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蔬菜采收。 |
|
现场查勘。 |
宁海县黄坛镇双峰片是我市规模最大的香榧产业基地,低山缓坡上种植的香榧成了当地村民的“摇钱树”。针对香榧授粉期遭遇连续阴雨导致产量下降和连续高温造成生长停止这两种情况,今年初,我市试点推出了香榧气象指数保险,到上个月底,已为2100亩香榧投保。据了解,香榧气象指数保险每亩保费180元,种植户和政府各出一半,每亩最高可赔付2000元。 作为一个创新险种,香榧气象指数保险为香榧种植户撑起了一顶“保护伞”。 据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到4月底,我市已推出了70余个地方特色农险和涉农保险产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朱彤 宁海县委报道组 徐铭怿 文/摄 非常之时推出非常之举 “今年农场共有230亩蔬菜,130亩小白菜和100亩苋菜、木耳菜都上了保险,保费总共付了3450元,赔款居然有20多万元。”镇海区繁荣瓜果蔬菜试验示范场负责人郑荣希激动地说。4月21日,作为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签出的首单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繁荣瓜果蔬菜试验示范场收到了理赔款20.7万元。 和郑荣希一样,尚蔬园果蔬基地负责人柯汉强日前也收到了人保财险鄞州支公司的一笔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赔款,他说:“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振了农户后续种植的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蔬菜市场需求降低,叶菜价格下降,全市大多数蔬菜种植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疫情之下,一定要做好农产品保供调度,确保农户生产平稳有序,保障市民‘菜篮子’有效供给。”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2月初,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银保监局会同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对全市抗疫期间的蔬菜供应保险保障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以最快速度落地宁波市“抗疫保供”蔬菜价格保险,确保市场供给,帮助农户渡过难关。 “每亩保费300元,市、县两级财政承担90%,我们以捐赠的形式承担5%的保费,农户自己也仅需承担5%的保费。”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在保险期内,由于市场价波动造成保险蔬菜的参照平均离地价格低于保险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投保农户即可获得差价理赔。这种政府“兜底”+保险杠杆的模式,稳住了农民的“钱袋子”,尽可能减少农户的损失。 自2月17日签出首单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以来,各区县(市)共有368户蔬菜种植大户的10404亩叶菜获得了价格风险责任保障。目前,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赔付工作已基本完成,理赔金额共计900多万元,每户农户获赔金额是其自交保费的60倍。非常之时推出的非常举措,有力稳定了疫情防控期间菜农的种植收益预期,为保障全市蔬菜供应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了保险保障,我们菜农只管安心种菜,少了后顾之忧。”郑荣希感慨地说。 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 在宁波经济占比中,第一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为扶持“弱质”产业,2012年,我市就已经实现了水稻、生猪等大宗农险品种的愿保尽保。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我市创新机制,推动农业保险产品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开发出一系列适应宁波本地需求的农险新产品,创新型产品占地方性农险产品的一半以上。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水产养殖业有较大的保险需求但保障相对不足。针对这一市场缺口,我市因地制宜,在原有的淡水养鱼保险、水产养殖大棚保险等传统水产保险的基础上,开发了梭子蟹气象指数保险、南美白对虾气象指数保险、紫菜气象指数保险、网箱大黄鱼气象指数保险和甲鱼养殖气象指数保险。 我市还实现了余姚榨菜、余姚杨梅、奉化水蜜桃、象山红美人柑橘、宁海白枇杷等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农险全覆盖。为镇海鹌鹑养殖产业“量身定制”了鹌鹑养殖保险;关注贵州、吉林、新疆三地对口帮扶保险项目,促成全国首单对口帮扶“象山浙东大白鹅价格指数”保险签单落地;成功开发鸡蛋期货价格保险,实现宁波市“保险+期货”零的突破;开发出全生产周期葡萄综合保险,获得2019年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创新试点资金支持。 在开办农业保险的基础上,我市积极寻找保险和政府管理职能的契合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险服务向农业全产业链横向延伸,推动当地政府将农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粮食烘干机、无人植保机、农业综合机械、农业生产用房、家庭农场和农业庄园、农业雇主责任等一系列涉农的财产保险、意外保险和责任保险项目纳入“大农险”地方财政补贴目录。 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市已形成覆盖大宗农产品、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98个细分种类的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向全市141.33万户(次)农户提供638.63亿元的风险责任保障,签单保费累计收入15.96亿元,累计向全市23.85万户(次)参保农户支付赔偿款14.46亿元,多年简单赔付率达90.6%。政策性农业保险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种植养殖业在遭受各类灾害和风险时提供了风险保障。无论是保费规模还是保障金额,宁波农险都居全省之首。 从人工查勘到无人机定损 去年台风“利奇马”过后,一架无人机在宁海茶山林场上空缓缓升起。在无人机专业技术团队的协助下,宁海县启动林木综合保险现场查勘,这也是全市范围内首次启用无人机参与林木综合保险查勘工作,既提升了林木保险受灾面积测算的精确度,又加快了理赔速度。 以往,台风登陆后,查勘员对受灾田块进行逐一查勘,碰到大水淹没道路无法通行,只能等水退后再查勘,或者将预估数据作为定损参考,数据精确性和定损时效性都受到影响。 为此,我市保险机构深入推进农险“按图承保、按图理赔”高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通过与专业科技公司合作,综合运用卫星地理信息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和地面移动查勘技术,建立了全市农村耕地地块图斑库,已发布耕地图斑面积289.85万亩,开发出承保理赔的移动端APP“易农险”,实现了“农户-耕地-标的物”的精确匹配,有效提升了农险服务的科技化程度,使农业保险的承保理赔服务更加迅速准确。 据业内人士介绍,依托卫星遥感覆盖面广、标准统一的优势,在出险的第一时间调用卫星影像,将受灾总体情况第一时间汇总、统计、分析,可为进一步查勘定损提供数据支持。 去年台风“利奇马”灾后查勘,人保财险宁波市分公司投入了7架无人机,并从第三方引入大型无人机。工作人员将“易农险”上的相关数据与卫星遥感技术对承保地块的定损结果进行对比和校正,对承保品种的最终理赔信息进行空间标准化处理,将理赔信息、保单信息、灾害信息统一在空间数据里,做到“按图理赔”,真正实现理赔到户。 进一步扩大农险覆盖面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市初步构建起农业风险防范体系,农业保险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安全网”和“保护伞”。但不可否认,当前农业保险也面临着进一步拓展的瓶颈。 日前,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启动整合原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政策性渔业保险专项资金,在优先确保“米袋子”“菜篮子”基本保障的基础上,综合平衡种植业、林特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休闲农业及乡村手工业等八大乡村产业保障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要遵循农户需求强烈、保险机构愿意开发且符合各地农业产业导向的原则进行新险种试点,积极探索推出县级及以下财政资金支持的农险新险种,加大县级及以下财政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和农险经营机构根据参保农户需求,开展“政策性保险+商业附加保险”试点。今年,我市选择象山、慈溪两地分别开展红美人柑橘、阳光玫瑰葡萄“政策性保险+商业附加保险”或纯商业保险试点。探索推出渔船综合保险,采用“渔船安全责任险+商业附加保险”的模式开发渔船综合保险,以替代现有的政策性渔船保险和船员保险。 同时,加强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对中央补贴险种和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及新增险种设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险种开设(推广或退出)、制定保险条款、确定财政补贴比例的依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表示,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围绕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保障农户基本收入稳定、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保险创新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