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2020-06/09/A1/6393898_bw-zhangwei_1591628858080_b.jpg) |
捧着新割的广东菜心,韦坤秀在“石头地”里笑开了花。(龙波 摄) |
![](../../../images/2020-06/09/A1/n6090102_b.jpg) |
扫码看视频 |
宁波日报记者 单玉紫枫 黔西南日报记者 龙波 村里突然要搞蔬菜基地,种的是“听都没听过的”广东菜心。 大伙儿顾虑重重:这里到处是山、遍地是石,祖祖辈辈石旮旯里刨食,稻谷都歉收,咋还能种蔬菜?脱贫户韦坤秀却第一个报名:“怕啥?等菜长出来就是钱咯!” 从黔西南州册亨县城驱车出发,经国道转入656县道,山路顿时曲折起来。盘旋数十公里后,一条狭长坝子沿着河道舒展开来。一侧的山腰上,“东西部协作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大字十分醒目,冗渡镇坛坪村到了。 韦坤秀的家就在坝子最西边。 初见时,53岁的她正用推车往自家田里运送牛粪,一身泥垢。领我们到家坐定,她即进屋洗刷,换上洁净布鞋和衣物,还特意挎上一只绣花小布包。虽然房子外墙只是简单的水泥刷面,但屋内物品井然有序,十分清爽。 “害羞得很,害羞得很。”韦坤秀不好意思地笑道。这时候,她本应在坝子里“上班”割菜,但因为前一天下了场雨,蔬菜只能等到下午去割。她闲不住,索性先干点农活。没想到最“狼狈”的时候,被我们“逮了个正着”。 韦坤秀年轻时,丈夫做泥瓦工,帮人家建房子,有时一天就有四五十元收入。“相当于现在200块哩!”她在家里养猪种地,照顾儿女,小日子还算过得不错。14年前,家里准备建新房,刚打下地基,丈夫突然因病早逝。经济支柱轰然坍塌,还欠下1万多元债。 贫困山区,丈夫离世,年轻妻子一夜消失的事时有发生。两个孩子哭红了眼不敢入睡,担心被妈妈抛弃。39岁的韦坤秀心思却更加坚定——建房是丈夫生前心愿,一定要继续建;欠下的债,一分不能少还;以后一家三口,日子还要好好过。 册亨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今年3月刚刚“摘帽”。党的十八大之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共计8281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5.5%。县里对因病、因残等13种致贫原因分门别类,每户安排1名帮扶责任人,将具体措施落实到每个家庭成员。目前累计出列贫困村74个,减少贫困人口7896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 2016年,同韦坤秀结对的责任人为她申请了2万多元危房改造补助金。靠着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债务剩下不多了,当年底韦坤秀就实现脱贫。去年,家里养了两头猪,县里给了2000元产业扶贫补助。另外,全家享受农村合作保险,韦坤秀多年的胃病,医药费能报销近一半。 政策越来越好,韦坤秀的干劲也越来越足。去年10月,秋收一过,宁波扶贫干部就为坛坪村引进宁波龙头企业,成立黔西南北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号召村民流转土地,把家家户户的石头地打通,整片坝子连起来种蔬菜。 乡亲们议论纷纷。这里地形破碎,石漠化严重,强对流天气又多,经常出现暴雨冰雹,蔬菜能长成啥样,心里没谱;成片流转,就得打通分界的田埂,到时公司一撤,万一复原不了咋办…… 然而韦坤秀没有迟疑,把自家的两亩地拿了出来。“为了搞蔬菜基地,村里开了25次院坝会。政府一心为我们好,还有啥可担心的?”她心里的账越算越明,一亩地流转费800元,两亩就是1600元。年底村里合作社有分红。另外,率先报名还能优先到基地上班。算下来就是三笔钱,比种稻谷划算多了! 当月,宁波人的拖拉机、挖掘机就开进了大山,清理石块、平整土地、开凿沟渠,干得热火朝天。大山深处,祖祖辈辈的石头地和田埂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动滴灌、水肥结合的现代化坝区。 “虽说前期投入不小,但整治好了,石头地就能变良田。”宁波投资人、北岸公司总经理赵波的心里也有本账:册亨常年气候温热,非常适合种植广东菜心,一茬菜从种到收用不了30天。每年可种菜心7至8茬,每茬亩产500公斤左右,按当前市场价,一亩地年产值至少2万元!不仅能让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就业”,还能辐射周边,带动大家一起致富。 今年4月3日,蔬菜种植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截至6月8日,坛坪坝区已累计采收优质菜心38批456吨,销往香港。 下午,天空放晴。坛坪坝区上,上千亩精品蔬菜地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韦坤秀们的身影一起一伏,忙碌着,收获着。 (相关报道见A4、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