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2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甬行码”的实践及启示:

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中的基层探索

    

    

    

    

    

    黄光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要“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对地方党委政府开展创造性、创新性、特色化、差异化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探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期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数据分院陈根浪教授领衔“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工程应用”团队开发的“甬行码”,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社会治理提供助力,提高了治理的效率。我们可以从中进一步探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素及其作用机理,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探索提供借鉴。

    一、基层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推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也就是说,基层自治与自下而上的群众参与,通过政府授权方式可以承担起社会治理调节机制的功能与作用。

    一次社区防控的切身体验,催生以陈根浪为代表的社会个体希望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社区门岗进出人员管理效率的想法,在与演武社区负责人沟通后迅速组织团队,用34个小时开发出“甬行码”1.0版本。在不断优化完善和推广应用中,“甬行码”得到政府关注与认可,并在政府介入与主导下,成为甬城全域覆盖的管控技术方案。“甬行码”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更主要的是“甬行码”作为一种政府治理社会的推动力量出现,实现了基层智慧向政府行为的转化。这种推力的形成内含基层参与社会治理的三个价值向度:一是要符合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要求,树立人民主体性的鲜明导向,特别是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注重激发政府与群众间的互动性,作为基层参与治理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二是要准确摄取政府与群众的共同需要,基层推动要聚焦问题导向,在政府治理与群众自治中找到契合点,既要打通群众参与治理的制度渠道和行为渠道,也要有效动员和不断满足群众参与的意愿;三是要坚持基层治理的实践性要求,以提高效能为指向,根据形势要求对参与方式做出优化调整,“甬行码”研发过程中,对简化流程、便捷操作、数据安全进行不断改进。

    二、技术推动:科学治理的时代动力

    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与变革,科技要素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已经成为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劲动力。“甬行码”的推出及应用,就是技术要素深度应用于治理现代化的直接体现,其实现过程主要是基于管理理念的创新,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方式推动管理手段与管理模式的变革,进而实现管理智能化,释放和促进了基层的管理效率。

    “甬行码”的应用实践表明,科技要素服务于治理能力建设要遵循三个关键点:一是科技应用要遵循人本化的理念,理念创新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先导性,人本化理念强调技术为人所用、为人服务,是科技伦理的基本遵循,“甬行码”的技术架构就是基于家庭管理理念的引入,融合科技力量,实现社会治理效度;二是科学治理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探索,科学性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评价标尺,科学的复杂性与治理的高效率需要在不懈的探索中实现融合调整,不断构建科学治理与高效治理相统一的制度体系与能力支撑;三是科技应用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技术为人所用的同时也要为人所控,健全技术参与的规则制度和行业标准非常关键。

    三、产业服务:经济发展的增长潜力

    治理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正相关,“效益”作为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概念,也可以解释社会治理中的投入与产出现象,致力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无疑就是要实现治理效益的最大化。据了解,目前“甬行码”的注册用户为690万左右,占宁波常住人口的81%(2019年数据为854万),“甬行码”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在“甬行码”基础上又研发了校园管理系统,推出“蓝码”认证,实现智能化管理。

    虽然“甬行码”暂时还不会走向市场化发展路径,但“甬行码”现象对于宁波的科技创新战略提供了新的借鉴与反思:一是要加快制定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导向的产业政策,充分认识科技新动能在产业发展中的深远意义。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甬行码”与支付宝“健康码”的发展模式是有明显差异的,企业主体、政府推动是“健康码”的内生机制,本质上和深层次是受到持续的产业政策导向影响。举一反三,宁波在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也存在短板,需要从政策制度层面加强技术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旧动能转换。二是要加快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经济治理体系。宁波的产业结构具有独特优势,要加强宁波产业特征研究,把握技术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的内在规律,在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的同时,不断优化和提升政府治理的调节与服务功能,从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数据智能管理、高端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系统性、有针对性地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的治理新格局。

    (作者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