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安 我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给《宁波日报》写文章,至今已30年有余。2017年暑期退休以后,我把在《宁波日报》发表的文章整理出来出版文集,在那些已经泛黄的旧报纸中,既有评论文章,也有通讯报道,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一组连载文章——《回归之路》。 1996年,我受海曙区委宣传部的邀请,与他人合作,撰写长篇报告文学《涅槃——王昌海和他的客货车队》。接到这个任务后,我们就分头采访海曙区客货车队的队员。这个车队是一个特殊的车队,车队里的大多数人是回归人员(刑满释放、期满解教人员)。王昌海是这个车队的队长,也是我们采访的重点人物。除了王昌海,我们还采访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有政府官员、街道干部、三轮车夫和居委会大妈。其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他就是夏慧星。夏慧星不是回归人员,但他因下岗也加入了这个车队。 刑满释放、期满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在当时是一个敏感的问题。1994年下半年,全国第二次回归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上,王昌海代表宁波市海曙区客货车队作了题为《自强自立中崛起,互勉互助里升华》的发言,反响热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宁波市海曙区客货车队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做好回归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经验,为中国特色的回归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创造了一条新路子。这次学术会议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社会背景。 1997年初,《涅槃》创作完成后,由宁波出版社正式出版。《涅槃》出版后,《宁波日报》不仅刊发了首发消息,而且还在“四明副刊”连载本书,书名改为《回归之路》。连载第一期,编辑还加了按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回归工作,这个涉及人的灵魂的特殊工作亟待引起社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在我们这个城市,有一个以回归人员为主的特殊车队——海曙区客货车队,他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回归工作的新路子,为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被省司法厅厅长于国强称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连载从5月17日开始到6月8日结束,共20期。 《回归之路》在《宁波日报》连载后,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反响,很多读者通过连载了解到宁波曾经有过这样的特殊车队和特殊的群体,给予他们理解、关心和支持。那一年,我被评为宁波日报优秀通讯员。1999年,我被宁波市作家协会推荐参加宁波市第五次文代会。 2020年4月10日,《宁波日报》报道了全国劳模夏慧星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故事。疫情发生后,夏慧星通过甬派发布的“宁波医护人员紧急用车爱心车队”征集启事,成立了夏慧星爱心车队,每天接送医护人员。李惠利医院的周医生因丈夫参加援鄂医疗队导致上下班遇到困难,打电话向爱心车队求助,接电话的人正好是夏慧星。夏师傅知道她的情况后,当即承诺每天接送她上下班。2个月里,夏师傅风雨无阻,每天按时接送,分文不取。这件事感动了周医生,她给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当我看到这篇通讯报道后,不由又想起了那个特殊的车队。20多年来,我看到书中的人物成为全国劳模,成为爱心车队的队长,成为我们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的一张名片,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今年是《宁波日报》复刊40周年,40年来,《宁波日报》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谨写此文作为纪念,并表达我对《宁波日报》的一种情缘。祝《宁波日报》越办越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更多优秀来稿见中国宁波网“我与宁波日报征文选登”。 如果宁波日报曾经感动过您、影响过您,如果您的一段人生轨迹曾经被宁波日报记录,或者您与宁波日报有过特殊的感情与联系,请您拿起笔来,讲述“我与宁波日报”的故事。纸质来稿请寄至“宁波市宁东路901号宁波日报报网总编室”,邮编:315042。电子版来稿请发至nbrbzbs@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