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与《宁波日报》如影相随

    

    

    邬毛银 

    

    我是鄞州区姜山镇走马塘村“走马塘邬毛银收藏馆”馆长,在我的人生每个重要关头,《宁波日报》都给了我有益的帮助和精神启示。

    我是原江东区百丈街道人,15岁开始做生意,18岁到鄞县(现鄞州区)走马塘村插队落户,当地群众给了我很多照顾,走马塘也因此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当时,我在村里当拖拉机手,驾驶丰收—35型四轮拖拉机。1974年,一位老师给我拍了一张田头摆弄拖拉机的照片,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师叫周震,《宁波日报》复刊后,他成了摄美部负责人。

    我还在走马塘收获了爱情,娶了妻子。1987年回到城里,我在百丈路上开起了土产日杂店,走上了致富路。

    1995年,百丈路拆迁改造,我的店面房要拆迁,却因户口还在走马塘,赔偿遇到难题。无奈之下,我给当时的日报记者冯军写了封求助信。没想到,几天后我就收到了报社的回信,并称已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我的特殊情况。后来,房管部门重新来调查,帮助我在曙光路安置了一间店面房。我一直珍藏着这封回信,上面还盖有一颗“宁波日报社群众工作部”的红印章。宁波日报社的这次雪中送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从此之后,我成了《宁波日报》最忠实的读者,不但读报成了每日的“必修课”,2000年3月起,我还开始收集《宁波日报》。2010年,《宁波日报》复刊30周年评选“铁杆读者”,我成为候选人之一。因为那时,我积攒的《宁波日报》,整整十年一期都没有扔。在我的日用杂货店里,最多的不是货物,而是装箱的一捆捆报纸。

    我之所以重返走马塘也是因为《宁波日报》。那一年,《宁波日报》进行“宁波精神”大讨论,我看到大家讨论后深受启发,就给当时的市领导写了封信,建议加强对走马塘等古村的保护开发利用。2005年的8月24日,《宁波日报》刊登了《宁波首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出炉》的消息,鄞州走马塘村等10个村庄入选。一个星期后,我让家人打理经营了18年的商铺,独自一人回到走马塘,自费创办“振兴走马塘 复兴南来第一山”资料室,当起了古村业余讲解员和文保员。后来,我又创办“走马塘历代进士(76位进士画像)陈列室”“进士村书画室”“共和国知青宁波实景室”“亲近故乡藏书楼”“我身边的文明之星陈列室”“走马塘的故事陈列室”等,共计10间展室。我的收藏馆成了村里的一个景点。

    这15年间,《宁波日报》很多记者来采访过我,我的展品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历年来《宁波日报》对走马塘村的宣传报道。我还把几张重要的报纸做成大照片,高挂在墙上。现在,走马塘村成了宁波最美古村落,我也成了走马塘古村文化的“宣传大使”,还被评为“最美古建筑守护人”。

    更多优秀来稿见中国宁波网“我与宁波日报征文选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