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18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记慈溪市崇寿镇信访干部陆建强

    

    

    

    

    记 者 董小芳

    通讯员 林依臻颖 

    

    “老卢那个案子,还要再跑一趟,去查查当年的政策,最好再找一个双方都信得过的第三方来重新评估一下……”

    在慈溪市崇寿镇信访办,老陆和老何正商量着手上的信访案件。

    老陆,全名陆建强,镇信访办主任,从事基层信访工作29年;老何,全名何立方,是镇里的一名“信访代办员”,而曾经,他的身份是一名老访户。

    时隔13年,老陆至今还记得老何第一次来找他的情景。

    “我自己有3间房,我妈妈有2间,为啥不能按照5间补给我们?”老何满腔怒火,称自己和母亲住在同一个村,虽然户口落在一起,但早已分开居住。恰逢村里拆迁,镇政府查看核实后,决定按照户头给予其3间房的拆迁补偿。老何便认为政府工作人员故意针对他,在拆迁补偿上有意为难。絮絮叨叨,说了一个多小时。

    老陆一句话没说,一边倾听记录,一边时不时往老何面前的茶杯里添点水。这是老陆的一个经验,“百姓怒气冲冲找上门,首要任务就是让他们消消气。倾听和茶水,可以起到很好的减压作用。”

    末了,老陆笑着说了一句:“你就放心把问题交给我吧。”

    老何走后,老陆整理了一下资料,就换上布鞋,出了门。

    通过走访相关部门,老陆发现,老何的问题症结,在于对其母亲所居住的房子需要进行确权。

    因为房龄太大,资料难找,很多早期的记录本身又不是很完善。老陆这一核查,就核查了五年多。

    起初,老何怒气正盛,到宁波市,甚至到省里、到北京去上访。于是老陆总是“不经意”地路过老何家,跟他唠唠家常,顺便说说问题的进展。看见老何在看的书,老陆就暗自记下书名,回头买来仔细看,只为和老何多点话题……

    同时,他一有时间就往规划部门、档案馆、征地办等地方跑,一遍遍翻材料。有时候,一查就是一整天。

    老陆的努力,老何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他开始相信这个“个子不高,看起来憨厚”的信访干部,于是不再到省里、北京上访。

    直到2012年,老陆终于弄清楚了老何母亲房子的确权。于是,他带着查到的资料,和老何一起,找到相关部门,为老何母亲争取到了2间房的拆迁补偿。

    “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做群众的贴心人,才能走近群众,有效解决问题。”从事基层信访工作29年,这是老陆一贯坚持的原则。

    因为这个原则,老陆经手的信访人,大多和他成了朋友。

    2019年,镇里试点“信访代办制”,要选聘一批“信访代办员”,老何第一个报了名,实现了从“信访人”到“信访工作者”的转变。

    “从事信访工作29年,每年受理上百起信访件,大家开玩笑说我有‘灵丹妙药’,其实不过是‘用心’二字。”老陆说,他办公室里常放三样东西,一个是茶叶,在信访人上门时给他们舒压、静心;一个是工作记录簿,详细记录每个案件的进展;一个是布鞋,方便随时出门走访。

    就在一周前,一个因征地拆迁而持续信访了13年的老访户,刚刚签下了“息访承诺书”。

    “看到百姓最后满意、释怀的笑容,我就特别满足。离退休还有几年时间,只要大家喊一声‘老陆’,我就一定竭尽所能。”老陆笑着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