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社科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4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两手硬两战赢”为契机

推动宁波基层治理创新

社区党员志愿者守门岗测体温 (陈丽丽 摄)

    

    编者按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关键防线。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社区面临着更多人流的冲击,能否把社区居民有效动员起来,守住这道防线,是决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关键。弹好基层治理协奏曲,誓夺防疫复工“两战赢”,是考验宁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试金石”。既要尽快总结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基层治理的有效经验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又要积极反思和补齐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短板,围绕破解基层治理体系的体制机制问题,坚定不移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优化宁波基层治理体系,全力营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气象。

    

    从疫情大考答卷看宁波基层治理“亮点”

    

    

    邵一琼           

    

    宁波一手做“足”疫情防控,一手做“精”复工复产,打好组合拳,推动“两手硬两战赢”,凸显基层治理诸多亮点。

    一、做“足”疫情防控

    1、党建引领底气足

    基层党组织是战疫的“火车头”。面对突发疫情,全市镇乡(街道)、村(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属地责任,下沉力量、严防死守、不留死角,守住“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第一线。各机关基层党组织主动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组建志愿服务队分批赴村(社区)执勤。

    基层党支部负责人是战疫的“领头雁”。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始终坚持靠前指挥、坚守阵地,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头分片包干,及时登记排查、通行管理、体温检测、居家隔离,做到精准摸底和动态掌握。

    基层党员干部是战疫的“主心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联户、干部包户等机制,带动亲属减少外出,积极参与重点人群排查、防控物资发放、交通要道值守等工作,真正做到疫情战斗中“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2、网格管理优势足

    让防疫更高效。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作用,依托基层社会治理“两网融合”,组织做好信息收集、形势研判、政策宣传、管控协助、诉求解决、风险化解等工作,疏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

    让防疫更全面。全市1.02万余名由村社干部担任的网格长和3.5万余名专兼职网格员,累计走访排查居民1213万余户(次),居家观察对象46万余户(次)。疫情期间,全市网格累计发现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共22.5万起,总化解率达到97.6%。

    让防疫更主动。广大网格长(员)按照“清楼行动”和“五查联控机制”要求,以走村入户、微信设群、电话联系等手段,以新增疫情重点地区人员、群众性集会活动、公共场所未暂停营业等信息为采集重点,开展“地毯式”排摸,并积极做好出租房、集体宿舍等重点区域的走访排查。

    3、联防联控合力足

    责任联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发疫情,镇乡(街道)、村(社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牢牢抓好联防联控责任,包片到户、责任到人,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责任共同体”。

    人员联合。全市开展“一把手上一线、三级书记守三门”行动, 广大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并肩作战,政府、学校、医疗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投入,切实将防控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网格、每一个家庭。

    措施联动。按照“清存量、控增量、减流量、防变量”的原则,统一筛查、询问、处置、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杀等规范化操作,开展村(居)、企业、经营场所、建筑工地等分层化清查,全力隔断传染源、切断风险源,确保防控措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二、做“精”复工复产

    1、信息精细化

    利用信息手段精细化介入。随着有序复工复产,流动人口将逐步返岗、返工、返校,镇乡(街道)大力发挥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系统、平安建设信息系统、“雪亮工程”等平台资源优势,以镇乡(街道)综合指挥室为信息流转中心,全面收集涉疫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前介入,加强对流动人口摸底登记,严防输入性疫情病例。

    利用信息手段精细化监管。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化、智慧化管控,紧紧盯牢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对全市镇乡(街道)出租屋实行“以房管人”模式和“房东负责制”。依托全市部门基础数据和网格排摸数据搭建基层数据库,通过对数据逐日精细分析,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的堵点卡点,为各类企业复工评估、危化及两小企业排查、平安现场检查等专项行动提供信息化保障。

    2、服务精心化

    “点对点”强化服务。镇乡(街道)牵头,各部门联动,各级机关单位1.3万余名干部全力配合,深入全市商务楼宇、商场市场、园区工地,驻点全程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和防疫工作。如慈溪市各镇乡(街道)及时梳理辖区内有用工需求的企业,通过“点对点”方式直接向贵州结对镇乡(街道)提供1100多个用工岗位,通过统一组织、统一体检、统一包车,实现精准招工接人。

    “一对一”跟踪服务。镇乡(街道)对辖区内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统筹推进、专班负责,在防护物资普遍紧缺时,镇乡(街道)积极为企业筹措消毒水、口罩等防护必需物资。根据各企业差异制定复工审核工作流程图,搭建QQ、微信工作群,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传达、问题解答、材料申报、实地审核、员工资料登记、车辆通行证明等服务。

    3、施策精准化

    把握政策精神。面对复工复产的挑战压力,镇乡(街道)深入领会、精准把握《关于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意见》《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帮扶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八条政策》等政策规定,坚持问题导向,及时了解和收集企业在复工期间遇到的困难,协调汇报迅速解决,全力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加强统一领导。在做好分级、分类精准防控工作的基础上,镇乡(街道)成立企业复工工作指挥部,以“班子领导+中层干部+科员”为模式的队伍包干所联企业,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优化工作机制。海曙江厦街道将辖区“复工图”分成7个片区,建立7个“123+N”复工专班,建立“一楼一员、一日一报、一企一档”工作机制。鄞州首南街道组建园区、楼宇、商圈3个组别总共36支复工服务小分队,创新启动“三巡”机制,开展实地走访和分类指导。

    (作者单位: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和顺实践:基层防疫阻击战的一个闪亮“缩影”

    

    

    史 斌           

    

    鄞州区首南街道和顺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以保障性住房为主,外来人口多,居民结构复杂,治理难度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和顺社区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创新突破,取得良好成效,成为宁波629个城市社区防疫阻击战的一个闪亮“缩影”,为推动宁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的样板。

    一、始终坚持“基层党建核心引领”地位

    和顺社区居民构成复杂,平时治理难度就很大,疫情特殊时期更需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化体制优势为治理效能。

    一是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社区坚持将党建工作前移,统筹市、区两级机关22名下沉党员干部志愿者和社区11名在册党员,成立防疫一线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红色堡垒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书记、主任冲锋在前,始终坚守在最困难、最繁重的一线岗位。社区全体党员佩戴党徽上岗,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体党员干部同心协力、率先垂范,带动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共同迎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真正做到和体现了在疫情防控面前“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二、充分发挥“基层网格精准管理”优势

    和顺社区精细化管理程度较低,要解决传统管理中触角不灵敏、矛盾发现不及时等问题,就需要充分依托基层网格优势,实施精准管理。

    一是搭建疫情防控微网格片区。由于原有的网格划分交叉多、信息巡查不及时易遗漏,结合疫情防控特点,社区因地制宜地打造楼道这一“微网格”,由一名网格员担任“楼道长”,同时联合楼道内的居民党员、积极分子组成“楼委会”,确保每个单元、每个楼层、每个家庭、每个隔离者都有对应责任人。

    二是组织疫情防控“1+3”小组。由1名网格长带领1名联社干部、1名民警和1名公共卫生联络员共同组成网格精准管控“1+3”小组。公共卫生联络员负责整体的信息畅通,哪里有状况,网格长第一时间响应,实施精准防控。

    三是开展疫情信息“零遗漏”排查。一方面守住小区门岗,对进出人员查验“甬行码”、测量体温并进行信息登记,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另一方面每天上下午两次定时“扫楼”,入户排查、逐一登记,建立重点人员信息台账,确保“零死角、零盲区、零遗漏”。

    四是依托网格主动开展上门服务。通过“扫楼”问需于民,排摸帮助各类困难群众,为居家隔离家庭提供送菜送药、清理垃圾、代办急事等服务,将关心关爱送进居民家庭。

    三、大力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平台

    “176调频+”是和顺社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176”谐音“一起来”,1是指一个团队,7是每周七天,6包括矛盾化解、法律援助等六大服务品牌。疫情期间,社区就积极创新“网络176调频+”开展各类线上服务。

    一是开展网络政策宣传。社区内居住着1400多名外来人员,随着复工潮的到来,大量外来人口陆续返甬,为了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情况,社区迅速建立了“五湖四海在和顺”微信群,及时在群里发布鄞州区抗击疫情“怎么办”系列信息,对接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需求。

    二是开展网络矛盾调处。通过搭建社区微信群、QQ群等“网络调解”平台,应对防疫抗疫期间居民不解、政策不懂、协调不畅等问题。有两户居民因为是否真正做到居家隔离而产生了矛盾,党员志愿者“云娘舅”小许就把他们拉进社区微信群,进行线上调解,高效且安全地解决了两家矛盾,这一事迹还被刊发到“学习强国”平台。

    三是开展网络点单服务。开展社区“点单计划”,根据疫情发展形势,组织辖区内十余家沿街商铺组成“商铺联盟”,制作点单联系卡,供有需求社区居民取用。针对居家观察人员逐一建立微信服务群,将医生、社工、志愿者纳入其中,一群人服务一个人。

    四、努力营造“协同合作多方联动”氛围

    社区社工、物业公司、共建理事会、志愿者、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力量相互协同合作,共同构筑起防疫复工的坚实“责任共同体”。

    一是社区社工主动担当“定盘星”。和顺社区只有7名社工,要应付来势汹汹的突发疫情,服务好比例将近1︰1000的庞大居民队伍,社工们必须扑下身子、全力备战。

    二是物业公司积极充当“急先锋”。物业守住了小区的第一道防线,每天在门岗对进出人员测体温查验码,定时对社区公共区域进行消毒,通过疫情也进一步融洽了业主与物业的关系。

    三是共建理事会努力甘当“压舱石”。社区牵头成立由居民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公司、用房单位代表,以及民政、公安、卫健、住建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共建理事会代替业委会职能,针对防疫抗疫中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协同解决,缓解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四是志愿者奋力充当“助推器”。和顺社区“乐邻”公益坊30位志愿者主动加入防疫志愿队伍,争当“编外社工”。

    五是社区居民成为“主心骨”。在党员、社工、志愿者的带动下,很多社区居民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耐烦不配合逐步转变态度,成为疫情治理的“自觉主体”。

    (作者为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巩固成果深化改革 全面优化宁波基层治理体系

    

    

    

    孙肖波           

    

    一、在基层治理组织格局方面:重点抓好党建引领,加快构建一核多元、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一是进一步深化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要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完善党建统领的基层治理领导体制,落实区县(市)党委在基层治理中的第一责任,健全镇乡(街道)党委(党工委)对基层社会治理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落实机制,强化对各主体的统筹指挥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是大力创新社会力量发动和组织方式,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努力形成基层治理的协同生态。通过创新激励、考核和监管机制,切实发挥基层群团、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联系群众、承担社会责任的协同作用。加快市、区县(市)、镇乡(街道)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从注重社会组织“量的发展”转向“质的培育”,重点发展专业性社会组织,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与政府公共服务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挖掘宁波大量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潜能,重点发挥其在居民法治观念培养、德治教化引领、自治有序运转中的作用。拓展基层群众参与治理渠道,规范协商议事等群众自治机制,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二、在基层治理工作架构方面:重点抓好制度健全,加快完善依法治理、权责相适的基层治理运行体系

    一是切实推进基层赋权减负改革,努力变“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为“上面千根线、下面一张网”。结合镇乡(街道)机构改革,进一步明晰职能部门与镇乡(街道)、村(社区)治理职责边界。推广象山县“大徐经验”,通过对镇乡(街道)的扩权赋能明责,进一步做强镇乡(街道)这一基层治理中坚层级。切实提高基层尤其是社区减负工作实效,进一步完善社区准入和清单制度,抓实减创建、减牌子、减活动,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及政府购买制度,实现“减负”“增效”共同推进。

    二是瞄准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市域基层治理法规体系。针对疫情中凸显的基层执法边界、执法尺度问题,尽快查漏补缺、找准根源,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完善制度、标准和流程,建设科学完备的基层治理法规体系。在村(社区)培养一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全面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因地制宜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构建可信可控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信用体系,德法并举、刚柔并济。

    三、在基层治理平台体系方面:重点抓好多网融合,加快打造一网统管、高效响应的基层治理智慧模式

    一是着力抓好“一中心四平台”提升工程,融入全市智慧治理框架,实现多网合一、管理协同、服务整合。全面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严格网格事项准入制度,推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一体化运行,实现多网合一、全域覆盖。在此基础上推广建立“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围绕“全息感知”要求,提升基层网格主动发现问题、分级处置和应急管理能力。探索基层治理平台接入多元服务,大胆纳入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提供的各类社会服务,构建市域范围“万物互联、信息融通”智能化、精细化服务网。

    二是创新完善基层治理数据分析研判,提升对一网数据的分析、应用和响应能力。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一中心四平台”数据信息与“12345”、区县(市)长热线、便民服务中心、81890等平台的互联互通、交互共享,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探索社会风险排查管控模型。完善宁波社会治理工作中心运行机制,吸纳相关部门、智库共同参与数据信息挖掘分析,提高社会治理形势分析研判的指导性、有效性。

    四、在基层治理能力保障方面:重点抓好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力量充实、应急有效的基层治理保障基础

    一是完善社工队伍建设管理,积极稳定和强化一线社工队伍。以疫情治理为鉴,有效利用改革导向,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资源统筹、落实财政倾斜,破解社区干部成长“天花板”问题,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基层社工有上升通道、有发展空间、有待遇保障。创新社工人才培养、引进和专业干部培养体制机制,探索基层医务社工队伍建设,提高社工专业化水平和实战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法,综合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组织等对基层社工队伍的协作补充作用,缓解基层治理人力局限。

    二是优化网格力量配置,夯实基层应急管理保障基础。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强化专项经费保障和长效激励制度。在镇乡(街道)层级设立社会工作站,切实推动县、乡两级审批服务执法力量“双下沉”。配强镇乡(街道)综合指挥室指挥人员,配齐应急管理编制,保障应急工作力量。以疫情防控工作为契机,加强镇乡(街道)、村(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设施改造,建立应急资源共享、调用补偿和动态管理机制,提高基层应急管理保障水平。

    (作者为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