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综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20年06月2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水土池养殖科研有了“综合试验场”

多模式养殖基地起捕第一网

图为基地员工在起捕白对虾。
(余建文 摄)

    

    

    

    

    

    

    本报讯(记者余建文 通讯员黄呈炜)前天,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科研人员在位于鄞州咸祥镇的市海水池塘多模式养殖基地里,起捕今年的第一网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我们花了80天,将虾苗养到商品虾,成活率近百分之百,亩产量1500公斤以上。”研究院副院长斯烈钢高兴地说,这是基地首次全流程“实操”成功,为后续新品种养殖研究开了个好头。

    宁波是海水养殖大市,其中土池养殖面积占了大半。斯烈钢介绍,2018年,研究院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在咸祥租赁土地,建设全市首个海水池塘多模式养殖基地。今年4月,基地竣工,并投入实际运作。

    据悉,整个基地占地60亩,累计投资近300万元,已建起一套拥有3条“跑道”的养鱼池、含有4个池塘的养殖大棚和18个露天小池塘。目前,基地除了养南美白对虾外,“跑道鱼池”养殖了近2万条鲻鱼、七星鲈和金头鲷,贝类养殖区投放了泥蚶、蛏子,并试验散养黑鲷、大黄鱼等。基地布设了内、外两套循环养殖模式,通过鱼虾贝混养等生态化养殖和技术处理,基本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

    该基地的建成投用,使我市开展海水池塘养殖科研活动有了直接对接生产的“实操阵地”。目前,研究院派遣多名技术人员下沉到基地,24小时轮班值守,从投放苗种开始,进行鱼虾贝等海水土池养殖的全过程科学研究,试验新品种,探索尾水处理等新技术。基地同时是一个示范、指导窗口,科技人员把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可复制的养殖技术、经验,向养殖户进行推广,倡导科学养殖,帮助农户降风险增效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