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展新 金 鹭 孙佳丽 张凯凯 【核心提示】 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书达理、知恩图报——两年前提出的“四知”精神,是对宁波人文精神、城市特质的高度概括。随着时间推移,“四知”精神不断深化、延伸。代表委员们认为,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报表不寻常、未来形势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四知”精神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引领宁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人物名片】 周海滨 市人大代表、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国军 市人大代表、奉化区“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队长 程晓民 市政协委员、宁波工程学院汽车学院教授 知行合一、行必务实,是宁波城市的精神标识、宁波人的精神源泉。代表委员们认为,无论在哪个领域,宁波人一直是做实事、求实效的代表,这也是宁波厚植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科技、建设优质营商环境的精神内核。“后疫情时代”,宁波更需要恪守“知行合一”,一心一意发展实体经济,高水平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重点领域新兴产业。 深耕生物医药产业几十年的周海滨代表以中医药产业为例,阐述了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和思考。他认为,疫情防控期间,中医药的重要性得到凸显,未来发展可期,但城乡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中西医并重不足、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基层人才短缺、高层次人才不足等问题也暴露出来。这是中医药产业遇到的瓶颈,也是宁波多个重点产业转型发展的共同难题。 周海滨代表建议,加大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级人才,同时尝试整合特色产业链,开发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蕴藏的文化、旅游等资源,依托产业发展打造新的城市名片。 知难而进,就是要勇于创新。程晓民委员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的背景下,宁波应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加快补齐企业科技创新短板,开辟一条既适合自身又能应对变局的“升级之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栽树工程”,在打造开放平台、集聚创业人才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短板。程晓民委员建议,要创新产学研科技合作模式,鼓励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将人才带到一线,实现“科技成果产生在车间”。同时,将院校专家与企业的合作项目纳入考核,设立第三方机构评估校企合作项目,并在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方面加大补贴力度,最大化激发科研人员热情。 此外,程晓民委员还建议宁波加快前瞻性布局,破解一系列“卡脖子”难题,以硬核科技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 知书达理,就是要行而优雅。谈及此处,周国军代表感慨良多。过去30年,他和“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一起,见证了宁波这座崇文重教、崇德向善的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见证了市民举手投足间的文明素养、平民英雄身上的大爱无疆。 周国军代表认为,书香宁波、尚德甬城的建设,需要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甘于奉献的志愿者队伍,以身作则、耐心劝导,让人们更好地接受文化熏陶、道德滋养;需要带动养成文明行车、礼让斑马线、垃圾分类等好习惯,不断提高宁波城市文明的“含金量”。接下来,他还会带着“小草”电力志愿服务队赶赴边远山区、省外结对帮扶地区展开志愿服务,并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将宁波知书达理的文明新风传播出去。 知恩图报,就是要行路思源。宁波人懂感恩、会感恩,既感恩党、感恩国家,也感恩所有关心宁波、建设宁波的“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正全力以赴地为这一群体打造更加优良的生活环境、营商环境、政务环境。对此,代表委员们深有感触。他们认为,在宁波经营企业、组织科研攻关、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常常感受到这片土地上知恩图报、守望相助、互惠互利的良好氛围,这给予“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奋发向上的信心、建设家园的热情。 代表委员们建议,要继续弘扬“树高不忘根”的“宁波帮”精神,组织开好世界“宁波帮·帮宁波”发展大会,热情欢迎、真诚对待每一位愿意投身宁波发展建设热潮的“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为他们带来的优质项目、优秀团队提供政策、资金、平台等全方位要素保障,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贡献更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