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在分拣海鲜。(张春涛 摄) |
记 者 孙吉晶
宁海县委报道组 徐铭怿
通讯员 张春涛
“这只蛏子里有泥,要吐掉后才能放进去”“血蚶太小,换一个!”4月25日傍晚,宁海一市镇前岙村的“蟹大人”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挑拣蛏子、毛蚶、花蛤等小海鲜,再放到秤上称重,贴上统一的标识,装箱邮寄给宁波、上海等地的客户。而在工人们的身旁放着不同的箩筐,里面有蛏子、毛蚶、牡蛎等,这些小海鲜或个头太小,或存在破壳、身上泥沙太多等问题。
“在网上卖的小海鲜都按照一个标准来挑选,包括商品规格、饱满度、残次比例等,有十几项内容。”宁海一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联盟负责人陈刚满表示。
宁海县一市镇前岙村是背山靠海的小渔村,海鲜是小渔村的主产。疫情来袭,海鲜销售受到了重创,小渔村村民危中寻机,通过微信、网站、代售、抖音等方式转战线上销售,一些大户每天有上千公斤的海鲜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但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小海鲜规格不一、破损等问题。
“之前养殖户卖海鲜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客户收到后对蛏子、花蛤大小不一、破壳、泥沙多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养殖户们根据客户的建议并结合海鲜养殖的经验进行不断改进,这才制定了这个小海鲜品质标准。”据陈刚满介绍,符合标准的海鲜才能发货,而每发40件产品就要抽检2件,40件以上抽检4件。
标准的要求很严格。血蚶的规格大小要求每500克在70粒以内,肉质饱满度在75%以上,破壳带泥程度在5%以下等。蛏子存养的温度要求在8℃至14℃,咸度要求在20度至24度,要实时监测,严控产品质量。此外,每件小海鲜的产品外包装上,还要有供应商、主要产地、养殖环境、残次比例、配送收货标准等统一标识,让客户一目了然。
严格的标准,也大大提高了人工成本。“打个比方,5公斤出塘后带泥的蛏子,为了达到标准,我们要挑掉小的、瘦的、碎的,还要暂养一段时间,让蛏子吐掉身体里的泥沙。完成这一套流程后,原来的5公斤蛏子变成了3公斤。”一市镇前岙村养殖户叶可赞说,这样一来,人工成本增加了不少。此外,原本一个小工一天能包装500个重量5公斤的蛏子篮子,现在标准化后,篮子改盒子,一个人每天只能装500个重量1公斤左右的蛏子盒子了,人工成本大幅增加。
“自从有了标准后,海鲜品质好了,价格也提高了不少。”前岙村天猫店主陈仲表示,不少客户买了一次又一次,就认准了他家的海鲜,回头客也多了起来。
严标准,赢得好口碑,抢到好市场。这两天,陈刚满忙坏了,三江超市、盒马鲜生等大型商超增加了订单,特别是蛏子、血蚶的数量不断增大,日均发货量增加了1500公斤左右。自推出小海鲜品质标准化检验制度后,合作社小海鲜的销售量比原来提高两成左右,目前日均发货量在1万公斤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