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文化/国内国际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5月31日 星期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身文化特征鲜明的 余姚井头山遗址

    

    

    

    陈青 谢敏军 杨明

    

    说起宁波的先民,以前首先提到的是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昨日,余姚井头山遗址横空出世,它比河姆渡遗址还要早1000年,出土的海生贝类、陶器、石器、骨器、木器、贝器、编织物、动物碎骨头、木棍、木条、植物种子、果核等遗物,直观地表明了8000多年前浙江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状况演变过程,以及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适应海陆双重环境的先民渔猎、稻作等生产生活状况。

    浙江首个史前贝丘遗址

    井头山遗址位于余姚三七市镇田螺山遗址附近的井头山南麓。2013年下半年,在原企业厂区土建地勘钻孔泥芯内出土深埋地下的碎小海生贝壳、动物骨头和陶片、残骨器等遗物。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获悉后实地调查核实,发现陶片与贝壳的混合共出性状特殊,并确认陶片特征与河姆渡文化既相似又有明显区别。随后试掘并在3.5米深的坑底人工钻探,探知文化堆积埋深达7米以上,由此初步确认该遗址是一处在浙江考古中还从未被发现过的史前贝丘遗址。

    2016年10月,余姚市政府出资2500多万元回购企业厂区地块。2017年,国家文物局批准井头山遗址800平方米的发掘。2019年9月中旬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考古发掘。

    目前出土的遗物中,第一大类是当时先民食用后丢弃的数量巨大的各种海生贝类(蚶、螺、牡蛎、蛏、蛤、蚝等),胶结牡蛎壳的粗砾石块,以及用大型贝壳加工磨制的一些贝器(铲、刀、圆形饰片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介绍,井头山遗址文化面貌独特,是迄今为止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一处海岸贝丘遗址,是8000多年前海平面高度的直接证据,在研究海洋与环境变化方面有重要意义。

    有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前身

    据介绍,2014年至2018年,对井头山遗址7米至8米深的文化层进行多次多家单位测年,钻孔样品先后送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日本东京大学实验室、美国BETA实验室、南京大学新建碳14实验室进行年代测定,有20多个数据显示井头山遗址文化层的年代在距今8000年上下,最久的距今8300多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年左右。

    井头山遗址先民生业方式以海产捕捞为主,兼有采集和狩猎,以及早期稻作农业,文化面貌、内涵特征与河姆渡文化区别明显,却与河姆渡文化来源密切相关,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昨日,前来参加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的全国各地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井头山遗址的重要影响及历史研究价值。

    山东大学栾丰实教授认为,井头山遗址与河姆渡文化有共性,但自身有典型个性。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认为,井头山遗址木器保存特别好,陶器与跨湖桥遗址有关联,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早期文化发现提供了关键证据。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表示,井头山遗址中不少文物能够保留下来,是因为被地下水层很好地保护了下来,没有氧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赵辉教授认为,井头山文化很有可能是河姆渡文化的前身。

    著名宁波籍作家冯骥才看到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公布后,发出“我的故乡渊源之深之远,无法想象了!”的感叹,他认为井头山遗址的价值是复合式的鲜明体现,是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见证,而河姆渡遗址是早期农耕文明的见证,从这两个遗址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史跨出的伟大的一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