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了解扶贫措施落实情况。 (新华社发) |
观点提示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努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吴桂韩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科学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根本上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作为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者的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本质要求,既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肯定,也是对人民作为价值主体地位的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一开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以及党存在和发展的唯一目的。 近百年来,我们党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持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是颠扑不破、亘古不衰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的,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并将之系统地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之中,既深刻阐明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又鲜明提出了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以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等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历史启示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从根本上说都是来自人民,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固树立“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这次重大疫情面前,我们党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并且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生动最真实地诠释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及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崇高情怀和责任担当。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细落小落实,切实保障生活必需品正常供应,保持交通运输通畅,保证煤电油气供应,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工作,多措并举稳定市场物价,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疫情防控斗争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人民的主心骨,广大党员、干部无愧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对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源自正确的人民观,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人民保持赤忱之心,才能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今,一方面,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另一方面,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实际问题,努力凝聚起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磅礴力量。 (作者为北京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