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江北公安联合外卖小哥,成立反诈宣传志愿者服务队。(江北公安分局供图) |
 |
宁海跃龙派出所推出“校园110云课堂”,民警通过直播形式为孩子们普及反诈知识。(宁海县公安局供图) |
 |
制图 韩立萍 |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作为新生犯罪形态的电信网络诈骗在我国出现,并逐渐成为社会治安稳定的一大新挑战。而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及第三方支付的普及,此类犯罪已从“癣疥之疾”发展为“心腹之患”。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案数量更是超过其他种类的犯罪,一跃成为“榜首”。 为受害群体“量体裁衣”,步步设套“精准化”作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呈现出职业化、产业化、无边界、智能化等特点。而从发展趋势看,今后一段时间其发案数量仍将呈上升趋势,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力度还应加大。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反诈宣传既要“大锅煮”,更应“开小灶”。 记者 王晓峰 通讯员 周国亮 杨熙瑾 小案件牵出 洗钱犯罪产业链 前段时间,宁海警方破获了一起网络诈骗案。办案过程中,警方追查了7级银行账户,共涉及银行卡账户107个;全国追踪历时52天,行程8000公里;从340多个小时的公共视频中逐一找到39名嫌疑人…… 这起案件发生在去年11月20日,宁海一吴姓男子报警,称网上有人以“提供上门服务”为由先后骗走他8000余元。跃龙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进行研判,发现被骗钱款并未直接转到骗子的银行卡账户上,而是先流到河北保定牛某的账户,几经周转后才流向海南儋州骗子的窝点。 这一细节引起警方高度关注,派人前往河北保定侦查,发现了一个以牛某为首的负责洗钱的犯罪团伙。这个团伙专为骗子服务,为他们提供收款二维码、银行卡账户,将诈骗得来的钱财“洗白”,收取6%至20%的好处费后,返还给骗子。原来这是一条已经产业化的“诈骗—洗钱”犯罪链条,目的是规避来自公安机关的打击。 “我们对资金往来进行了梳理,关联出一大批实施诈骗、洗钱的儋州籍嫌疑人。”民警说。 今年3月8日,专案组在河北保定抓获以牛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9名,接着又在海南儋州抓获40名涉案人员。通过进一步审讯,警方发现这两个团伙涉及全国近10个省份的千余起案件…… 这起大案的侦破,是跃龙派出所打的一场漂亮的“翻身仗”。2018年1月到10月,跃龙街道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10起,损失金额达236万元。当年11月,跃龙街道被宁波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定为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突出问题重点跟踪督办整治单位。此后,当地职能部门围绕“整合资源、精准发力,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思路,开始构建“四个三”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模式。仅用1年时间,当地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率就同比下降34.5%,其中冒充公检法和涉企诈骗等重大案件的发案率更是直线下降。前不久,在宁波公安刑侦工作媒体通气会上,宁海跃龙模式得到了“点名”表扬。 “边缘案” 背后的攻防较量 去年9月10日,宁海跃龙派出所接到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的报警,但在侦查中却陷入僵局——犯罪嫌疑人躲在境外远程操控,由身在境内的嫌疑人帮忙进行非法洗钱收款。 转机出现在今年3月。跃龙派出所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党员尖刀队”的侦查员重新对该起案件进行梳理,终于在海量的信息线索中发现部分被骗资金流向了辽宁海城。通过深挖拓展,侦查员发现了一个利用公司营业执照办理对公银行账号、帮不法分子洗钱的团伙。前些天,警方发起抓捕行动,吕某等4人落网,并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最终,受害人被骗的部分资金得以追回。 “宁海破获的这几起案件还是很少见的,因为里面夹杂着洗钱这一链条。以前办案,抓到那个直接进行犯罪的团伙,基本上可以宣告破案了。现在,那些协助犯罪的‘边缘角色’也是打击重点。”民警告诉记者。 从2013年起,我市传统犯罪开始减少,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兴起并成为“主角”,呈现量大、面广、形式多样等特点。其中,千元左右的“小案”最为常见,也最难破案。这其中有着现实的无奈:基层民警缺乏与银行方面快速对接的途径,加上走流程、开具冻结文书等也需要时间,而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却是一分一秒也耽误不得。 “以前我们宣传的口号是:一旦发现被骗,赶紧输错密码5次,临时冻结对方账户24小时,为民警介入赢得时间。现在,这个口号不提了,发现被骗,赶紧报警。”民警告诉记者。2016年1月4日,宁波市反虚假信息欺诈中心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公安刑侦骨干、技术专家、银行及三大运营商工作人员全部入驻。不久以后,我市35家单位又联合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半年后,我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案率的“拐点”出现,“小案难破”的魔咒就此被打破,“由小挖大”成为常态。 这些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换代”,从冒充亲友、网络购物、投资理财、机票改签,到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兼职刷单、“杀猪盘”等等,不法分子紧跟社会热 点,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裸聊”陷阱,最初仅仅是涉黄违法行为,但升级后就变成了诈骗——“裸聊”时录下男子的不雅视频,然后诈其钱财。 而作为“防守方”的反诈部门,也在进行手段创新:“警银”协作24小时无休,一有案情发生,立即“点对点”指令式秒级响应,迅速帮助受骗市民冻结被骗资金。去年,全市建立了10个反诈分中心、4个反诈专业队,每个派出所也配置了专业队员,主要承担警情处置、落地劝阻、初侦初查、研判打击、宣传防范等工作。 2019年,市反诈中心共追查作案账户17112个,止付案件244起,止付资金3836.9万元;限制呼入外地作案通信号码23611个,封停归属本地作案通信号码7632个;电话回访群众70374人次,下达见面核查指令814条,劝阻案件634起,劝回转账资金977.53万元;原路返还冻结资金226笔,共计1635.32万元。 “大锅煮”的反诈宣传 难以应对诈骗产业化 近年来,网络犯罪在我国迅速蔓延,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数量逐年大幅上升,年平均增幅在34%以上。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今年4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的消息。2018年至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网络犯罪嫌疑人89167人,提起公诉105658人,较前两年分别上升78.8%和95.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重性也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赵永清的重视。作为一名律师,经手过各种案件,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他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今年的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建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社会化宣传机制的建议》。 他说,目前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多样,具有非接触性特征,通常是跨区域、跨境作案。不法分子采用电话、网络与被害人联系,不暴露真实身份。同时,他们已经不再盘踞在户籍地或选择偏远山区作案,而是到东南亚、中缅边境甚至欧洲、非洲、美洲设立窝点,增加了公安机关侦查抓捕的难度。 最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诈骗已经呈现产业化趋势,上下游犯罪猖獗,细分出多条黑色产业链。 本报5月7日A3版刊登的《想领免费的榴莲,结果被骗3万多元》一文,反映的就是这样一起典型案件。在这起案件中,先是由重庆的团伙以开业免费赠送榴莲为饵,诱骗他人加入微信群,这一过程叫作“吸粉”。等一个微信群人员达到40人后,他们就会将群转卖给诈骗团伙,然后由对方完成诈骗这一环节。再后面是洗钱环节,为了避免被公安机关侦查到,被骗钱款不会直接流入骗子的银行账户,而是由专人将其“洗白”后再转交。 在信息化条件下,无论是技术防范还是宣传防范,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成本要远低于犯罪侦查的成本。赵永清说,近年来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范宣传,但有些宣传未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未真正沉到基层、深入群众;宣传多以广场活动、拉横幅、摆摊位、发放宣传册、张贴告知书等为主,内容较为简单,形式不新颖、不接地气,填鸭式、灌输式多,反馈式、呼应式少;针对性宣传不多,特别是作为高危易受害群体的外来务工人员,宣防力度还不够大……从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来看,我市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晓率仅为五成。 “小灶”开起来 多方合力精准宣传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创新打击模式很重要。我市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去年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工作绩效,在全国32个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二。 但在反诈宣传上,还需要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并形成合力,既要“大锅煮”,更要“开小灶”。赵永清建议,宣传工作不能仅靠公安机关单打独斗,要依托基层基础开展宣传防范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创新防范宣传形式,以此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骗识骗能力,牢固构筑群众“心防工程”,堵塞行业漏洞,强化“联防工程”。 他还特别提到了江北公安的做法,肯定了“精准宣传”的作用。去年,江北公安结合辖区特点,搭建工作平台,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建立完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机制。利用各类渠道、载体,实施精准防控,筑牢社会面、企业和高校反诈宣传防线,最大限度地拓宽宣传覆盖面。经过努力,去年江北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1.6%,其中企业财务人员被骗案件同比下降12.9%,高校学生被骗案件同比下降12.94%。 为高危易受害群体“开小灶”,让反诈宣传更加精准化,宁海县跃龙街道成功“逆袭”的秘诀也在于此。 在被列为跟踪督办整治单位后,跃龙街道就成立了防范宣传专项办公室,专题研究防范宣传“谁去抓、谁去做”的问题,最终明确了党工委负责、专项办牵头、公安为主、部门落实的工作思路,改变了以往由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不利局面。同时,他们还制定了《跃龙街道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宣传防范工作方案》,确定整治工作目标,细化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要求,制订考核方法。 此外,当地还特别注重对重点人群进行“精准宣传”。在全面分析梳理相关案件的基础上,确定了商业综合体从业人员、企业财务人员、老年人、宾馆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这4类人群为电信网络诈骗易受骗人群,并采取多种举措对其开展“点对点”宣教。 具体而言,针对几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他们通过党群同心圆平台招募党员志愿者,每周三次不间断地开展巡视提醒;针对企业主和财务人员,由派出所联合街道服务发展科,采取上门签订责任状、定时群发提醒短信、集中开课宣讲等方式进行宣传;针对老年人,在村、社区组织宣传的基础上,选择“乡贤”集中讲述被诈骗案例或者由社区干部带领党员志愿者以聊天、串门、座谈等形式进行传达;针对宾馆、KTV、浴场,由包片民警负责上门提醒,要求做到:前台有宣传册,大厅有宣传屏,客房、包厢有宣传提示。 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贷款类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群战役 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伪造虚假贷款APP,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为由,对有贷款意向的群体实施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高发,危害严重。公安部对此高度重视,决定成立工作专班对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开展集群战役,实施专项侦查打击。 5月7日上午10时,全国公安机关“云剑-2020”打击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群战役正式打响,北京、河北、上海、江苏等15个省市公安机关同步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截至当日下午3时,各地共捣毁为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团伙提供服务的违法1069短信平台5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98名,扣押手机、银行卡、电脑等一大批涉案工具。 经初查,一些有资质的1069短信平台披着合法的“外衣”,干着非法的“勾当”,违规将1069号码层层转售、层层代理,为贷款类诈骗犯罪团伙等提供各类服务,并已成为犯罪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这些违法1069短信平台通过发送含有无抵押、免征信贷款的短信及含有贷款诈骗APP的下载链接,或直接为贷款诈骗APP对接短信接口等,诱使受害人上当受骗。 (王晓峰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