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1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被作品定义的寂寞人生

——读《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

    

    

    

    

    

    

    黄 岚            

    

    若问戴望舒是谁,估计还是那个“撑着油纸伞从雨巷中走来的丁香姑娘”更知名一点。《雨巷》正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他因此而获得“雨巷诗人”称号,并被定义成忧郁的抒情诗人。的确,“丁香姑娘”彷徨在悠长而寂寞的雨巷,有希望,却又飘走,就像戴望舒的人生,寂寞着,奋斗着,希望着,却又终究什么也没有抓住。

    戴望舒(1905年-1950年),杭州人。17岁时就发起组织文学团体“兰社”,24岁编写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同时翻译了许多外文作品。我们对诗人的了解基于他的作品,寂寞的诗人写下许多寂寞的诗行。他的诗作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小资情调”,寂寞、忧愁是前期作品的主题。如《寂寞》诗中前半部分:“园中野草渐离离,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日子过去,寂寞永存,寄魂于离离的野草。”在普通人眼中有无限生机的离离野草,在诗人眼中是寂寞的、沉静的、内敛的。这种寂寞内心的反映,在诗作中随处可见。又如《夕阳下》最后一节:“幽野偷偷地从天末归来,我独自还恋恋地徘徊;在这寂寞的心间,我是/消隐了忧愁,消隐了欢快。”被忧愁寂寞格式化的诗人,已经逃不出这些字眼的俘虏。

    而改变他诗风的是不屈的斗争,戴望舒在沦陷区时变身为寂寞的战士。七七事变第二年,33岁的诗人带着妻儿前往香港躲避战乱。他的激进是自年轻时就有的,不过在香港时这种倾向更明显了,特别是1942年日本占领香港后,他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刑罚折磨,却始终没有“交代”一个字。在狱中写下的《狱中题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言辞直率,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此时的戴望舒,更像是一个以笔为剑的战士。如“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这个“你们之中的一个”是指他自己,这首诗更像是他的遗言。面对敌人的迫害,觉得自己没有希望出去了,但他并不妥协。看到这样的诗句,真让人热血沸腾。我极喜欢《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写得凝重而深情,又寄予希望,这是他一生中写得最有深意的诗作,也是我国新诗史上最为优秀的作品之一。开头写道:“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用当时的沦陷区和解放区这两个区域作对比,用“残损的手掌”抚过这广大的土地,这手掌有可能是在敌人的刑罚中受损了,也有可能是他心灵受伤后的意象。把祖国的形象想成一幅画,装在诗人的脑海中,虽然此刻的祖国遍体鳞伤,但诗人想象在经过我们“全部的力量”动作之后,“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是希望所在,是光明的象征。“因为只有在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我想象诗人奋笔疾书的样子,他的情感像喷发的火山,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除去为之奋斗的理想外,戴望舒的寂寞还来自失败的爱恋。戴望舒在婚恋感情这件事上,有明显的缺陷,他不清楚自己的性格,也不知道怎样爱人。最初,他单恋上了好友施蛰存的妹妹,姑娘可能是出于同情或被他的追求所感动,与他订了婚,而成婚的条件是他出国取得文凭。像戴望舒这样自由惯了的诗人,怎么可能端端正正坐在教室里听课写作业?达不到恋人的要求,他当然失恋了。这段单恋给他一生的婚恋感情打下失败的烙印,平添许多寂寞。戴望舒后来与仰慕他的另一个姑娘成家了,要命的是他并没有从前面的失恋中走出来,一直拿妻子与前女友做比较,这种比较是致命的。而他的第二次婚姻同样如此。婚姻不幸有诗人性格上的原因,但也因此加剧了他的寂寞与悲伤。

    1949年后,他满怀热情地来到北京,正准备为人民而工作时,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年仅45岁。回顾他的一生,短暂的幸福被长长的寂寞包围。《让灯守着我:戴望舒传》与其说是人物传记,不如说是诗人的作品叙述,行文繁杂,充满了考究的文字,要在一大堆文字中寻找戴望舒的人生轨迹,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唯有从诗人的作品中寻找他的思想、喜好、爱恋,以及他那深深的无处不在的忧伤与寂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