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才能留住“舌尖”上的乡愁

澥浦非遗传承走出市场化新路子

米食非遗冻米糖传承人刘国文在做冻米糖。(崔小明 摄)

    

    

    

    

    

    

    本报讯(记者崔小明 通讯员戴旭光)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位于郑氏十七房的老刘冻米糖店迎来了今年生意最好的几天。近年来,镇海区澥浦镇推动非遗食品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多项“舌尖”上的非遗技艺得以有序传承。

    镇海区澥浦镇拥有1200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该镇在谋划转型发展时确立了文化强镇的基本思路,加大了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非遗保护机制,对非遗特色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进行扶持。海鲜腌制、十七房米食等“舌尖”上的非遗在濒临失传的情况下,经过扶持走向市场,实现了产业化传承。今年65岁的刘国文是十七房米食非遗冻米糖的传承人。他此前仅于冬季在家里做少量冻米糖,卖给四邻八舍。几年前,澥浦镇把刘国文请到了郑氏十七房景区,帮助他进行产品的包装和宣传,“老刘冻米糖”迅速成为“网红”店。因为生意红火,刘国文不仅收了徒弟,找到了传承人,还开了3家实体门店,把生意做到了南塘老街,儿媳妇还帮着开起了网店。陈志康则是十七房米食非遗糯米酒的传承人。他继承了父亲的酿酒技艺,坚持用古法酿米酒,每年用掉糯米1万公斤,家里盛酒的缸有十几个。“我的米酒不做广告,也不在商店销售。但酒香不怕巷子深,顾客都是自己上门来买。”陈志康说。余国华是十七房米食水磨年糕传承人。余国华是种粮大户,种了1000多亩地,平时非常忙,但为了留住传统年糕的味道,他坚持每年年底做一两个月的年糕。虽然价格是市场上其他年糕的两倍,但他的年糕总是供不应求,还没有出锅就全部被订购。澥浦海产与涂产腌制工艺非遗传承人陈乾能出身渔民,他腌制的红膏炝蟹、泥螺、鳓鱼、海蜇等海鲜风味独特,鲜美可口。他用这门手艺开了一家酒楼,生意红红火火,远近闻名。如今,他的女婿正在向他学习海鲜腌制技艺。

    澥浦镇有关负责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只用来摆设和展示,只有走产业化道路,得到市场的认可,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据悉,2019年澥浦镇被评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主题小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