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沙燚杉 陈超琼)“截至目前,这位名为‘慈善’的捐赠人已经连续7年向区慈善总会捐赠160笔,共计23432.5元。”这几天,海曙区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在整理后台捐赠数据时,发现一位名为“慈善”的捐赠人多次出现,虽然每笔捐赠金额不大,但是7年如一日进行慈善捐赠,让工作人员由衷敬佩。 工作人员发现,“慈善”几乎每个月会通过网点汇款、微信支付等方式,向海曙区慈善总会捐款。捐赠次数少的一个月一两笔,最多的一个月有7笔。捐赠金额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爱心不分大小,慈善贵在坚持。这位‘慈善’的举动太让人感动了,正是这样的慈善之举,才为宁波爱心之城打下了坚实基础。”工作人员表示。 这位“慈善”究竟是谁?是一个人还是集体? 海曙区慈善总会财务人员表示,“慈善”并没有留下太多信息,每次只是备注“慈善”两字。“2013年3月7日,区慈善总会收到一笔备注为‘慈善’的200元捐款,由于之前没有类似的捐款汇入,这应该是‘慈善’的第一笔捐款。”该财务人员表示,当月,“慈善”共捐款现金7笔,计1500元。 之后几乎每个月,都有备注为“慈善”的捐款汇入,如果有一个月没有汇款进来,后面几个月会相应补上。近期,在海曙区慈善总会开通的新冠肺炎疫情捐赠通道项目中,“慈善”也积极参与,已捐赠4笔善款,计356元。 财务人员分析,从宁波银行单位客户业务回单来看,“慈善”是采用柜面现金存入的方式捐款,起初几年的交易网点不太固定,之后几年交易基本在北仑小港网点,近两年主要通过网络平台捐赠,交易凭证上汇款人的户名、开户行等信息都为空白,单凭这些信息,看不出这个人是谁。 海曙区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线索有限,很难确定“慈善”的身份,但是作为爱心人士,“慈善”一直在默默关心支持着慈善事业,“慈善”就是他或他们的代名词。“其实,‘慈善’是不是同一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爱心的延续,是‘慈善’坚持行善的初衷,我们愿意相信‘慈善’就是同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