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一级教授韩庆祥在光明网理论频道刊文指出,纵观全国两会,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下组团讲话,还是“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处处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价值关系的高度凝练,在这种关系中,人民群众是作为终极目的而存在的,也是作为价值需求而存在的,而中国共产党人是作为价值追求的主体而存在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可分为四个阶段,简要表述为:使人民当家作主—以人民物质富裕为本—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很好理解,这里着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历史演进。 以人民物质富裕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百废待兴,人民缺吃少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作为奋斗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实际上就是关注人,特别是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这是以人民富裕为本的基本价值追求。 以人为本——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随着物质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物质财富不断积累,人民温饱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等。这些新理念新战略,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生活。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髓和灵魂,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贯穿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继续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更好地为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