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 昊 今年4月是我国第32个爱国卫生月。“养成健康饮食习惯,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卫生健康观念带来了深远影响。向不文明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宣战,成为今年爱国卫生运动的鲜明主题。 在宁波,今春开启的“公筷行动”在全市深入开展,并得到越来越多市民和单位的共同响应,成为我市在爱国卫生运动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道风景线。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自觉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使用公筷公勺的文明新风必将成为“文明宁波”的新名片。 疫情之下的审视和共识 10万份公益广告海报全城动员 “现在提倡用公筷了,原来一桌人吃饭一边吃一边夹菜,口水乱飞,不卫生。”当外孙看到一桌好菜,正要拿起自己筷子准备夹菜时,外婆及时制止并提醒他使用公筷。2月16日,一部用慈溪方言拍摄的短剧《用公筷离文明更近一步》在网上播出,得到很多网友点赞。来自慈溪市曲艺家协会的文艺志愿者陈金华和阿荻,用自己的本色演出和接地气的语言,给疫情肆虐期间居家抗疫的居民“捎”来了健康生活的正能量。 因为这场疫情,人们也开始审视:推杯换盏、“万筷齐发”的中国式共餐制度是否存在卫生隐患? “病毒太小了,我们肉眼看不到。如果人们能看得到病毒的话,我想没有一个人会毫无顾忌地再下箸去吃了。”市作家协会马果叶说,很明显,使用公筷公勺对于防止病毒传播是有很大效果的。除了新冠肺炎病毒,很多疾病的病原体都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如果有人携带了病毒,聚餐时又不使用公筷公勺,那么病毒就会通过筷勺在各碗盆之间流转,一起就餐者就有被感染的风险。 “人人使用公筷公勺,切断病毒‘口口相传’”“一双公筷,健康常在”“多一双公筷,多一分安心”……今年1月下旬,宁波市文明办及各区县(市)发出了使用公筷的倡议,并制作了一批生动形象的公益广告和宣传制品,843家各级文明单位也通过不同方式助力公筷行动。 超过10万份精心设计的公益广告海报出现在甬城的大街小巷和商场、社区、楼宇里,1万多个“文明餐桌、使用公筷,不剩饭、不剩菜”的公益宣传牌摆上了餐饮企业的餐桌。100余套“公筷公勺”公益广告在全市各大媒体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刊播刊登4000余条次。 公筷公勺,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市民有了共识: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的饮食方式积习已久,这种习焉不察的不文明生活习惯,容易给病毒的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这场提倡公筷公勺的新‘食尚’被市民称为‘舌尖上的抗疫’,这是‘逼’出来的改变,更是文明之城新风尚的探索和培育。”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今年3月,宁波市部署开展十种文明好习惯的系列养成行动,倡导使用公筷的“文明就餐”被纳入其中。通过设计大家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全方位动员市民参与文明好习惯养成和实践。 市文明办负责人认为,从积极角度看,这次疫情是一次倡导文明新风、养成文明习惯的难得契机,通过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理念,对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融入城市文化特色 全市各地发放公筷超13万双 “大中餐饮饭店应根据餐桌规格、实际用餐人数、菜品类型和菜品数量,采取‘一人双筷’、‘一菜一筷’或‘一菜一勺’等方式配置相应的‘公筷公勺’。” “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熟制的菜品应提供与个人筷、常规公筷具有区分度的生料专用公筷。” “就餐后剩余食品打包时,应使用公筷公勺。” 不同场所和环境,公筷公勺到底如何规范使用?宁波版的统一标准来了——4月8日,宁波市发布公筷公勺使用导则,对公筷公勺的适用范围、使用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 宁波不仅有城市导则,还拥有了自己的城市公筷。3月下旬,首批身披“宁波蓝”的“甬城公筷”摆上了江北来福士各大餐厅的餐桌。作为在浙江率先亮相的首双“城市公筷”,甬城公筷公勺上亮眼的港口蓝,成为“文明宁波”最新的识别色。 自3月16日亮相全省新闻发布会以来,这双独具城市文化特色的公筷,成了许多市民热议的焦点。设计推出“甬城公筷”的江北区文明办负责人说,“甬城公筷”采用港口蓝的底色,又融入了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始港的相关元素,如老外滩、天封塔、鼓楼、南站、灵桥等。公筷公勺的筷头部分配有水墨“甬”字标识。相信它们的颜值足以成为宁波这座文明之城的新代言人。 该负责人说,我们把餐饮业作为公筷公勺推广的突破口,做到复工一家、动员服务一家,为100多家重点餐饮单位提供了相关的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了解公筷公勺摆放标准。 目前,江北区定制的2万余双“甬城公筷”免费发放给试点的餐饮企业、宾馆、饭店、文明单位、社区单位加以推广,打造一批用餐有礼的文明窗口。 “作为餐饮业经营者,积极响应公筷行动义不容辞。”西贝莜面村餐厅经理李郭鹏说,疫情防控期间,消费者比以往更加讲究卫生,这也是餐饮行业推广公筷公勺的契机,现在他们对进店就餐的消费者,都会主动引导使用公筷。不过他坦言,尽管绝大多数人表示支持,但是不少顾客在实际使用公筷中还没有养成自觉的习惯。 为了引导更多市民就餐使用公筷,鄞州区云龙镇动了真格。在公筷公勺已经成为当地196家餐饮企业的标配之后,4月5日,云龙又推出了“你文明,我打折”活动,首批100名文明就餐督导员上岗。 “你们使用公筷,给你们点赞,奖励一张优惠券!”在云龙镇晶新饭店,督导员史佳杭给就餐的张英菊递上一张9折优惠券。“用公筷吃饭还能打折?福利很实在!”张英菊说。 饭店负责人黄伟云说:“使用公筷能打折,这一招特别管用,店里生意好了,而且大家都能自觉使用公筷,真是一举两得!” 在奉化,全区115家机关事业单位食堂、星(花)级宾馆和大型酒店率先开展公筷公勺使用规范培训,引导宾客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合理膳食、文明用餐,目前实现了公筷公勺配备率100%。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公筷推广行动在10个区县(市)广泛开展,全市各地餐饮企业、单位、家庭发放公筷超13万双。 从“见外”到“渐爱” 公筷逐渐走进千家万户 从城市到农村,从公共场所到每个家庭,从年轻人到老年人……“公筷行动”像涟漪一样向更大的范围扩展,文明餐桌“新食尚”正在悄然形成。 “以前不会特意想到用公筷,一家人吃饭多一双公筷好像觉得很见外。”慈溪市长河镇79岁的老人吴兆祥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他一个老头子都觉得,吃饭的卫生问题应该引起重视。 不过,在公筷推广中,长河镇垫桥村党委书记史亚仙发现,虽然居民比较配合,但有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变。 “公筷公勺不方便,餐桌上容易搞错”“使用公筷,是不是嫌弃我们老人”是不少村民的实际顾虑。 “这个公筷公勺是用来降低疾病交叉感染风险的……”村干部上门推广公筷时,也更加强调健康的价值,同时不忘提醒,用公筷也是关爱年纪尚幼的孙辈。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接受程度,村里还重新制作了一批更富有传统文化美好寓意的公筷,把牡丹、荷花等图案印了上去,很受老人的喜爱。 为了让公筷走进千家万户,我市分别对党员干部、幼儿及青少年群体、妇女、老年人等四类人群创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甬城公筷进家庭,机关党员我先行”、“讲讲我家的公筷行动”、朋友圈晒晒“我家的公筷”……不同形式的活动通过“云上课堂”、“网络教学”终身教育平台、微信群、网红老师和学员抖音等途径传播开来,推进公筷成为家庭生活新风尚。 “爷爷奶奶,以后夹菜记得要用公筷,外面的病毒就没法跑进嘴里了”“外公外婆,喝汤时也要用公勺哦,不要怕麻烦,我们一起做……”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发起“公筷公勺,健康你我”文明行动倡议,引起了热烈反响。这所学校上千名孩子自发当起文明使者,有模有样地示范给家里长辈,很多老人也因此渐渐喜爱使用公筷。 从截段、破坯、打坯到修整,一双筷子费时20分钟左右,一天只能做十几双……在鄞州区东吴镇天童老街木作研习社,老木匠们制作了1000多双公筷分赠村民。 “这木筷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是个精细活。”老木匠胡信定说,如果大家喜欢他们做的公筷,他们就心满意足了。在他看来,让大家用上自己亲手打制的公筷,对于街坊邻居的老伙计们就是最好的带动和激励。 从公筷公勺倡议发出到现在,这一理念在宁波已经得到积极广泛的响应和支持。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从知晓率转化为覆盖率,进而转化为使用率,也就是使用公筷成为市民的生活自觉,还有相当的距离。 据悉,我市将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推进机制和形式方法,深化全域推广行动。把“甬城公筷”融入党员教育、学校教育、市民教育等,贯穿于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礼仪礼节教育和日常管理全过程。融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标准,渗透到各类群体,让“公筷行动”落地生根、融入生活,推动“公筷行动”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 “任何一种新的用餐习惯、用餐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市文明办负责人认为,文明用餐的行为,既需要党委、政府倡议和各地推广,也需要通过建章立制,形成配套系统的制度规范,从而让防疫好经验转化成爱国卫生运动的新抓手,进而推动市民养成健康卫生文明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