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个护士节显得尤为特别——

护理撑起“半边天”


昨天上午,我市举行“5·12”国际护士节纪念表彰大会,向广大白衣天使致以节日的问候。会上,一批优秀护士受表彰。(唐严 摄)

制图 韩立萍

    

    

    

    

    

    

    记者 陈 敏

    

    2020年春节,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宁波6万多名医护人员白衣作战袍,冲在抗疫最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广大民众铸就了一道护卫生命的长城。这其中,就有2万多名护理人员,他们逆风而行驰援武汉疫区,他们抢着赶赴风险巨大的发热门诊,他们在隔离病房夜以继日地陪着患者与病毒搏斗……

    这场战“疫”,让人们对护士这一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越来越多宁波人的心目中,护士从此不再是医院的配角,他们同医生一样,也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

    

    有教授也有准博士 高学历护士越来越多

    

    

    

    “十三五”以来,我市护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护理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9年底,全市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1466人,较2015年底的22159人,增长了4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5年的2.83提高到2019年的3.68。全市医护比从2015年的1:1.01提高到2019年的1:1.06,长期以来医护比例过低的现象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护理人员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护理的技术、质量也在不断突破,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护理队伍中高学历人员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教授和准博士。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护士不过是“卫校毕业的低学历工种”,平时从事的就是“帮医生跑腿、给患者扎针换药”这类简单差事。事实上,这在宁波早已成为老皇历。

    2007年,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护理学”带头人、宁波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学科首席专家盛芝仁成为我市首个获得教授和主任护师双职称的护理工作者,她也是迄今宁波唯一的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

    盛芝仁告诉记者,1996年,她从兰州来到宁波,担任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当时,她手里握着大专文凭,在医院护理队伍中属于高学历。让盛芝仁欣慰的是,20多年后的今天,宁波护理队伍中高学历者已比比皆是,有本科生,有研究生,甚至还出现了准博士。

    以8家市级医院为例,2015年,8家医院拥有注册护士5810人,其中本科学历护士3899人,占比为67.10%,还有研究生学历护士16人;2018年,8家医院拥有注册护士6043人,其中本科学历护士增至4593人,占比达76%,研究生学历护士增至46人。

    去年,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徐倩成功考入同济大学,成为我市第一位攻读护理学博士学位的临床护士。

    随着高学历护士、专科护士的增多,我市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越来越高,专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宁波市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徐琴鸿对此深有体会。近年来,该院多个专科领域取得喜人成绩。2018年,该院专科案例“以专科护理为核心的质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获中国医院管理奖护理管理优胜奖;2019年,该院成立了我市第一家“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内镜专科护理、静疗专科护理、造口/伤口专科护理等多个工作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据了解,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院覆盖。

    与此同时,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兴起,我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并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自2016年4月至2019年底,推出服务项目28个,累计提供居家护理服务4027人次,让有需要的患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细致的护理服务。

    

    专科护士开门诊 “男丁格尔”挑大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宁波的护理队伍还出现了两大喜人变化:护士和医生一起开门诊,男护士越来越多。

    “以前来应聘的男护士太少,选择余地小;这几年来应聘的男护士明显增多。”宁波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副主任陈洁告诉记者。

    宁波的男护士最早出现在专科医院。1995年,康宁医院在全市医院中率先招聘男护士。2004年,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在综合性医院中第一家招聘男护士,当年招了5名,分配到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等需要干重体力活的科室。

    至今,宁波市级医院都拥有了男护士。其中,第一医院73名,康宁医院37名,宁大附院33名,明州医院44名,李惠利医院37名。在这些医院中,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男护士数量最多,分别占三分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男护士700余人,他们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精神科等重要科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周二上午,刘大伯按预约时间准时来到李惠利医院伤口造口门诊就诊。去年刘大伯因肠癌动了手术,成为一名造口患者。此后,他便定时来到伤口造口门诊,在这里,他可以得到专业的护理、治疗、康复及指导。为刘大伯接诊的是专科护士钱晓红,她是宁波市第一个负责造口治疗的专科护士。

    细心的患者会发现,这几年护士开门诊的越来越多。业内人士介绍,患者出院后,往往还需要用药、康复等健康指导,而医生门诊量与日俱增,在短短的问诊时间里无法满足患者需求,专科护理门诊便应运而生。这些专科护士是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业型临床护士,受过专科护理训练,能利用其护理才能,独立为病人及其家属解决相应领域的健康问题。

    2009年7月,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结合该院学科发展,一次性开出了糖尿病、PICC(静脉穿刺)、压疮、脊柱疾病、骨伤疾病、妇科、产科、新生儿等8个专科护理

    

    门诊,目前,该院共设有护理门诊13个,累计培养专科护士62人,年门诊量在1万人次左右。

    根据宁波市护理学会的调查,目前我市30家培养专科护士的二级及以上医院中,有专科护士470余人,其中市级医院217人。常见的护理门诊有糖尿病、PICC、造口、压疮等,深受患者欢迎。

    宁波的护理专科化起步晚,但发展较快。2016年,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联合市护理学会,在全市34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中,就专科护士培养与工作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30家医院培养了专科护士,26家医院开设了专科护理门诊,涉及13个专科。各医院专科护理门诊年最高服务人次为:糖尿病1692人次,伤口造口5300人次,PICC护理14126人次,母婴护理5500人次,人流后关爱门诊6000人次,腹透门诊1460人次,骨科护理470人次,康复护理324人次。

    “以前,开门诊是医生的事情,不曾想有一天我们护士也能开门诊。”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专科护士陈谦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0多年,擅长解决疑难伤口护理问题,作为伤口护理专家,她多次受邀参加国际造口治疗师协会学术会议。

    业内人士认为,开设护理门诊,就是要把优质护理延伸到病房之外,同时实现医护互补。医生侧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士侧重疾病的护理和健康指导,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满足病人需要。“专科护士的发展,是医学的一大进步。”这位业内人士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护理人员勇当主力军

    

    

    

    回到镇海区人民医院已经一月有余,可张少垒仍时不时地忆及驰援武汉的那段日子。“对我来说,那段日子将是我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学历高了,专业能力强了,成长起来的“南丁格尔”们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和担当。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广大护理人员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冲到抗疫最前线。

    1月24日,除夕夜,一条护士征集令在宁波各大医院发布:“抗击疫情,刻不容缓,需在除夕当夜志愿报名,随时准备着启程驰援武汉。”

    第一时间,各医院的护理人员主动请战。“报名!身为白衣天使,义不容辞!”“我报名!我是共产党员,我相信我可以!”……

    短短半个小时,余姚市人民医院有34人报名,重症医学科护理责任组长魏鲜一如既往地冲在最前面,并最终如愿。魏鲜已在这个岗位上奋战10年,一次又一次重大抢救的历练,让她拥有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超强的应变能力。

    北仑区人民医院ICU护理组长焦萍是全院第一个报名的。“我是最合适的人选,这也是我的职责所在。”她对该院护理部主任说。

    自1月25日起,宁波的护理人员争相奔赴湖北武汉抗击疫情主战场。宁波援鄂医疗队共6批310名白衣战士,其中护士有232名,占75%。同时在宁波本土,还有1500多名护士奋战在抗疫一线。可以说,无论在湖北主战场,还是宁波分战场,护理人员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战斗最激烈、最危险的前线,宁波的“南丁格尔”们用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用赤诚践行了使命担当。

    宁波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时,正是武汉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由于隔离病房的患者没有陪护人员,护士们还得负责患者的吃喝拉撒,为患者送饭,扶患者上厕所,给患者擦身换衣服……身穿防护服的他们经常一个班下来全身湿透,双腿更是累得抬不起来。因为患者多,任务重,有的队员承受不住心理压力,回到驻地后崩溃大哭,但是第二天,他们又一脸笑容地出现在患者面前。“我们来这里,就是治病救人的。”市李惠利医院“90后”护士褚欢欢在日记中鼓励自己。

    “在隔离病房,我们就是患者唯一的依靠!”援鄂期间,宁波市中医院护士国艳慧尽心尽力护理着每一位患者。病区里有个老婆婆,一家三口都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老伴前不久去世了,老人沉浸在悲痛中,国艳慧一有空就去看望她。那天,老人又想起了伤心事,国艳慧赶紧上前抱住她:“想哭就哭吧,哭出来就舒服了。”老人多日来紧绷的情绪和压抑的悲伤终于爆发了,号啕大哭。国艳慧轻轻拍打着老人的背,直到其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宁波医疗队病区,曾经住在54床的张阿姨无数次被宁波护士感动。

    与张阿姨同病房的是一位95岁的老奶奶,老奶奶不能下床,吃喝拉撒都要护士照顾。张阿姨住院多日,亲眼看着护士将老奶奶当作亲人来照顾。担心老人得褥疮,护士帮她擦洗身子;一日三餐,护士一小口一小口地给老人喂饭。那一天,老人说喜欢吃青菜,护士便耐心地将碗里的青菜一点一点挑出来喂给她吃。老人年纪大了牙口不好,吃一小口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护士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还一直安慰老人不要急、慢慢吃。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医护人员如此无微不至地照顾病人。”出院那天,张阿姨特别为宁波护士写了一封感谢信。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