业的高新化和轻型化发展,使得生态产业成为宁波市的主导产业;在生态消费时尚化上先行示范——通过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低碳消费而反对黑色消费、线性消费、高碳消费,使生态消费成为宁波居民的普遍追求

    二、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城乡统筹上先行示范

    在各个领域的城乡统筹上宁波均具有很好的基础,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也不例外,但从“重要窗口”的要求看,还需更进一步。第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区域有机更新城乡统筹。城乡有机更新并非大拆大建,而是该保护的保护、该建设的建设,要强调在保护中发展。城乡有机更新要防止遗忘中间地带——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城镇,避免“灯下黑”,要充分考虑城镇的有机更新。第二,坚持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理念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在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活污水集中治理、小区生态环境营造、公共交通分层分类布局、信息网络全面覆盖等方面要特别注重城乡统筹。第三,坚持城市反哺农村理念的财政资金投入城乡统筹。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中财政资金投入的城乡统筹,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城乡统筹并不是城乡无差别,恰恰相反,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城乡统筹,应该是强调城市与城镇、城镇与村落、村落与城市之间的显著差异性,应该是强调城市与城市、城镇与城镇、村落与村落之间的显著差异性。

    三、生态文明建设要在陆海统筹上先行示范

    宁波在陆域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好转,水生态系统显著好转,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固体废弃物利用处于全国前列。但是,宁波有一个绕不开的“结”,那就是东海近岸海域和杭州湾的环境污染问题。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在海洋,根子在陆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陆海统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坚持人海和谐”。为此,一方面,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要统筹考虑陆域和海洋环境容量确定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基于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严格控制围涂围海造地,要从建立陆海生态隔离带的角度加强生态海岸带建设。另一方面,区域协同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东海和杭州湾海洋环境污染问题首先是宁波的问题,也是浙江的问题,而且是长三角地区的共同问题,甚至还是长江流域各个省市区的共同问题,东海和杭州湾近岸海域环境保护要从国家层面予以推进。因此,宁波要从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高度提出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要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战略高度谋划长江生态带建设的对策建议。

    (作者为宁波大学校长、长三角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不忘“重要窗口”使命 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纵深

    

    

    郑湘娟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浙江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其中,“制度优越性”这个关键词颇具分量,意味着浙江要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为党和国家形成一个比较成熟、比较定型、比较系统的制度体系,提供更多的浙江素材、积累更多的浙江经验。在这样的一个制度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的毫无疑问是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因此,浙江要建设“重要窗口”,无论就其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必须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为重中之重,继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纵深。

    过去:“巩固八方面基础,增强八方面本领”是全面从严治党在浙江的初步探索,其中领先的制度化经验,已经展现了“重要窗口”的潜力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非常重视抓党建工作。2004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提出“巩固八个方面的基础,增强八个方面的本领”的总体部署,致力于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体制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在之后的十几年间,浙江以抓执政能力为重点,始终加强党的建设,这些思想和实践不断凝练成“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思想建设领域,全面开展了“三树一创”活动;组织建设领域,重点实施“先锋工程”夯实农村党建基础,重点开展“党员人才工程”提高“两新”党建水平,重点创建“示范社区”推动社区党建发展;作风建设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年”和“作风转变年”活动,颁布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等;制度建设领域,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群众制度、民主决策和公开办事制度、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反腐倡廉建设领域,率先出台《浙江省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实施意见(试行)》,规范“事权、财权、人事权”等“三权”。

    现在:“清廉浙江”加快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其中务实的制度化经验,进一步展现了“重要窗口”的担当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审时度势作出建设“清廉浙江”的决定,要求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进一步形成党员模范带头、干部清正廉洁、社会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其中务实的制度化经验,已经进一步展现了“重要窗口”的担当。浙江深刻认识“两个维护”的政治内涵,切实增强维护意识、坚定维护行动、提高维护能力、确保维护效果,始终做到中央有要求、浙江见行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出台了28条实施细则,提出了“六个严禁”;针对实践中基层干部脱离群众问题,在全省全面推行乡镇干部住夜值班制度、民情分析制度、夜学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坚持靶向治疗、深化标本兼治,坚决斩断官商勾结的利益链、坚决清理破坏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污染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未来:扛起浙江“三个地”的政治责任,继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纵深,将其中的制度化经验常态化、再优化,坚决践行“重要窗口”的使命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再一次在浙江“三个地”的时代方位上,增加了一个“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更需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牢记政治责任,扛起政治担当,充分发挥优势,继续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纵深,将其中的制度化经验常态化、再优化,坚决践行“重要窗口”的使命,并将这种制度优越性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过程中,宁波更需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全面展示打开窗后尽显“风景这边独好”的优越性。

    (作者为市委党校副校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