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时评/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03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化危为机,开拓招商引资新局面

    

    

    黄明朗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招商引资形势十分严峻。但在宁波,头4个月来自美国、新加坡、日本和意大利等主要外资来源地的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这份亮丽的成绩单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统计显示,宁波外资企业数量不到全市企业总数的3%,却创造了近1/3的进出口贸易额、1/4的地区生产总值、1/5的财政收入和1/6的城镇就业。可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招大商、引名企,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需要加倍努力,更上一层楼。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众多国际机构“看衰”全球经济走势,但如果只见严峻的外部环境,必然“气先慑”“心先摇”,苟且怠惰,束手无策。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下。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日前表示:“年初制定的目标不变,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话的底气,来自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向好的基本特点没有变,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复苏态势明显;来自从中央到地方高度关注民生,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积极对扩大消费、振兴市场赋能,而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正是吸引投资的巨大磁场;来自宁波进出口总额连创历史新高、开放型经济亮点纷呈,全球“朋友圈”越来越大……

    这一切,足以让投资者强化“选择宁波就是选择未来”的判断。事实上,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至:全球最大商用车制造商德国戴姆勒公司总投资22.1亿美元,在杭州湾新区建厂;世界知名医疗保健企业德国费森尤斯集团、世界连锁零售商巨头美国沃尔玛集团也在宁波安营扎寨……至今已有6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兴办144个项目(分支机构)。

    招商引资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但又不能为招商而招商,饥不择食、“捡到篮里都是菜”,往往会“招”来包袱,“引”来祸患。因此,应把握招商方向,科学定位发展目标,面向未来,聚焦重点,加快引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辐射作用大的企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宁波有GDP破万亿、“隐形冠军”39个、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等“硬件”,也有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软件”;每年在宁波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万商云集;近日,宁波三个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是我国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的特殊开放区域,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对外开放的能级和水平。打造好这些平台,不仅可以使招商事半功倍,而且可以优中选优,不断提高引进企业和项目的质量。

    招商人员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担当,善于知势谋局,借势登高,敢于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招商目标。据全国工商联组织评价,我市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居全国前三。把服务做得更实更精更细,持续优化宁波的营商环境,是优质企业、项目落户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这一点,才能稳住外商存量、扩大外资增量。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亲、清”服务理念。倡导唯实惟先的政府文化,精准把握外企需求,在“持久、深入、精准、有效”上下功夫,围绕他们遇到的困境,制订干货满满的政策,努力消除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堵点难点痛点。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深化改革。各级各地应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招商理念、策略、模式、机制,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受逆全球化影响,一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被人为地断裂,需要补齐短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更多投资者看到宁波、看好宁波,到落户宁波,在宁波兴业、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