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要闻/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0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轨道交通4号线东钱湖车辆段

高科技“武装”下的绿色工地

开栏语


洒水车给工地路面洒水降尘。(张燕 甬轨君 摄)

    

    

    

    

    

    

    

    

    

    为高标准常态化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发掘城市重大项目文明施工标杆工地、和谐共建样板工地,本报启动“走进家门口的文明工地”活动。通过记者进工地形式挖掘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和谐共建等方面的标杆,也为市民带来重大项目建设的最新进展。

    

    记 者 张 燕

    通讯员 甬轨君 

    

    轨道交通建设,安全是底线,文明是底色。

    昨日,记者来到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东钱湖车辆段施工现场。这里是4号线列车“停车场”之一,总占地面积31.5万平方米,面积相当于44个足球场,是目前宁波轨道交通在建线路中规模体量最大的项目。

    目前,东钱湖车辆段正在进行机电施工收尾阶段,计划6月份具备接车条件。这是记者进工地的首站,也是用高科技“武装”的绿色工地样板。

    绿色工地颜值高

    4号线东钱湖车辆段比邻4号线终点站东钱湖站,位于美丽宁静的东钱湖核心区域。走进工地,就有一片绿色映入眼帘。原来,为了减少车辆段外墙油漆涂刷时产生的扬尘和高空坠物,项目部特意加装了5000平方米的绿色密目网,工地里的裸土都种植上绿色草皮或用密目网进行覆盖,干净整洁的施工现场与景区天然的环境融为一体,实现标准化绿色施工。

    首次引入新材料治扬尘

    环境美的背后,项目部积极引入“黑科技”治扬尘。“近期,正在引入一款新型抑尘剂。相比普通清水,泡雾机在施工现场喷洒这款蓝绿色的液体后,就好比在空气中覆盖上一层防尘膜,可以长时间有效控制扬尘。”负责施工的上海工程局现场负责人张锐介绍。据悉,这是宁波轨道交通建设工地上首次引入。

    24小时实时监测降噪声

    在你的印象中,工地是不是只有钢筋水泥、飞沙走石?记者在东钱湖车辆段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工地主干道全部铺设沥青路面,工程车在平整的路面行驶,洒水车来回洒水作业。最多的时候,还有5台泡雾机同时启用。

    施工现场,还配置扬尘和噪声监控系统。LED显示屏上的红色字幕显示着场地内实时的PM_2.5、PM_10和噪声数据,24小时实施监测,保障现场绿色施工。

    高科技实现泥浆初步“干湿分离”

    为规范施工渣土清运工作,宁波轨道交通在既有的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和车牌识别系统基础上,开发了渣土清运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所有进出工地的渣土车24小时全方位管控。在之前土建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规模大,东钱湖车辆段项目部还特意配置泥浆固化装置。这套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能24小时连续运作,实现泥浆初步“干湿分离”,全过程无粉尘、噪声污染。目前,项目部要求工人确保建筑垃圾“落手清”,每天定时定期安排专车及时运出场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