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社科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危中寻机: 提振发展宁波文旅产业

文旅业迎来稳健复苏。(来源:浙江新闻)

    

    

    编者按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在浙江、宁波考察时再次表达这一观点: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如何危中寻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作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产业虽然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且与科技、体育、农业、康养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行业基本面和发展格局依然良好。宁波文旅产业既要立足当前应对困境,也要放眼长远,提质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动宁波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 英            

    

    一、聚焦疫情防控,推进精准施策

    

    协调落实国家和省市帮扶政策。全面梳理各层级、各部门出台的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宁波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切实用好税收减免、费用减免、金融支持、社保支持、劳资支持等各项扶持政策。协调申请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免。加快省级文化产业园区(街区)奖励、市级文化产业园区补助、放映国产影片成绩突出影院奖励等资金发放,及早启动年度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申报。

    出台文化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宁波全力支持文化企业抗疫情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根据疫情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提供简单明了的精准扶持政策。对文化旅游、影视院线、出版发行、演艺娱乐、会展、培训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化服务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倾斜。联动宁波文旅金融服务中心、农业银行宁波文创银行、宁波文创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协调宁波市文化产业信贷风险池承贷银行,加快文化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

    

    二、聚焦扩大需求,拉动文化消费和文化贸易

    

    激发文化消费潜力,促内需。加大文化消费惠民力度,不断创新文化消费补贴和激励的方式。增发文旅消费券,受损严重的行业可酌情发放行业券,鼓励景区、影院、演艺场所等促销降价,释放疫情后文化消费的潜力。发展夜间文化消费,学习长沙、西安等夜文化发达的“网红”城市的相关先进经验,着力在中心城区打造一个夜文化地标,争创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和主题公园提供夜间游览服务,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

    推动文化贸易升级,扩外需。做好对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的帮扶,积极推荐企业申报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文化服务出口奖励)和国家服贸基金,对参加有影响力的境外展博会的摊位费、推广营销费等给予更多资助。拓展文化贸易市场渠道,组织宁波文化企业组团参加国际主流文化贸易展博会,发挥宁波官方驻外机构、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在文化产品(服务)推介上的作用。探索创新“保税+文化”模式,依托宁波保税区,加大文化服务对外开放力度,促进“保税+文化”模式的运用从文化艺术品的展览交易向更宽广的领域拓展,努力将北仑打造成为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三、聚焦高品质供给,实施“4+X”行业提质行动

    

    立足“文化宁波2020”建设计划,实施“4大”行业提质行动——主要指影视业、音乐和演艺业、出版传媒业、创意设计业。推进影视工业体系建设,做活“保税影视”特色文章,完善影视产业支撑平台。加快音乐产业发展,推进原创音乐创作,做强宁波音乐器材生产企业。促进演艺业发展,着力发展演出剧目创作、舞美设计、演出经纪、演出票务等演艺产业关键环节。加快数字出版业发展,推动媒体改革和融合发展,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打造时尚设计策源地,提升广告设计服务。

    立足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实施“X”行业提质行动——主要指文化制造业、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业等。推进文化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布局文化装备制造业。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化传承发展。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加快宁波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四、聚焦新增长点,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根据宁波情况制定相应办法细则。以宁波国家高新区、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引领,推动宁波文化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建设,谋划建设文化科技创新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积极鼓励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申报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企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应用,推进文化产业整体智能化升级。

    加强数字文化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提升数字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乃至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加强对当前宁波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参照先进省市经验,结合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出台宁波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明确宁波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发展重点、推进的项目载体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短视频、电子竞技、数字娱乐、在线教育、数字文博等新型文化业态。

    

    五、聚焦重点,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

    

    推进宁波文创港、宁波音乐港、东钱湖、杭州湾等功能区建设。积极引导各个功能区发挥比较优势,推进错位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一批功能聚焦、特色鲜明、要素融合的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功能区块,真正成为宁波文化产业的优质功能区和增长极。

    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要求,制定并开展园区“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深化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充分利用5G、大数据等新技术,提升园区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转型升级。根据现有文化产业园区开发情况和城市功能区块建设需要,整合筹划若干个管理运营优、战略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的规模化文化产业园区。

    推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梳理“十三五”以来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对各个项目的建设进度、完成情况以及运行状况进行摸底,建立全市统一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库,有计划、分阶段地规划和推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建设一批、完善一批”的梯队格局。对于其中市场潜力大、辐射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予以“一事一议”。

    (作者单位: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

    

    

    

    

    激发和释放宁波文化消费潜力

    

    

    曹欢欢 李广雷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稳定和扩大居民文化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

    

    一、开展文化消费促进行动,释放抑制、冻结的消费

    

    一是强化财政资金对文化消费的引导。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对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文化旅游景区、影(剧)院、书店等文化消费场所,以及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单位等文化经营主体,针对性发放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消费代金券,带动消费。适当调整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向,重点向疫情影响较大的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演出娱乐、影视传媒、文化创意等行业倾斜。优化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公益演出、文创演艺等专项资金使用方式,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补助文化消费重点项目,吸引市演艺集团等体制内外优秀院团进社区、进园区、进景区。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文化消费力度。依托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优势,强化金融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和居民文化消费,探索建立地方政府、文化、金融等多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旅游消费贷款制度等方式,提升文化消费便利水平。

    三是办好惠民文化消费季。将文化消费市场的扩大与整个城乡建设融合在一起,特别是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与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文明建设相呼应,提前布局谋划重点时段文旅消费,依托开游节、开渔节、音乐节、服装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商文互动、文旅互动和文化产品展示,带动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销售,激发出文化消费新需求。

    四是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用好企(事)业单位职工疗休养政策,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消费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疗休养计划,引导消费活动适当前置,努力弥补当前的消费缺口。

    

    二、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重塑市场“新消费形态”

    

    一是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新需求,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推进文化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数字阅读、动漫游戏、短视频、电子竞技、智慧广电、在线教育、数字文博等新型文化业态,创造多样化的产品,让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消费体验走进大众日常生活。

    二是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引导和培育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支持新华书店等文化企业利用网站、APP、小程序等方式拓宽电商化、数字化经营渠道,利用大数据做好读者数据分析和画像,加强精准化营销,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差异化服务和消费体验。支持市演艺集团、宁波广播电视集团宁聚传媒等领军型文化企业把握智能化时代的历史机遇,打通线上和线下的“云娱乐”,进行线上线下文艺表演互助,打造文化消费新模式。

    三是推进文化场馆线上线下融合创新。鼓励宁波博物馆、宁波科技馆、宁波城展馆、宁波美术馆等重点展览设施加快“数字化”进程,发展沉浸式体验型文化消费。如博物馆可以通过对馆藏文物和主题展览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制作,以“数字展厅”方式进行线上展览推送、图文介绍以及相关文博知识拓展等,为文博知识进入千家万户提供更便捷、更多元的渠道。

    

    三、增强供给能力,推进文化消费提质升级

    

    一是精准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坚持分区分级原则,科学制定图书馆、文化馆、文博机构等文化场所的开放指南或者指导意见,落实好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为老百姓提供更安全的消费产品和消费场所。加强形势研判,不断完善文化场所疫情管控的精密智控体系,依托“大数据+网格化”,及时调整管控措施,为影(剧)院等文化企业及时复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精准帮扶重点文化企业。扎实开展“送关怀、摸实情、听诉求”行动,建立重点文化企业“白名单”和优选文化项目库,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方案,通过贷款贴息、融资优惠、税费减免、重点项目补助等措施,帮助文化企业纾困解难。对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集聚区)给予资金扶持,鼓励其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议将疫情期间的惠企政策扩大到影院、KTV等企业,让其通过享受社保、水电减免、租金返还等系列优惠政策减轻损失。

    三是加快建设高品质文化商圈。加快构建市、区县(市)、镇乡(街道)、村(社区)四级文化消费设施网络,拓展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消费空间。加大对南塘老街、城隍庙、鼓楼等传统商圈的改造力度,以“商业+文化”模式,优化业态和品牌组合,打造文化商业、文化餐饮、文化服务等综合体,为居民开展文化消费活动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宁波老外滩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将老外滩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展示生活品质的金橱窗、体现宁波优势产业的金名片、彰显城市特色文化的博物馆、推进都市旅游的目的地。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

    

    

    

    

    促进宁波文旅行业 复苏提振

    

    

    陈珊珊           

    

    一、精准对接,确保帮扶政策落实落地

    

    1、细心做好政策宣讲。梳理汇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市、区县(市)四级出台的相关纾困惠企政策,特别是普惠性财税、金融、社保、租金、用工等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工具包,推送给企业。利用政府职能机构门户网站、各类新闻媒体和产业服务平台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并做好相关政策的具体解读工作,使各类政策易于知晓。

    2、精心做好企业对接。对重点文旅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具体研究文旅企业受损情况、疫情影响分析、企业诉求等问题。建立一企一档、特事特办的政策落地落实机制,由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实事细分一抓到底,并由相关部门实时督办。推行非常时期联络员制度,负责政企对接及不同管理部门的联络协调,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举措和个性化的帮助服务。

    3、贴心做好政策落地服务。根据已出台的帮扶政策,制定可执行可操作的办理流程细则和申报指南。按照“最多跑一次”要求,减少企业申报材料,优化办理流程,简化办理手续,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个人尽快享受到各项惠企惠民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累加红利。

    

    二、统筹优化,推进文旅企业结构重组

    

    1、提升文旅企业集中化程度。鼓励和支持飞扬、康辉、中青旅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优质文旅企业抢抓机遇,通过合并、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快扩张和壮大,提升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水平。此外,新成立的宁波文旅投资集团在做好相关投资促进工作的同时,也应积极争取以行政推动和市场化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区县(市)和开发园区文化、旅游和体育相关资源的整合统筹,提升集团影响力和引领力。

    2、推进文旅企业差异化发展。逐步调整宁波文旅企业经营体系,形成大型文旅企业集团化、中型文旅企业专业化、小型文旅企业代理化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大型的文旅集团,主要负责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旅游接待,销售业务则由大量中小旅行社代理。中型文旅企业实现专业化经营,针对细分旅游市场,形成特色产品或特色服务。小型文旅企业通过内部改造或增设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化布局,成为大型文旅集团面向旅游者的窗口。

    

    三、抢抓重要节点,释放文旅市场活力

    

    1、最大限度利用好疫后快速反弹期。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总体向好,及“五一”小长假和“5·19中国旅游日”活动推波助澜,预计5月份文旅业会出现明显回温,6月份反弹的趋势会进一步明朗。应紧紧抓住这一时机,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升级各类文旅惠民措施。举办宁波乡村旅游节、“5·19中国旅游日”等大型节庆活动,并适当延长活动时间。政府、景区企业尤其要在景区和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门票补贴、减免上下功夫,以此为龙头,带动旅行社、酒店、民宿、交通等业态回升。二是加大长三角、省内及周边地区短线游的比重。短线游和微度假游将是疫后最早、最快、最易复苏的旅游市场,大力开发散客游、自助游产品,增加自驾车旅游业务。开展“宁波人游宁波”“百万浙江人游宁波”“百万长三角人游宁波”活动。三是将“生态”“健康”等关键词作为年度旅游主题,力推南三县“山水游”、海岛游和城市周边休闲游。

    2、提前谋划应对下半年可能出现的井喷式爆发期。紧紧抓住暑期、“十一”黄金周等重要节点,实现行业的全面复苏。一是文旅企业仍需将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刺激市场需求作为工作重点,提前预告一系列旅游策略计划,促使潜在市场需求转换为现实市场需求。二是若国内外疫情发展形势稳定,有步骤地恢复和培育长线旅游,拉动文旅消费回归常态、实现增长。三是将提振夜间文旅经济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罗蒙环球城、方特东方神画等旅游景点夜间开放,丰富“三江夜游”服务,推动老外滩街头演艺、飞越时空、博地影秀城等夜间演艺项目延长营业时间。

    

    四、放眼长期,促进文旅行业整体提质升级

    

    1、建立行业健康运行的市场秩序。疫情打破了行业正常经营秩序,疫后文旅企业与消费者的退费纠纷集中爆发,且市场复苏后企业之间又极有可能出现恶性价格竞争及其带来的服务质量下滑纠纷,因此要着力整顿和规范行业的市场秩序。从短期看,应加强各级文旅主管部门和法院的合作,出台妥善处理纠纷的实施意见和操作守则。从长远看,需以此为契机优化全行业的制度环境,完善市场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健全行业自律组织,用制度化的程序规范企业非制度化的行为。

    2、建立完备的行业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文旅企业保险制度,旅游保险行业应加大旅游险种开发力度,探索重大危机事件险种,延长旅游保险服务链,鼓励企业投保。建立文旅企业危机管理储备金制度,引导文旅企业成立危机管理机构、建立危机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3、加快行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培育和运用。疫情期间,数字化、网络化、社交化、互动化的生产方式成为行业发展主要特征。要加快“文旅+科技”的融合,加速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文旅行业的运用,促进宁波文旅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社交化方向转型。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驱动型文旅企业和项目。提高现有文旅企业的智能化运营、智慧化管理和线上营销能力。加大数字化文旅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力度,打造云看展、云讲座、线上娱乐、云景区、云旅游,不断丰富文旅市场供给。

    (作者单位: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