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晖正在给徒弟们授课。 (宁波市中医院提供) |
|
6月18日,王晖(右一)带着徒弟门诊。(徐能 摄) |
|
韩立萍 制图 |
记者 陈 敏 通讯员 张琳玲 “三药三方”、中西医结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让世人认识到其独特的价值。目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疫情治疗方案开始走出国门,使得各国人民对于中医药有了新的认同。 近年来,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目前面临中医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中医人才缺乏问题,继承不足、创新不够,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一大障碍。为培养多层次中医药骨干人才,破解中医人才培养难题,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以此推进中医药传承和创新。 2011年,王晖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成立,这是宁波首个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年来,王晖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创新。最近,记者走访了王晖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对王晖领衔的中医团队进行深入采访,以期为宁波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些启示。 传承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对医院来说是宝贵的财富,如何挖掘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一直是我们中医院面临的重大课题。”宁波市中医院院长崔云在接受采访时说,名老中医工作室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传承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全面完整的继承就谈不上创新发展。因此,王晖工作室成立以后,他们就结合王晖学术思想、临床专长开展研究型继承工作,并以此作为打响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品牌的第一步。 王晖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50余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辨证治疗体系,尤其擅长应用《内经》“气学”理论,并将其升华为“气化之道生命观”和“气病学说”,结合临床创立了“调畅脏腑特异气机”“推动机体气化”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眩晕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科疑难杂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医临床诊治开拓了新思路。 王晖根据《内经》“气学”理论结合临床实践,针对糖尿病中医病机病理提出“治未病”学术思想,在临床采用“四期辩证”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这一中医辨证方法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临床路径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在国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成为宁波市中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内分泌科的重要科研方向。 据了解,王晖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9年来,参与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以及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次,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次,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奖三等奖2次;发表专业论文50多篇,出版专业著作3部,还整理了多个诊疗方案、临床治疗样本…… 据介绍,王晖工作室的这些科研成果,以及带教看门诊的部分典型病例,同步传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络平台上,以供更多同行或学医者了解、学习。 在整理、传承王晖学术思想的同时,王晖工作室还培养了4位省市级名中医,而且有继承人还建起了自己的传承工作室,陈霞波就是其中一个。 陈霞波师从王晖以来,先后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师、宁波市首批优秀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宁波市名中医、浙江省名中医,其间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重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50余篇。如今,她已成为内科杂病及疑难病,尤其是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糖尿病)疾病的专家,并于2018年设立了浙江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带教了一批徒弟。 不断创新 名老中医传承发展的关键 9年时间,王晖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培养的学生遍布宁波及周边的三甲医院、基层医院。2016年,工作室接受评估验收时被评为“优秀”。 传承是中医发展之根,创新是中医发展之魂。“工作室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工作室秘书、市中青年名中医张业介绍,工作室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创新带徒模式、坚持中西医结合、探索中医现代化。 虽然学生多,但王晖坚持亲自带教,他带教徒弟不只是让学生抄处方,而是创新性地实施专家会诊式的探讨模式。 6月17日上午,宁波市中医院王晖门诊室。正是看病高峰期,主诊室内放着一张可供8至10人使用的长桌,桌上摆着4台电脑,王晖和6名徒弟围坐在桌旁。 “患者属于功能性疾病,还是器质性疾病?”“望而知之谓之神,该患者望之属于何种体质?”“归纳患者的基本病机、阶段病机、兼夹病机、潜伏病机、即时病机分别是什么?”……王老刚刚看完一个病人,但他没有急着开处方,而是开始考问6名徒弟。 徒弟颖杰告诉记者,每次门诊,王老师都会一边为病人把脉问诊,一边给徒弟们讲解:为什么要这样问诊、把脉、施治、用药等。若是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他就带着徒弟对药物的剂量和病情的诊治共同进行讨论,有时候,围绕一个疑难病例,他们会探讨1个多小时。 “每看一次病,就是老师对我们这些徒弟的一次现场带教。”如今已是宁波市中青年名中医、主任医师的龚文波深有体会地说,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师生探讨中,他们从王老师那儿学会了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来灵活处理病理临床证 候,如何辩证地看诊、治疗疾病。 不同于很多老中医,王晖摆脱传统中医的门户之见,提倡中西医结合。他善于学习掌握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现代西医理论的新兴学说,并用于中医理论的推陈出新和指导临床诊疗。他认为,人的生命是非常复杂的,单用中医的宏观观察或西医的微观研究都有失偏颇。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中西医优势互补、扬长避短,让中医由约到博的归纳领悟思维与西医返约的切割还原思维交互融合,才是医学发展的创新之路。每次,王晖到病房查房,总是用中西医两套理论分析诊断病情,常常令一些资深西医大为叹服。 “主体发展、开放兼容。”王晖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一直致力于中医现代化的探索。 在主诊室的对面设有一个示教室,示教室里装有视频。经常是王晖在主诊室接诊患者,一群前来观摩、学习的医生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王晖在主诊室如何问诊搭脉、如何开方,都实时在屏幕上显示。“王老师虽已年过八旬,但他热衷于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张业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远程视频的推广,宁海、象山等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生在当地就可以参加视频实时学习。 王晖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还尝试跨学科合作,目前正在与宁波大学“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合作,尝试从中医整体观出发,视人体生命为“脏腑、经络、阴阳、气血”运变的“现象状态模型”,结合波传播理论,最终实现将生命能量以波的形式在血液中传播的整个系统。王晖和宁大教授还计划研制造福人类的中医机器人,这一跨学科合作的成果已经引起国内外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 服务民众 中医传承发展的落脚点 在王晖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有一副对联:“为人处事不忘牢记你我他,诊病治病虚怀灵变一二三”,横批“做人做医”。这是王晖教导激励学生的对联,也是他己身奉行的座右铭。 为让更多基层患者在家门口能看上名中医,王晖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积极响应“双下沉两提升”,先后在宁海县中医医院、贵州黔西南州中医院、江北区中医院建立了3个二级工作站。其中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和宁海县中医医院以该工作室分站建设为依托,结合当地常见病种,分别成立了糖尿病专科及内分泌科,为两家医院的专科专病建设发展、中医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保障,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优质便捷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这些二级工作站成为王晖工作室服务基层患者的基地,王晖或工作室骨干定期到这三个基地坐诊、查房、培训,不仅方便了基层患者在家门口看名中医,同时还将王晖的学术思想、诊疗体系辐射到了基层。 “王老师经常教育我们,‘既定医业,必先民医’。”学生周开告诉记者,几年前,王老师因一场车祸几次手术,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但他坚持每周3次专家门诊,每年门诊逾万人,坚持每周1次病房查房。尽管已80岁高龄,但王晖坚持早上7点不到开始门诊,他说:“我早到一刻,就能多一刻诊察病人,还能多看一个病人。”慕名找他看病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对于没挂到号的患者,王晖往往会给他们加号,所以常常坐完诊已是下午一两点钟。 “王老师身体力行,让我们明白,为医就要心系苍生。”2010年,陈靓成为姚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中医医生,并开始师从王晖,2013年成为王晖工作室的一员。在王晖手把手的教导下,陈靓很快成长起来,年纪轻轻的她已在江北区拥有不小的名气,一天的门诊量常常有100多人次。陈靓曾有机会上调到市区大医院,但是她放弃了。“基层原本就缺医生,这里的患者需要我。”陈靓笑着说。 中医药产业主要政策盘点 2016年2月,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并描绘出高达8万亿元的中医药市场的蓝图。 2016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其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中预测2030年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而中药及相关产业市场接近5万亿元,约占三分之一。 201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的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7年6月,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完善中医药国际标准,形成不少于50项药典标准和100项行业标准,实现20个至30个中成药品种在EMA或者欧盟成员国作为传统药物注册,完成5个至10个中成药品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作为药品注册。 2019年8月,国务院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广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内容主要包括: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 (陈敏 整理) 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千百年来在保障老百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患者笃信中医,生了病特别是慢性病,爱看中医,认为中医虽然疗效没有西医来得快,但副作用小、“治未病”。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传统的中医药事业,今天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如何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历史上宁波中医人才众多,尤以陆氏伤科、钟氏内科、董氏儿科、宋氏妇科四大家最为出名,有关他们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老宁波”中口口相传。说起现代的名中医,钟一棠、王晖、董幼祺等,很多宁波人也是耳熟能详。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命脉所在。没有传承,就失去了中医药的未来;没有传承,中医药的创新就失去根基。趁着一些名老中医尚健在,我们要将他们的优秀中医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成立名老中医工作室,就是传承发展好中医药事业的有效举措。 王晖已80岁高龄,且不说他丰富的诊疗经验,就他的学术思想和医者仁心,已堪称大医。他没有传统中医的门户之见,提倡中西医结合,善于学习掌握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现代西医理论的新兴学说;他带徒倾囊相授,没有丝毫保留,连基层医院的医生都可以通过视频学习;他不守旧,善于创新,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发展中医,还与宁大教授合作计划研制造福人类的中医机器人;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既定医业,必先民医”思想。可以说,做王晖学生的医生是幸运的,有这样的大医引导,在他们今后的从医生涯中必定受益匪浅。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大好时机,希望宁波有更多的名老中医,像王晖那样开设工作室,把自己的诊疗经验和学术思想传承下去,造福百姓。(李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