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合发力,向着1万亿目标阔步前行

——看宁波如何实施“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


集装箱船靠泊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受访单位供图)

4月15日,铁路穿山港站正式启用。
(胡锦渠 俞永均 摄)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宁波服务业全面复苏。(俞永均 摄)

    

    

    

    

    

    

    

    

    记者 俞永均 通讯员 李惠红 

    

    江雨霏霏江草齐,春风又绿江南岸。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宁波服务业迎来春暖花开:乡村旅游全面启动,游客赏花踏青不亦乐乎;满减消费券炙手可热,商场人气持续回暖;港口物流基本恢复,集卡穿梭吊机不息……

    为进一步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近日正式印发《实施“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做强三大5万亿级产业,做优四大5000亿级产业,做精三大500亿级产业,做深三个细分产业,全面吹响了服务业倍增发展的号角。

    

    一个目标—— 让服务业成宁波经济 增长新引擎

    

    

    

    

    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培育壮大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等5个重点领域新兴产业。“此次‘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是市委、市政府打出的系列组合拳之一,旨在加快产业提质扩量、转型升级。”有关专家表示。

    现代服务业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宁波服务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2019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79.9亿元,同比增长7.6%,占GDP比重为49.1%,占比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均超过2万亿元,全年商品销售额接近3万亿元,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200万人次,快递业务量超过16亿件。

    “十三五”以来,我市还大力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去年,宁波成功获批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入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评估结果显示,在全国19个参与评估的试点区域中,宁波紧跟深圳和杭州,名列第六。

    从各项指标和排名看,宁波在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打造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表现突出,港口物流、对外贸易等服务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与国际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服务业发展规模和能级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比如,生产性服务业的大而不强问题、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短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生福祉增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品质塑造,影响了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专家指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不断加快和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格局调整变化的背景下,结构升级、效率提升、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参与全球化,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波服务业增长的新动能。

    《行动方案》提出,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我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2%。

    

    聚焦聚力—— 做强做优做精做深13个重点产业

    

    

    

    细心的读者发现,此次出台的“3433”服务业倍增发展行动,与去年的“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25”外贸双万亿行动似乎一脉相承。那么,“3433”到底有何深刻含义?

    “第一个‘3’指的是做强现代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三大5万亿级产业,第二个‘3’是做精餐饮服务、健康养老、房地产租赁和物业服务等三大500亿级产业,最后一个‘3’是做深运动健身、高端培训、家庭服务等三个细分产业。”市服务业局负责人解释说,而“4”是指做优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科技及软件信息、商务服务等四大5000亿级产业。

    据市服务业局相关人士介绍,我市服务业重点产业是按照规模能级进行划分的,现代贸易、现代物流等三大产业是我市的重点港航服务业,是体现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个性魅力的重要产业,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提高港口城市能级。科技及软件信息等四大产业是我市生产性服务业短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需要加快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餐饮服务等三大500亿级产业和运动健身等三个细分产业是我市重要的生活性服务业,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做强”“做优”“做精”“做深”八个字,聚焦13个重点产业。

    一是抢抓强大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的新机遇,大力发展国内贸易,打造区域分销中心。到2025年,基本形成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全市商品销售总额超过5万亿元。

    二是做大做强港航物流,培育发展航运指数、船舶船员服务、海事法律服务、船级社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到2025年,基本建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物流业营业收入超过5万亿元。

    三是提升传统金融保险业,加快各类法人金融保险机构集聚,培育产业金融、航运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离岸金融、文化金融等新业态。到 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基本形成长三角南翼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业总资产达到6万亿元。

    四是深化“影视宁波”“书香宁波”“创意宁波”“音乐宁波”建设。到2025年,文化创意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

    五是提升景点观光旅游产业,打造全域旅游。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性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5000亿元。

    六是持续加大R&D经费投入,大力发展研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中国软件名城”。

    七是加快发展人力资源、会议展览、广告、专业咨询、会计、税务、法务、资产评估、勘察设计、节能环保等商务服务业,加快集聚和培育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到2025年,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4500亿元。

    八是加强餐饮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餐饮品牌。挖掘和提升一批以餐饮为主题的特色街区、特色小镇。

    九是推进“健康宁波”建设。加强与名院名所名校合作,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级。大力培育影像云诊断(AI检测)、第三方医学检测、云医院、在线诊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到2025年,健康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

    十是补齐租赁市场短板,加快建设供应主体多元、供应结构合理、租赁关系稳定、权益保障充分的住房租赁市场体系。

    十一是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大力发展水上、航空、冰雪、山地、汽摩等运动休闲项目,打造一批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到2025年,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指导员3.2名,基本建成国家体育消费试点示范城市。

    十二是加强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的教育培训品牌、资源和平台。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示范城市。

    十三是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幼儿托育、养老服务、社区照料、病患陪护等基本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家庭教育、理财管理、保健护理、安全智能管理、涉外家政等特需服务。到2025年,基本进入国家家庭服务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列。

    

    实现路径—— 八大专项行动力促高质量发展

    

    

    

    为了确保未来六年实现服务业倍增发展计划,我市按照政府有为、多领域发力等原则,重点推进产业空间优化、总部经济集聚、功能平台构建、龙头企业培育、特色品牌塑造、产业融合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品质消费提升等八大专项行动。

    开展产业空间优化行动。中心城区重点提升东部新城、南部商务区、三江口区域等核心区功能,推进甬江科创大走廊、文创港、宁波软件园等载体功能培育和主体集聚。做大做优大榭国际能源贸易岛、中国余姚塑料城等集聚区和专业市场,到2025年,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市场20个左右。

    推进总部经济集聚。留住本土民营企业总部,支持有条件的本土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战略合作和企业重组等途径,向区域性总部转型。同时,鼓励在甬总部企业通过“总部+分支机构”“总部+生产基地”等模式走出去,构建跨区域产业链。

    构建功能平台。整合提升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贸易服务平台,加快构建智慧港口信息平台、产业链协同运作平台等现代物流服务平台,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示范平台、网上融资平台等现代金融服务平台,以及以产业服务为导向的研发与转化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和家庭服务云平台。发展工业互联网、在线社交、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平台经济新业态。

    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服务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育力度,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企业梯队;到2025年,在贸易、物流、科技、商务服务等领域培育形成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30家左右。

    塑造特色品牌。推进服务业品牌建设,力争服务商标申请量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25年,全市服务商标达17万件,形成全国知名品牌70个以上、省级品牌150个以上。打响一批宁波“老字号” 服务品牌,形成一批名企、名家、名师、名品、名街、名区、名景、名吃等。

    推进产业融合。支持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领域拓展,推动能源原材料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推动纺织服装、智能家电、文具等消费品生产企业向平台企业转型,每年力争形成新的市场主体50家以上。

    赋能产业数字化。加快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强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实施限上服务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推动商业模式变革和业态创新,促进“四新”经济大发展。

    开展品质消费提升行动。聚焦扩大信息消费、升级汽车消费、促进时尚消费等实物消费领域,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聚焦扩大旅游和文化消费、促进体育健身消费等服务消费领域,推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发展生鲜电商、外卖平台、社区团购、线上超市、直播带货等新消费业态。到202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7000亿元,放心消费指数达到0.9,成为接轨国际、辐射国内、惠及民生的国际消费城市。

    “八大专项行动立足宁波服务业现状和远景,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有关专家表示。比如,产业空间优化行动提出要“打造一批重点楼宇和特色楼宇,到2025年,力争形成超亿元税收楼宇50幢以上”,就是看中了宁波楼宇经济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以位于鄞州区的和邦大厦为例,这里集聚了31家上市公司的区域总部,2019年税收产出超过6亿元,比10年前增加6倍以上。

    再如,总部经济集聚行动契合当前全国新一轮“总部企业”争夺战的竞争态势。省发改委近日印发的《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宁波要努力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总部经济发展的标杆城市。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力争引入“世界500强”服务业企业区域总部及分支机构突破200家,总部数量超过1200家,总部经济对宁波经济增长贡献度超过50%。

    九万里风鹏正举。未来,宁波服务业将向着1万亿的目标阔步前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