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艺林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1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器晚成 刘奕君


资料图片

    

    

    

    车厘子            

    

    戏曲行当粗分生、旦、净、丑,在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把旦角戏唱红之前,京剧舞台上挑班压轴挂头牌的角儿几乎全是老生,流派纷呈,蔚为大观。老生又称“须生”,演员上台大都戴髯口(代表胡须),顾名思义,演的是中老年男性角色,人物形象表现为成熟、稳重。与之相对的小生,大多俊扮、不戴髯口,演青年男子。有意思的是,小生在京剧里谈不上什么分量,没有几出戏是以小生为主角的。这大概跟当时的社会审美观有关,因为小生扮演的多是文弱书生,局限性较大,普通观众不爱看,常常蔑称其为“小白脸”“书呆子”。京剧小生代表性的角色,如《白蛇传》中的许仙、《西厢记》里的张生,好不容易当了男一号,还生生被女一号和女二号抢了风头。

    纵向类比,这一情形很像上世纪90年代初的影视界,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密集出人出戏,主流风格偏原生态,崇尚粗犷美,换言之,长相俊秀的“奶油小生”演员,在当时是没市场的。——这是我在看《人物》杂志对影视演员刘奕君的专访时所了解的一个前置背景。

    即便现在,乍一提起刘奕君的名字,很多人估计还对不上号,但要说到几年前两部现象级的热播剧《伪装者》和《琅琊榜》,其中多疑而狠毒的王天风、心机深重又怀有深情的谢玉,都是他演的,尽管是配角,而且是大反派,观众也一下子记住了他。

    刘奕君生于1970年,今年正好五十岁,人到知天命之年,当然不可能再演小生,只能演老生。然而你去看刘老师年轻时的照片,唇红齿白、眼角含情,有点男生女相,论“颜值”丝毫不输当下任何霸占屏幕的“流量小生”,可惜生不逢时,这长相放在那个年代,拍戏就是不吃香。刘奕君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与同班同学张嘉译一起被分配到家乡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工作,看似进了大电影厂,但因为自身条件不符合社会潮流,结果都没戏演。当时很多人初见刘奕君的相貌,不会相信他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

    在西影厂“混”得郁郁不得志,没想到反而促成了刘奕君与宁波的一段渊源。刘老师在访谈中提到,当年宁波电视台邀请他来宁波当导演拍电视剧,他很快就答应了,直接从西影厂调到宁波台,在那里当了两年的导演、编剧,作品还得了奖。不过他说得也很直白:“在事业单位,不是天天在做跟艺术有关的工作,大多数是无聊的日子。宁波人很少说普通话,我无法融入他们的语言环境。大多数时间,我很沉默,又觉得自己追求的东西和审美,和周围的人存在差异。”——其实不用说他一个从大西北过来的外省人,觉得自己与当时的宁波环境“格格不入”,就是我们从下边县市上来的普通人,也很难说能完全融入宁波独特的地域人文氛围。

    表演专业出身的刘奕君终究志不在“导演”,他始终没有放弃内心深处的演员梦。出名要趁早,最终,27岁的刘奕君毅然决然选择去了北京,他想演戏。

    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对刘老师的荧幕“初印象”是在2002年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摩登家庭》中,他饰演肖家唯一的儿子肖云天,那年他也才三十出头,所以这个角色注定还只是侧重于外形的“小生”。从出品单位来看,该剧在当时算得上大制作,可在《人物》的这期访谈中,刘奕君压根没提过这部戏,想来在他的心目中,这一作品无足轻重。

    2008年,电影频道《流金岁月》节目采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87班,主持人请他们的老师马精武给在座的每位学生做一个评价,轮到刘奕君,马老师说,此人必将大器晚成。马老师言中了,晚至2015年,刘奕君凭借在《伪装者》中的精彩表演而成名。那时候,他已是“老生”了,“中年的思虑送走了少年情怀”。2018年,刘奕君又在电视剧《远大前程》中出演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张万霖,将其鹰视狼顾、凶狠暴戾的人物形象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小鲜肉”大行其道的当代影视里,刘奕君只能演他们的父辈。不再年轻,其实也未见得不是件好事,这时候观众能记住你,是纯粹被你的演技征服,而不是靠“脸”。青春饭能有几年好吃?称得上“戏骨”、立得住人物、留得下作品,才是演员这行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